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修养问题,内涵十分丰富,我就最现实的四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一、关于对金钱的取舍。金钱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问题,金钱观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对待金钱  相似文献   

2.
吕焕忠 《党政论坛》2009,(13):30-31
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修养问题,内涵十分丰富,我就最现实的四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关于对金钱的取舍。金钱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问题,金钱观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对待金钱的取舍上。一些人出问题往往是金钱观上出了问题。一是党员干部要取财有道。取财是否有道,这是—个法律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修养思想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影响广远。传统修养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对于传统修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当代人们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一位资深教授对笔者说,现在“好学生”难找。他所说的“好”,是指包括文化修养在内的多方面素质。不少老先生、老学者都有与之相近的感觉,认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总体文化素质在下降。有知识、有专长、有文凭的不少,但真正博学多才境界高的却实在不多。有位朋友去过中科院的一间博士生宿舍,只见书架上除了几十册专业书和一些外语教材外,再没有其他书籍。交谈中又发现,这些都算是高级科技人才的学子除了各自的专业,几乎对别的事物一无所知。古人云,“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今天的博士可以相当于往日的儒者了,可文化修养欠缺如…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它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观念、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智慧。一所谓“传统”,一般是指延传几代的、被人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但较深层的理解则应是: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种种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构成的表意象征,它使代与代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且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则是指中国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社会化体系。如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6)
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为官从政的重要法宝。行孝首先要爱己之身、不让父母担忧,又要避免辱身羞亲;立爱自亲始,进而推至仁民;只有在家孝敬亲长的人,才有可能为官时做到清正廉洁;上级的言行合义则从、不义则诤;谏诤需要智慧、要讲求方式方法,尽可能做到情义兼尽。因此,对传统孝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党员干部为官从政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在思考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时,方法论原则的确至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引。在唯物辨证法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都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继承,同样不是例外。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民族来,我们要幸运得多。然而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所面临的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夹迫下的痛苦选择。在这里,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对异质文化的抵御,本能地交织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历来主张批判地继承,并借以创造新文化,服务于革命事业.但是,前几年,一些人一味妄自菲薄,立论偏颇,从批屈原、批李白、直到批鲁迅,进而批龙、批河、批长城,抛出一部《河殇》来.他们将中国的落后尽归咎于数千年“黄河文化”;以“带阴影”的激情,鞭笞祖宗.这就使人失望、反感.难怪生长于中国、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海外科学巨子杨振宁也表示:“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把这三个传统(龙、长城、黄河)都批评得一无是处”(见《海外河殇大讨论》)此外,李政道博士也深为感慨地写道:“黄帝的儿女们,我们必须团结,发扬民族理想,建立自尊、自信……一个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但是,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也是不会有前途的.”诚然,我们民族有一百年来落后挨打的严酷事  相似文献   

9.
陈方刘  张品彬 《求知》2007,(11):43-44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认识,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现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依法行政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轻视法律的作用,重义务轻权利的观念,官本 位的封建特权思想,片面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需要培养全体公民 特别是行政人员法律至上的观念,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观念,行政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观念,行政行为遵循法定程序的 观念,强化政府责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李艳 《理论导刊》2005,(11):86-87
文化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教育过程是人类文化传递和建构的过程,人类总是借助教育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文化传统是历代延传下来的深层文化积淀,没有文化传统就不会有教育,文化传统规定了教育发展的前提,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为前提,接受传统,根据民族的文化传统来采取特定的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12.
占全球人口1/6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影响看中国,中国的积极参与也必将对全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各国、各民族在进步与发展的同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3.
陶春 《理论参考》2009,(8):14-15
现实:冲突与融合并存 从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对文化表达的形态上,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数字文化。对于电脑来说,任何信息只有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它才能识别和处理。这就决定了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统体味着文化发展中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继承性。传统作为历代相传的东西,一方面把前辈们的创获承袭下来,并代代相传,另一方面,“这种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她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传给后代”,它也“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8页) 通俗地讲,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以现实的活动为其前提。事实上,每一代人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活动的主体,都是从已有的传统出发,将其转化为自己现实活动的要素,并通过现实的活动使传统得以扬弃,从而使其升华到新的水平。换句话说,当人们接受和吸收传统文化,并将它融合到现实活动中去时,传统文化本身就有了不同于它以前的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是一种只有在发展中才得以生存并得到继承的东西。发展不是原有规定性的重复和扩大,而是不断地产生新的规定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我们现今理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质的区别。这样的理论前提,为我们如何评判传统文化提供了首要的原则——必须坚持历史是发展的观点和传统文化必须服务于现实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建构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渊源。可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关阐述,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意义,就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文化自信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土地上进行的,由于文化具有连续性,传统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又因为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文化毕竟是过去的历史的东西,与今天的现代化事业之间又有不可避免的冲突。而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又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传统文化对行政文化的现代化有何影响,怎样实现二者在冲突中的统一,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作为新兴技术文化,在语言形式、价值观念上和传统文化存在差异,以至发生冲突,网络文化中民族间的文化传统冲突也会时有发生。分析来看,存在方式不同、目标指向相异、依存基础有别,时代价值偏差等因素是造成二者冲突的根源所在。同时,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又各有长处,各取所长、融合发展是二者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埃亮 《理论探讨》2005,3(1):125-126
文化全球化是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对话和交流机制,它突出文化的开放性。文化全球化使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和抉择。主要表现为文化全球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冲突,理性至上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矛盾,本土化、现代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只有正视这些冲突才能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融合,利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党员干部的修养关系到党的自身形象和党的执政能力。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样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云雷教授的新著《党员干部修养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手册》)旨在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养智慧,帮助党员干部提升心灵境界、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是时代之子,又是民族之子。他既吸收了时代精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同时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从周恩来身上,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看到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周恩来早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的研究,许多学者往往只注重于生母万氏、嗣母陈氏及私塾先生们对周恩来的教育和影响,却忽略了其他很重要的方面。正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副编审赵春生先生所分析的那样:“周恩来早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除读书外,还不应忽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淳朴敦厚的民俗民风,以及更多的长辈们的行为、风范和吴越古地先贤明哲的思想、品德等诸方面的影响与感化。这是更大量,更经常,更直接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