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平 《民主》2023,(11):59-63
<正>内容简介小说《天井》通过主人公苏页和徐京墨大家庭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上海石库门的历史变迁为大背景,上海房地产发展为辅线,穿插写了上海不同风格的十二处石库门以及与其相关的从清末民国到现在十二位女性的故事,人物的命运与石库门的命运休戚相关,跌宕起伏,由此可见上海石库门的发展简史。乡愁难追熊月之石库门曾经是上海主要民居样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居住在石库门里。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是塑造"城市人"的关键因素;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二者统一于城市有机体之中。城市建设既要懂得它的外表之美(建筑),也要注重它的内心之美(文化内涵),只有将物质化的建筑和灵妙化的文化相结合,才能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南锣鼓巷拥有着极具北京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富有混合、独特的文化气息。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交融,中式与西式在这里相碰撞,南锣鼓巷因此成为中外游客体验老北京民俗风情、感受流行文化的首选。通过分析南锣鼓巷这一典型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3.
全球城市的空间转型是一个新功能关系转型与空间扩展的过程,是一种超越城市自身的特有现象。然而,全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空间秩序",这一新秩序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空间转型与资本入侵也会使得原来属于城市居民的社会空间逐渐被消费主义所占据,历史记忆的空间化过程中面临"失忆"与"伪忆"的风险。城市的空间转型与历史记忆保护形成了城市发展动力的差异,也形成了城市公共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全球城市建设中尤为突出。面对碎片化的历史记忆,我们需要对全球城市的历史记忆进行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计起,中共中央一直处于"搬家"状态,在总体变动中有局部稳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驻地大致分为上海时期、苏区时期、长征时期、陕北时期、西柏坡时期、"进京赶考"时期等,驻地变迁轨迹大致经历了城市中心、从城市到乡村、从南方到北方、从乡村再到城市的重心转移和空间转换。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上海静安寺与久光百货之间,有一条连通愚园路与南京西路的街巷,目前有部分商业设施和临时网点,而在21世纪初旧区改造以前,这里是一条著名的弄堂,其中有不少西式洋房和石库门住宅,这就是原南京西路1634弄,俗称"庙弄"(或东西庙弄)。许多知名人士曾居住在此,如著名作家阿英、著名社会活动家郑振铎等。东庙弄的东墙外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有生命的,老建筑就是城市的记忆,一个有机体失去了记忆会成为什么?会成为‘白痴’。 最近,在宁波东部新城的拆迁中,一个文物保护点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邵家村老建筑安乐遗址被纳入了拆的范围。经过多方的努力,这个文物保护点最终被保了下来,但已经成  相似文献   

7.
迟国维 《民主》2006,(7):48-48
据6月7日《文汇报》载:上海老房子整修一砖难求。修缮老建筑,却找不到能与之相匹配的“同龄砖”。最近,提篮桥街道在修缮舟山路一带老建筑时,险遭“无米下锅”的尴尬。有关人士指出,这些年来,上海的老建筑保护越来越受重视。而作为老建筑的“筋骨”,那些年代久远的砖瓦也不应被遗忘。有人说,城市发展从拆迁开始。外地人进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白圆圈里写着个大大的“拆”字。但等老房子快扒没了,才会反应过来:城市发展离不开老建筑。我所在的单位最近搬到了万达广场,正处北京CBD商圈中心,附近的老房子快拆没了,最后在离此10里地租了个老…  相似文献   

8.
随着拆迁-回迁过程的推进,传销组织以及面向传销群体出租回迁返还房的行为在Y村社区中日渐普遍。对此,尽管原Y村人深感不安,但却并未寻求国家自上而下的力量以肃清社区中的越轨现象;相反,在原Y村人中间,形成了一种"集体性沉默"。本文从"为何沉默"这一现象性的问题入手,探讨其中牵涉的回迁社区特有的生计状况、利益关系与人情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携带着传统与记忆的回迁社区与城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间发生的抵牾。  相似文献   

