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美的陪伴     
<正>父亲是爷爷的养子。父亲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两兄一姊。在那个困难的年月,父亲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出生前一年奶奶就去世了。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每天都在悉心照顾日益年迈的爷爷。爷爷70岁时摔坏了股骨头,不能下床。父亲每天很早就起来给爷爷接尿、洗漱,母亲则给爷爷煮奶熬粥。爷爷大小便失禁,父亲总是耐心收拾,从来没有不悦之色。他是那样细心、小心,  相似文献   

2.
<正>1984年10月27日,胡耀邦同志视察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时,在日照接见了我的父亲、致富能手魏振东,并兴致勃勃地为他写了一副对联":推翻三座大山是英雄,实现四化宏图是能手。"胡耀邦同志为什么称我父亲是英雄呢?这得说说父亲抗战的故事。父亲1924年出生在莱芜县辛庄镇芦城村一个农民家庭,15岁参加革命,在抗日军政大学入党,18岁毕业后,被党组织分配到滨海军分区日照涛雒工作。  相似文献   

3.
父亲原是一名监狱警察,已退休多年.今年6月28日,当我将那枚落款为"中共中央"、代表无上荣光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交到父亲手中时,一辈子铁骨铮铮的父亲流下了热泪. 父亲激动地抚摸着勋章,眼里闪耀着光芒.他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连袜子都是新的.戴上纪念章,他颤颤巍巍地拿出一个红色布包,第一次向我展示了他的4件宝贝:第一件是1964年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司令部颁发给父亲的"神枪手"荣誉证;第二件是1992年人民警察首次授予警衔时,由时任司法部部长蔡诚签名的"授予警衔命令";第三件是2007年7月,由甘肃省司法厅党委颁发给父亲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以上)"红色荣誉证书;第四件是2008年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开具的父亲向汶川地震灾区交纳"特殊党费"的收据,编号是0623709.展示过后,父亲对我说:"党中央今天发给我的这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最为珍贵,是我的第五件宝贝!"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去世一年了,我常常回忆起他。他一生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工作。他勤政廉洁,一身正气;他为人正直,待人宽厚;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在回想往事时,我总会有一些冲动,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却又不知从何处下笔。因为父亲生前从不在家中谈论工作上的事,我们做子女的对他的了解也只限于家庭生活。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了他的遗物,走访了他  相似文献   

5.
我1913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江山区同碎村的一个贫苦人家里。我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中只剩祖母和父亲,有房子两间及祖传下来的造纸作坊一间。刚开始家庭主要生活来源是帮人家做纸、耕田和给人家做短工来维持生活。后来自己做不起纸了,就给别人做,自己与人家合买一条牛来耕种。牛死了之后,就给人家合放60只鸭子和租种地主的田为生活。每年要买半年粮食才够吃,而且每年都要向人借钱。小时候我每天跟着父亲到大山去给人家做纸;7岁至9岁时,就会替父亲放牛;10岁至11岁就领放别人的牛,一年可以赚得几斗谷子的工钱;12岁至14岁就帮助父亲耕田和放鸭子。后来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穆棱县。父亲18岁时从哈尔滨市第一中学考入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正在大学读书的父亲积极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唯物史观》,一本是《中国向何处去》。读了这两本书以后,革命的火种就在他心中点燃了。父亲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几位共产党员发现他做事踏实、忠诚可靠,几次传送秘密文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我的父亲程汝善走完了平凡的一生. 父亲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是三本上世纪50年代末的党费证和一张特殊党费证明.每当我看到这些父亲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宝贝时,思绪就会飞到属于父亲的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8.
<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每当这个旋律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就梦想,长大后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父亲1998年考入额尔古纳市检察院时我才8岁,在一个小孩子单纯懵懂的世界里,父亲穿着一身绿色的检察官制服,特别威武,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自豪。那时,我认为当检察官真好。2000年母亲下岗了,在外面自己找活干,每天早出晚归,特别辛苦,没有时间照顾我。父亲虽然很忙碌,但还是肩负  相似文献   

9.
<正>刘军、赵小春夫妇是一师一团第12作业站农工,他们的父亲与他们一同居住了好些年。刘军和赵小春对双方的老人都同等对待。就是煮元宵、荷包蛋,俩人个数都一样。他们的父亲都快80岁了,刘军的父亲生活能够自理,可赵小春的父亲就不能如意了。赵小春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尤其是这两年更为严重。老人出门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夫妻俩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老人。有一次,他们要到农田干活便把老人锁在家里,可等他  相似文献   

