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到延安1938年10月,我从"孤岛"上海千里迢迢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抗日青年跨进了大门口挂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横匾的大门,门两侧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的校训。  相似文献   

2.
在冀鲁边的抗战岁月龙书金口述,董兵生/整理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鲁北、冀鲁边战斗工作过近7个年头。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既有苦战的艰辛,又有胜利的喜悦,迄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令人精神振奋。为了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示八路军...  相似文献   

3.
<正>陶勇,这位素以勇猛闻名全军的虎将,抗战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参谋长、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长、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三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长期率兵驰聘苏中平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回忆抗战岁月,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重庆,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全国抗日和指挥远东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重任,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时首都。虽弥经血腥轰炸,却始终巍然屹立。70多年前,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很快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知识精英。为宣传抗战救国,他们拿起笔做刀枪,留下不少有关抗战的诗词歌赋及对联谜语,它们见证了重庆的抗战岁月,也为重庆文化史册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6.
<正>抗日战争胜利70年了,昔日的抗战英雄多已谢世,健在者也已是耄耋之年,辛集市王庄营村的陈小点老人就是其中之一。91岁高龄的他时常抚摸着院中的老槐树说:"老槐树也有80岁了,就在这个院子里,曾经住过多少革命干部,掩护过多少八路军子弟兵啊!"老人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如数家珍般叫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讲出一串串鲜活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那充满硝烟的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10,(5):31-34
2010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渝台两地联合举办的“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战时重庆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分为战时首都、重庆大轰炸、抗战经济、抗战文化、战时重庆市民生活、胜利之都等6条主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凝聚的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他是一位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史册的飞行员。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他担任空中领队,第一个驾机飞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抗美援朝时期,他又踏上征程,曾驾机击落、击伤美机。他的飞行生涯长达50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名飞虎队队员,多次参与对日作战,并击落日机。他就是空战英雄——邢海帆。  相似文献   

9.
王木 《世纪风采》2013,(7):30-35
1937年12月,中革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为以后全国解放做出党最高军事当局同意了八路军东进,在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区创建根据地,配合友军在平绥线和平汉线作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1 1937年平型关战役后,10月8日正是太原失守,中央指示聂荣臻同志在五台山地区组建抗日根据地、从——五师分兵3千人组建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11月8日,在五台山石咀广济寺召开了晋察冀军区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重庆图书馆参与"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海外资料搜集工作,陆续从台湾、英国、美国购买到珍贵的档案史料。其中,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等收集到数以千计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图片,绝大多数为世人罕见。这里,我们从收集到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典藏图片中,选登一小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 1939年春节过后不久,春寒料峭,我奉命调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第八队学习。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和喜悦。因为我参军之后,尚未进过军政学校,在工作中,感到军事素养和政治水平较低。这次调学,实现了我的愿望。那时,我尚未领到棉衣,一位营长徐绪奎同志知道我要去学习,就把打仗缴获的一套粗呢军衣送给我穿,以便路上御寒。新四军第一支队就调我一个人,从一支队活动的江南茅山地区到军部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奶奶肖贤使,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劳动妇女。在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她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革命充满着坚定信心,被人称为革命的老奶奶。一九三七年,我爸爸(林大蕃烈士)参加闹革命时,奶奶已是四十几岁的人。当时,党员和革命同志来往的很多,经常住在我家,奶奶总是殷勤接待。当时为了不被敌人发觉,就以借做曲为名,筹集粮食,解决吃粮问题;帮同志们洗衣服,白天不敢晒就  相似文献   

14.
《女兵们踏上长征路》一文作者聂成根在采访红军女战士危秀英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长征,是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的一个创举。”危秀英望着我,陷入了往事的沉思之中, “从哪儿说起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征就是要走路,您就从脚谈起吧!” “好啊!”她打开话匣子, “走路,对男战士说来,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对女战士来说,这种长途行军就有困难了。”  相似文献   

15.
丁晓平 《党史博览》2011,(11):25-29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1907年生于德国。青年时代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语言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24岁的安娜·利泽就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在这里她结识了长她一岁的中国留学生王炳南,因为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两个年轻的异国青年在交往中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遵照党中央的部署,从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区与侵华日军作战。1937年底至1938年12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徐向前副师长根据  相似文献   

17.
阿威  徐辰亮 《廉政瞭望》2003,(11):44-45
常言道,“每个成功男人身后都有一位优秀的女人”。而站在“中国两弹之父”王淦昌身后默默支撑着他乃至整个家庭的是一位小脚女人。他们一起风雨与共地走过了77年的漫长岁月。  相似文献   

18.
奶奶     
正离预产期还有三个月,婆婆便准备为宝宝准备出生用的东西。婆婆走遍了农场的市场才找到一家顺带卖棉花的窗帘店,买了两公斤棉花,做了小被子、小垫子。天渐凉的时候,婆婆开始为儿子做棉衣棉裤,也是买的棉花,一片一片撕下来,再一片一片铺上去。婆婆眼睛花了,每次穿针都得站在窗户跟前捣鼓上好一阵,密密麻麻的、整齐的针脚,是她把自己的爱都缝了进去。  相似文献   

19.
王蕙 《党史文苑》2001,(2):16-19
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赴国外勤工俭学的热潮。在为数众多的留学生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缠裹小脚的老太,带着一双儿女远渡重洋,赴法国求学,成为留法勤工俭学队伍中特殊的一员,她就是蔡和森烈士和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从葛蓝英到葛健豪, 一段动人的故事   葛健豪,原名葛蓝英。这是一个带旧式妇女特点的名字,有娴静、乖顺的含义。从葛蓝英到葛健豪,里面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葛蓝英出生在湖南湘乡县一个书香人家。小时候跟随哥哥读过几天私塾,思想比较开通,认为一个人只有读书,才能有前途和出路。…  相似文献   

20.
<正>五岁那年,我随父母来到了新疆生产兵团,对于老家的一切,我的记忆一片模糊。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放学疯一样地回到家,猛地推开家中吱哇作响的门,我楞住了:一个头上包裹着灰色的围巾,面容慈祥,双手拄着一根灰色的拐杖,最显眼的是那双与身体怎么看都不协调的小小脚。我愣愣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像一个走错了门的孩子……"小云,快叫外婆。"妈妈边对我说边招呼我赶紧进门。"外婆。"我低着头盯着那双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