9.
违法违章建筑由来已久,它并不是深圳市或个别特定区域的特有产物,而是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2004年深圳市政府实施的“梳理行动”,使这一旷日持久的城市问题得以解决。同时,“梳理行动”拆除了价值以百亿计的违法建筑,一度将城市的决策者推至风口浪尖,遭受到来自各方的激烈批评和种种压力。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对违法违章建筑严厉查处的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第一个冬天。 12月8日早晨,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亮出黑体大字:《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今天起交全市人民讨论。 滚烫的热门话题,在凛冽寒风中迅速传播开来,以巨大的冲击波扑进石库门,扑进新工房,扑进花园洋楼,扑进穷街棚户,猛烈撞击着1200万上海人的心扉:“房改,真的要改了!”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相对滞后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持续弱化的城市生态,使得上海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逐渐增强,制约着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充分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体现的城市发展的生态价值和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听到有识之士将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窃以为一语中的。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标志,它像一本刻着岁月的书,凝固了一段段历史,沉淀了一个个故事,或喜或悲,历久弥新。独特的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一个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人们走进一个城市,稍一留意,大致可以看到一个城  相似文献   

13.
伦敦《泰晤士报》一周一次的文学附刊可以说是英语世界层次最高的一份书评周刊,学术气味很浓,但有时也偶然会出现一篇有趣的文章。比如今年4月1日那期一篇关于三十年代曾在上海活动的一个洋和尚的文章就是如此。 这个洋和尚法名“照空”,俗名I·T·TREBITS-CH LINCOLN(1879-1943),原籍匈牙利,归化为英国公民后,曾当选为英国达林顿地区的议员,在两次大战之间替德国当过间谍。因此他于1923年初抵上海,当即受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的注意和跟踪,信件受到检查,与之相识和来往的人受到盘问。 当时上海是远东最大的一个国际性城市,其繁华程度远远超过香港,甚至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文化失衡现象描述及其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将文化变迁速度不一致造成的社会问题统称为文化失衡现象。资源型城市基于自身城市类型的差异,其所面对的文化失衡现象往往尤甚于科技型、旅游型及综合型城市,这势必会影响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成为阻碍其城市进步的一种文化摩擦力。因此,要实施文化战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首先对其特有的文化失衡现象加以解读。资源型城市的文化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城市心理失衡“城市心理”指的是同城市文明程度相适应的,城市整体的记忆、性格、情感、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资源型城市心理失衡现象表现为:(1)有目标无…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惊喜于上海城市面貌的历史巨变的同时,把崇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凝聚到为这种历史巨变恭奉卓越才智和巨大热情的朱志豪等一批英杰身上.可以说,朱志豪等一批建设功臣们所创立的伟大业绩已经永久地铭刻在上海市政建设的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上了.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如果说,上海正是依靠着象朱志豪这样一批杰出的指挥人才,带领百万建设大军,创新了城市建设新纪录的话,那么,按照“一流城市,一流文化”的战略方针,上海的文化建设工程也热切地呼唤着更多的朱志豪式的人物的出现。这里说的文化建设工程.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和…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0,(5)
牛年新春,48岁的原居中国犹太人艾利克斯·波多尔斯基寻梦中国故乡哈尔滨,看着这里的人们和建筑,他感到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亲切。感受着中国北方特有的新年气氛,以色列食品工程师波多尔斯基第四次回到哈尔滨这个  相似文献   

17.
语录     
《求知》2021,(2)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5,(45)
人们一般将现代意义上的国土规划的源头追溯到1898年,因为在这一年,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人之一,英国人霍华德在其名著《明日的花园城市》中,提出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城市应与乡村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国土规划思想的萌芽和滥觞。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论是计划经济国家还是市场经济国家,国土规划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最明显的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规划的基础上的发展。1920年,原苏联开展了以区域为对象的综合性区域研究,制定了“全俄电气化计划”;1921年,又在全苏联进行了经济区划,成为原苏联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全国进行分区规划开发的典范。1933年,美国以流域为对象进行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工程与经济建筑规划,成为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国土规划的良好开端。在这一年,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在雅典通过《都市计划大纲》,明确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此后,将城市与区域联系起来考虑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6,(41)
提起“上海”牌手表,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记忆;“上海”牌手表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荣誉,就这样一个被公认的“中国第一名表”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5年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推出10万元一只的“上海”牌手表,限量发行50只全部预售一空。“上海”牌手表卖出国际顶级名表的“身价”。是什么让这个老品牌恢复了青春,她又走过了什么历程。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海明表示,卧薪尝胆这些年,现在是这个累计产量已达1.2亿只的“中国第一名表”向世界打响“上海牌”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需要一支庞大、稳定的建筑大军的支撑,其规模将基本维持在100万人左右。而这支大军的百分之八十是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因此,如何把这80万的务工人员发展到工会组织中来;如何使他们的技术和素质能够尽快适应上海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如何维护好他们的基本权益,始终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这些任务都已经摆在工会组织的面前。昔日的农民逐步成为靠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建设者,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他们同样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他们中的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