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人物档案李兰娟,中共党员,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研究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兰娟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分析研判疫情,建议对武汉实行"封城";此后再度出征,率领团队驰援武汉抢救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2.
3月26日,"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晋煤集团揭牌成立。该实验室是在2011年晋煤集团建设的"煤与煤层气共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成立的,标志着我国煤与煤层气科学开发、循环利用将向更高的领域挺进。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以晋煤集团为法人主体,联合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共同组建的国家级  相似文献   

3.
<正>吴立新,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记者:吴院士,您好!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强国之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作为著名海洋学家,您能谈一谈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和发展海洋吗?吴立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更直接,"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从这个角度讲,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气象部门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有党员50人,95%党员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党员占79%,是一支年纪轻、学历高的党员队伍.作为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之一,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通过"强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正>石油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所属院系。石油工程学院秉承"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教育理念,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文化兴院"发展思路,围绕"强化传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开拓新能源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创新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8,(15)
正马建章,1937年7月生,辽宁阜新人,196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曾任野生动物系主任、院长。现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带头人,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育部濒危动物遗传学与繁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正医疗卫生援黔系列帮扶行动,为全省培养了一批本土医疗卫生人才,有效提升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为贵州人民众带来了健康福祉。如今,在贵州最偏远寨子,患者的病情也可能由院士诊断;相隔万水千山的"协和"与"贵医",办起"协和班";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落户贵州;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2016年,为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贵州发起  相似文献   

8.
王珑 《共产党人》2007,(12):I0006-I0007
王玉炯教授简介王玉炯,现任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  相似文献   

9.
封面简介     
<正>广西大学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有85年办学历史,是"211工程"建设学校、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学校占地4600多亩,有30个学院和1个独立二级学院;有94个本科专业,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有各类在校生6万人,在职教职工3627人,其中专任教师2143人。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至今"外交政策分析"理论以其较强包容性和解释力的理论特质在国际政治界倍受关注.这与第一代"外交政策分析"学者作出的开创性学术贡献和奠定的稳固学术基础密切相关,"小集团思维"、"外交决策的基本模式"、"操作码"、"外交政策中的知觉和意象"、"国家角色概念"、"国家特性"等理论和分析框架的提出与发展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重点对第一代"外交政策分析"学者的这些理论贡献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将成为未来企业决策参考,并有助于市场资本进入相关领域,进一步促进上述领域和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升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如果说今年5月份官方发布"中国制造2025"仅仅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粗略行动  相似文献   

12.
时德生 《学习月刊》2011,(16):38-39
随着中美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关系"和"面子"这两个中国人日常交际中高频率出现的词引起了美国商界和文化界的重视,从而带动学术工作者进行关注和研究。西方话语研究(语篇分析)的先知先觉在学术上筑起了坚固的学术霸权,中国自己的话语研究近年才建立起专门的研究机构,即主要由浙江大学施旭教授和吴宗杰教授牵  相似文献   

13.
正400多位领军人才为苏州高新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累计进驻的大院大所达到70多家、省科技创新团队数位列全市第一……"一组组数据都折射出苏州高新区向活力四射创新高地迈进的努力!科技创新:从运河到太湖的"梦之旅"将一个实验室"浓缩"在一台仪器上,仪器又像鼻子一样能"嗅"出各种危险气息,不到10秒钟就能使炸药等危险品现原形。这是浙江大学苏州工研院智能材料与系统研究中心微木智能成功研制的全球首批通用型痕量危险品检测仪,该检测仪包含10多项发明,其中5项已获授权。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学习和贯彻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推进学科建设,2011年12月24日,《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社、《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与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在广州联合召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以及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5.
资讯     
《红岩春秋》2014,(1):7-7
<正>●2013年,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获准国家社科基金"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变迁研究"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出版《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等一批学术专著;编辑发行《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第二辑;主办和承办了"城市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和"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一座孔学堂,使贵州人在文化领域一跃而起,正在"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理念的指引下,为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时代坐标。杜鹃花盛开的时节,记者来到刚刚落成的贵阳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这里建有15栋汉唐风格的现代化学术楼,免费供海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使用,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将陆续展开学术活动。富有中华气派的建筑群让即将入驻的学者感到震撼和振奋:在这里感受到了文化复兴的大气磅礴,看到了弘扬传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8,(18)
正任南琪,1959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江苏省宜兴市,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兼任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栗 《新湘评论》2007,(1):60-62
钟掘,女,汉族,1936年9月出生,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机械评审组副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掘院士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近50余项,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她创立的“极端制造”新概念,写入最新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则纲要》。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女职工”等荣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19.
钟掘,女,汉族,1936年9月出生,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机械评审组副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掘院士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近50余项,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她创立的“极端制造”新概念,写入最新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则纲要》。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女职工”等荣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     
<正>"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