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以来,欧洲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空前恶化,冷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欧洲安全体系发生了动摇,一种新形式的"冷战"疑云又笼罩在了欧洲上空。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无疑是北约与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互相谴责与"亮剑",都把对方视为"最大威胁"。俄罗斯被视为"潜在侵略威胁"2014年9月北约威尔士峰会发表的《威尔士宣言》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动是整个  相似文献   

2.
在乌克兰总统、总理和议长就重新举行议会选举时间达成一致并签署“三方声明”后,基辅恢复了平静从2004年秋冬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算起,由“革命”引发的政见之争和政权之争到现在仍未分出胜负。具体来说,在内政的权力划分上,是总统控制议会还是议会权力大干总统;在外交上是彻底倒向西方,疏俄投奔北约和欧盟,还是亲俄与俄罗斯发展传统关系,以及奉行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3.
冯坚 《瞭望》2002,(24)
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应当说是北约对外关系中最重要部分,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关乎北约的战略利益。自1997年5月双方签署《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并成立了“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以来,双边关系进展不大。北约与俄罗斯对这种关系均表示不尽满意。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01年底北约外长与俄罗斯外长在布鲁塞  相似文献   

4.
胡昊 《瞭望》2004,(18)
欧盟的新一轮大规模的“扩军”是继3月底北约扩大后西方集团的又一次扩张。双“东扩”使一些与俄罗斯接壤的国家成为欧盟和北约的双重  相似文献   

5.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签署了《两国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这是原苏联地区争吵多年的两个兄弟国家走向和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北约东扩的形势下,俄乌关系的改善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原苏联两个实力最强的共和国。历史上,两国人民曾经共同生活,并肩抗敌,谱写过不朽的友谊篇章。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早在1994年夏天就曾打算访问乌克兰。两国友好关系条约也早在两年前就已草签。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俄罗斯与北约围绕北约东扩问题所展开的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并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方面,北约国家加强了对俄罗斯的说服工作,表明北约正在加快实施年内启动东扩的计划;另一方面,面对北约东扩的气势,俄罗斯一面进行抗争,同时也在预做北约东扩后的各项准备工作。种种迹象表明,虽然目前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歧依存,但俄罗斯难以阻止,北约东扩已是势在必行,这种发展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正在逐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0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都改善了关系,有一些人预言,俄罗斯如此做法是惧怕中国不断发展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还有人认为俄罗斯与西方交好就是为了共同对付来自中国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正在逐步发挥应有的作用。2010年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都改善了关系,有一些人预言,俄罗斯如此做法是惧怕中国不断发展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还有人认为俄罗斯与西方交好就是为了共同对付来自中国的威胁。其实,俄罗斯大幅度调整与西方的关系是俄罗斯国内发展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与西方一道共同对付中国。  相似文献   