10.
马拉 《红岩春秋》2014,(5):41-45
正李德益大儿子李方荣,正在家里书房的桌上,用父亲传给他的那种漂亮字体,给朋友写一幅"老来不生气"之类的书帖。李方荣今年65岁,父亲当年因病逝世时,正是他这个岁数。他说:"1986年我碰到苏葆桢,他说他认识我父亲;老书法家徐文彬,是我父亲的老朋友。在重庆,认识和晓得我父亲李德益的人,实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肩膀     
《党建》2017,(5)
<正>记得从我小学四年级开始,父亲在村里承包了10亩田地。在那之后的每一次农忙,父亲总是伴月而起,酷暑烈日下汗流浃背。他用宽厚的肩膀,将10亩田的稻谷,一袋一袋地抬上田间小路送回家,一干就是近20年。我读初三时,因为一次篮球比赛,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肿得特别厉害。我一瘸一拐回了家。父亲察觉到我走路的异样,跑过来拉起我的裤脚。我以为他看了我肿起的脚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3个成员,面对罪犯闪着寒光的“断肠刀”,大义凛然,前赴后继,同凶残的罪犯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父亲倒下了,母亲和儿子又冲了上去。当罪犯被儿子打倒擒获时,父亲牺牲了,对父亲一往情深的母亲悲恸之下36个小时后也告别了人世。留下了年逾八十的老父和一双儿女…… 1994年12月11日凌晨2时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6,(12)
正我的父亲叶子龙原名叶良和、叶佐臣,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石湾乡平安洲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代,父亲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30年8月,父亲14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共青团,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战役;1932年初调红一军团总  相似文献   

14.
正58年后的今天,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谈起了父亲陈正人曾在1958年深入河北徐水基层搞水利裯研、并指导徐水瀑河水库建设的一段往事。对于父亲这段工作经历,不但是我,也包括我的家人都下是很了解。为了把父亲在徐水搞水利建设的工作经历弄清楚,2016年在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及保定市委党史研究室、徐水当地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终于把父亲陈正人在河北徐水的这段经历彻底搞清楚了!并且还从徐水档案馆里,查找到了父亲当年在徐水王作时留下的11张珍贵的历  相似文献   

15.
长征时代我们父亲周光坦作为李先念同志的战友和部下曾经与先念同志并肩浴血战斗过。1927年篾匠周光坦与木匠李先念都参加了黄麻暴动。根据史料记载,先念同志担任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政治委员时,我父亲周光坦任12师38团政治委员;后来先念同志担任红11师政治委员时,我的父亲担任过11师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6.
正22年,她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22年,她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妻子"二字的内涵;22年,她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她就是十师北屯市幸福社区居民陈琛蓝。喜结连理千辛万苦不抱怨1959年,13岁的陈琛蓝跟随父母从湖南来到新疆支边。19岁时,经父亲介绍与父亲同单位的柴树薪结识。异地  相似文献   

17.
怀念父亲     
正父亲去世一转眼已经五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父亲年轻时,在大车班赶大车,他为人真诚、工作认真、积极上进,很快就担任了大车班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班长"这个称呼伴随了他一生。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在山区放羊。一天中午午休时,父亲突感右半身异常不适,一起工作的同志急忙开车送往医院,那时道路坎坷不平、路途遥远、医疗条件差,父  相似文献   

18.
姚强 《广东党史》2003,(1):39-42
我的父亲姚继鸣是老北京人,也是一位老革命者,1901年(清光绪26年),出生在北京城南姚家坟村。我的曾祖父曾在朝廷做过官,到我爷爷时家业衰败。但还拿着朝廷的俸禄,每月三两银子,每年四石大米。还有十几亩地,十几间房子,生活还能过得去。父亲十几岁时,也就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钱粮随之取消。打那时起,便靠典当土地为生。到父亲十四、五岁时,家里便一无所有。自幼过着坎坷生活的父亲,总有一股追求新鲜事物的激情。国民政府成立后,明令废除女人缠足,男人剪掉辫子。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率先把…  相似文献   

19.
列宁下棋     
列宁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名国际象棋的超级棋迷。列宁从小喜欢国际象棋,8岁时就从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那儿学会了象棋的走法。开始时,他自然不是父亲的对手。后来他读了一本《国际象棋教程》的书,棋艺水平大大提高,读中学时,父亲就不是儿子的对手了。在整个中学时期,列宁每学期的成绩都是第一名,毕业时得到了金质奖章。有人说,正因为对国际象棋的爱好,列宁提高了思维能力,反应灵敏、判断准确,所以才能学得比别人好。1889年冬天,列宁全家住在紧靠伏尔加河的萨马拉市工厂街。这时,19岁的列宁已经是一名二…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父亲李兆麟曾在东北战场为驱逐日寇顽强战斗了14年,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将领。父亲生于1910年11月2日,原名李超兰,进行抗日救国地下工作时化名李烈生,在参加抗联后化名张寿篯。父亲志向高远,面对国土沦丧、政府无为的严酷现实,一腔热血的他曾在书箱上镌刻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表达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父亲的战友冯仲云将军曾经撰文评价他:"寿篯在北满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