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壹·侨讯     
《侨园》2013,(7):3-3
<正>"中国屋"列全美濒危遗迹名单美国原库嘉蒙嘉农场市中国城遗迹"中国屋"被列入了全美历史遗迹保护基金会最濒危遗迹名单。曾见证过华裔进入南加"内陆帝国"的"中国屋"目前暂时脱离了被拆除的厄运。全美历史遗迹保护基金会主席密克斯对"中国屋"这一历史遗迹的价值发表评论说,经适当的重视与管理,"中国屋"可成为当地社区的一处纪念碑,它可提醒民众那些中国移民曾在美国历史上做出过的贡献。20世纪初,"中国屋"曾是华裔农民工和水渠工的住所及"超市"。1985年,这幢红砖小楼被定为城市历史建筑。库嘉蒙嘉农场市于1977年建市,而华裔劳工100年前即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过了。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黑人奥巴马赢得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对于这件大事,有人说,这是黑人的胜利.是黑人兄弟几十年、几百年斗争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世界历史进步的结果,和种族斗争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电影的构建与发展有其精神的内在本质和本土的艺术意识,这是中国电影历史经验的产物。以长时段的视野理解历史结构变迁里的中国话语及走向,有助于形成有关构建国家战略影像主体价值的话语力量,进一步增强电影艺术创作的思想自觉。电影历史的再发现电影在中国有着百余年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已自1990年7月21日起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在两国关系中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中沙两国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发祥地,都是亚洲国家,两国人民有着悠久友好交往的历史。新中国  相似文献   

5.
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赵馥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为了贯彻这一主题和实现这个...  相似文献   

6.
邹长坪 《侨园》2015,(4):16
2015年,是多么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它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年!这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来说不寻常,对美国人民来说也非同寻常。因为这是我们祖辈父辈的中国和美国人民浴血奋战经历了生死的考验赢得的长达8年的战争,是上一代中国和美国人民共同携手作战打败日本的胜利战争!这是多么让人不能忘记的一段抗战的历史,是多么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一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一中国人如此形容的友谊。70年前战火纷飞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残杀蹂躏中国人民,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霸占的威胁……陈纳德将军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道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在这场战争中发  相似文献   

7.
张石 《学理论》2010,(12):115-116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化著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0多年间他的史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变化,从《中国历史研究法》概述;构建体系不同;侧重点不同;梁启超史学思想转变的历史根源,这三方面来浅谈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8.
关注中国正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关注点则随着主体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度明显增加。这是笔者于2006年9月来到位于华盛顿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作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期间获得的一个深切感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引起了人们对近代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普遍兴趣,这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颇具历史感的民族来说,是顺乎情理的。现实包含着历史,过去孕育着未来。处在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的现代中国人,回忆和思考一下昨天的空想社会主义,对于如何走向未来,也许会有一些难得的启示。思想形态中国近代史上依次演进着三次革命运动,与之相适应,也产生了三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以各自不同的内容、性质和特征,表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史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16日,赵美心在华盛顿国会山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111届国会中的一员.从政23年,缔造10场参政胜利,这就是当先美国首位华裔女性联邦众议员的赵美心.她从一名移民之女到美国建国200多年来首位裔联邦议员,赵美心缔造了美籍女华人参政的历史.这一路她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她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呢?  相似文献   

11.
吴艳 《学理论》2011,(10):65-66
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一言一行都会对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美国建国历史至今仅有短短的两百余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美国的综合国力始终沿着这一轨迹前进。作为体现美国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表面上似乎是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特色的表现,但实际上,这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外交话语的产物,并无不渗透出实用主义和国家利益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2.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中国国权开始,到2004年把保护公民人权写进国家宪法,这一过程历经起伏,中国共产党走了一条中国式的人权道路,有着中国式的人权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如果把近代人权基本理念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看成是共产党人权思想的历史坐标,那中国人权发展的现阶段要求就是共产党人权思想的现实维度,历史与现实交于一点就是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权思想的特色表达与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刘静 《理论导刊》2001,(6):58-59
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各国的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民族习俗、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国情、历史环境、风俗文化能够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企业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就必须以中国的国情为基础,而不能全盘照抄从异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异国企业文化。一、深刻了解“义利之辩”是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勃兴于美国,在80年代风靡世界,成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思潮。其中,日本企业文化和美国企业文化两种类型最具特色,并为日美两个超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把本年度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发给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仲礼,以表彰他对中国历史研究以及中美学术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这是美国"亚洲研究学会"60年来首次把它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给中国大陆的学者。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亲身经历了党的创建和发展,参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全过程。在邓小平著作中,对中共历史和党的建设有丰富、深刻的论述。这对我们了解国情、研究党史和党的建设经验,特别是研究建国以来和新时期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经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要用历史教育青年。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  相似文献   

16.
美对华动用反补贴,经济因素之外还有着深刻的政治动机4月10日,美方将中国知识产权和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而这距美国发难中国铜版纸仅仅两周时间。美国时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一纸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声明,标志着美国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判例正式终结,开创了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张琳 《理论视野》2013,(9):21-25
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在充分肯定早期传播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历史功绩和地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并分析当时的历史局限。受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不够、理论准备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思想体系的认识不全面、理解欠准确,对俄国和日本人诠释的马克思主义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这几个方面的局限。这与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某些现象有着紧密关联。指出其历史局限和不足,并不是要苛求前人和挑剔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大国三角”“大国三角”是指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方面的原因,中、俄、美三国无疑同目前的朝鲜半岛局势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利益,其程度要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由于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上的大国,其互动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 不久前,朝鲜同意举行六方会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8,(27)
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本刊评论员美国总统克林顿于7月3日结束了他为期9天的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是近10年来美国在任总统的首次中国之行,因而备受各方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继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去年秋天成功访美之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历史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把本年度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发给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仲礼,以表彰他对中国历史研究以及中美学术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这是美国“亚洲研究学会”60年来首次把它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给中国大陆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