9.
压力下的俄罗斯外交●俱孟军北约东扩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遏制俄罗斯的重大步骤,也是俄罗斯外交面对的最大难题。1997年,随着北约东扩的正式起步,俄罗斯为避免孤立和被动,加大了全方位外交的力度。这一年,俄美关系虽然有所倒退,但俄欧关系、俄日关系、俄中关...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最后任期内或许是最后一次重要出访活动中,第二次访问了乌克兰,而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久才从乌克兰回来。普京人主克里姆林宫后首次出访也去了乌克兰。乌克兰为何受到美俄如此青睐? 苏联解体后,美国以经济援助 为诱饵,大举向原苏联地区 渗透,在一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更是不遗余力、费尽心机。美国的渗透和北约边界的东进,引起俄罗斯的警觉和严重不安。俄美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在外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一乌克兰─摩尔多瓦一线展开。乌克兰是北约继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之后的东扩目标之…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5)
新世纪俄罗斯和北约军事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在军控、联合军演等领域进行合作,高层互访频繁,军事外交合作推动了双方政治关系的改善。但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影响双方军事关系的发展。俄罗斯和北约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通过梳理俄罗斯和北约新世纪以来军事合作发展现状,对双方军事合作的前景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双方军事合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能源安全给欧盟敲响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委员会正加紧制订有关能源战略文件,准备提交给3月举行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发达国家关注能源问题是由于对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风险以及对能源保障稳定性的担心。特别是欧盟国家,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性很高。新年前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大战”就像一场戏,虽然最后以两国达成协议而落幕, 却结结实实把“看戏的”欧盟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于3月24日开始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使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跌至冷战后的最低点。而科隆八国首脑会议,为缓解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标志着俄与西方的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虽然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使俄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但俄依旧重视发展两国关系,并不愿因科索沃问题而破裂。在北约对南轰炸期间,俄坚持与美国进行接触和对话,努力维持两国基本合作框架。俄总统叶利钦在3月30日向议会提交的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使俄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近来,美俄在波黑维和、北约东扩、裁减军备等问题上争吵不休,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俄双方矛盾日益增加,它们表明俄在世界事务中对美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了.近来,美俄在如何实现波黑全面和平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新的较量.10月6日在美国威廉斯堡闭幕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派遣一支以北约为主、多达6万人的多国部队前往波黑取代目前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其中一半来自美国,由北约统一控制和指挥,以监督停火和制止违反和平协议行为.北约允许俄参加多国维和部队,但是,如果俄不愿接受北约统一指挥,则只能给俄罗斯部队某些与军事行动无关的任务.但是,俄罗斯认为自己为调解前南地区冲突所作努力比西方任何国家都要多,俄主张同北约建立联合维和部队,由北约将军和俄罗斯将军共同指挥或轮流指挥,多国维和部队应根据协商一致的计划行动,部  相似文献   

15.
俄与北约间的特殊关系俱孟军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复杂微妙的一种关系。由于北约东扩直接危害到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从而使双方出现了根本性矛盾。然而,双方最近又是签署相互关系文件,又是成立联合理事会,并宣称是“合作伙伴”。可见,俄与北约关系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北约在继续对南斯拉夫进行大规模狂轰滥炸的同时,目前正拉拢俄罗斯“发挥作用”并试图通过联合国使其对南战争合法化。这是北约在前一阶段空袭无效的情况下,逼南就范的目标未变.策略上的一次重要调整。北约大规模轰炸产生了两个直接严重的后果:一是滚滚的难民潮成为欧洲的棘手难题,欧盟国家为此背上了沉重包袱;二是俄罗斯反应强烈,中断了与北约的关系,欧洲面临严重的不稳定。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北约内部分歧增大,美国的欧洲盟国急于摆脱骑虎难下的困境。北约19国外长在4月12日举行的特别会议上确定了军事、外交双管齐下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自“9·11”事件以来,俄罗 斯总统普京曾就俄罗斯 与北约加强关系的问题作过几次表态。这就不禁要使人们发问:俄罗斯会加入北约吗? 普京提出建立和加强同北约的“新型关系”,看来有新旧两重背景。 新背景是,其一,利用“9·11”事件带来的契机,争取尽量把北约继续东扩的问题“挡一挡”,至少使东扩的“时间慢些”,  相似文献   

18.
5月27日,北约16个成员国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巴黎签署了《北约和俄罗斯关于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基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对北约与俄罗斯未来关系的发展和欧洲今后的安全建设无疑是一件大事。舆论认为,文件的达成表明,争吵已久的北约东扩这块“坚冰”已经破裂,从而为北约东扩计划的正式实施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坚决反对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致力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是俄罗斯的一贯立场。在北约开始轰炸南之初,俄罗斯进行了强烈谴责并采取了一些对应措施。后来改变其强硬立场,转而去做“调解人”的角色,试图通过外交斡旋制止北约的军一事行动,使科索沃冲突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作为调停努力的一部分,俄总统叶利钦4月1日提出了召开“8国集团”外长紧急会议讨论和平解决南危机的倡议,14日任命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解决南危机的总统特使,5月2日又召集会议,确定了包括与北约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等必须采取的措施。当时的普里马科夫总理…  相似文献   

20.
围绕北约东扩问题,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争吵又起,并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再次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1月4日,德国总理科尔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据报道,科尔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他与叶利钦的特殊关系,以西方代言人的身分,就北约东扩问题继续与叶利钦交换意见,以说服俄罗斯,并为年内正式启动北约东扩进程扫除障碍。但叶利钦仍表示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