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当路过咸阳保健品厂“五○五”科技大楼时,无意识瞟一眼大楼上名家以楷书题写的“酸、甜、苦、辣”四个大字,心里总有一种认同感。一个企业家的“酸、甜、苦、辣”,伴随了一个企业的全部历史,而我们政工人员的“酸、甜、苦、辣”,全包容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之中。各自经历不一样,但内心的体验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我在他身边工作数年,算是下属,更是晚辈。对他的称谓,很少用官称,大多在姓氏后加先生,他乐此接受。他没有官架子,更没有大专家的霸气,有的却是责任、事业、和善、诙谐、平易近人和百姓都有的酸、甜、苦、辣、咸,甚至还超过常人。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相似文献   

4.
性格与饮食     
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几项研究表明,饮食和性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食物所具有的酸、甜、苦、辣、成五味,有时能够左右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正如今,辣椒已成为国人餐桌上的"常客",甚至成了某些中餐菜系的必备调料。科学研究表明,吃点辣椒不仅有助于激发食欲,还会有意想不到的保健功效。常吃辣身心受益相对于酸、甜、苦等味觉的悠久,辣味饮食的历史很"年轻"。普遍的观点是,辣椒从明代传入中国仅有4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被作为盆景观赏和药物使用。但不可否认,当下中国爱吃辣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张,几乎是无辣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党务工作28年了,先后经历了从部队到地方的环境变化,苦甜酸辣都有过。最令我头痛的是,饱尝了政治工作“翻烧饼”之苦。  相似文献   

7.
我这辈子好像生来就与政工有缘,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就当上了政工干事,结果一干就是20多年。虽然职务、单位有所变化,但“捉刀弄文”的行当一直未离手,对个中的酸、甜、苦、辣颇有感受。怎样才能做到不为酸而软倒,不为甜而腻倒,不为苦而吓倒,不因辣而却步,对工作一如既往拥有热情呢?我的体会是要念好“正”、“静”、“实”三字经。何谓正?正直、正派也。我们干政工的,写文章也好,作报告也好,往往是处在教育者的位置,必须注意为人师表,坐端行正。这是这一行的职业要求,也是党的事业的要求。大约是出于这种职业习惯吧,在发…  相似文献   

8.
费强 《瞭望》1991,(22)
出国,是眼下许多人十分羡慕的事。在他们看来,国家出钱长期派驻国外,更是令人眼红的“肥缺”,有些地方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话:“外派一年,胜过部长”。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长期在海外工作的同志饱尝的种种酸、甜、苦、辣呢? 吴福民——纽约苏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的叙述,酸甜苦辣,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0,(52)
「国人话亚运」征文评委会于十二月十一日召开全体评委会议,对应征文稿进行认真地评议,最后评选出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三篇,三等奖七篇:一等奖: 《张百发的甜、酸、苦、辣》(一九九○年第三十四期)张百发口述 赵忆宁整理二等奖: 《一定要办好亚运会》(一九九○年第二十一期)荣高棠口述、何砚平、李旭整理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事政治工作已十多年了,时间虽不很长,但其间也可算是经风雨、见世面了,因为本人不仅在基层担任过连、营政治主官,而且还长期在军以上政治机关专门从事政工。言及体会,感慨万千!这里我不想举什么事例来说自己的甘苦,只是想到了古人所谓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觉得作为一名政工人员,也只有注重这“三立”,才能把工作中的“酸”、“苦”、“辣”化为“甜”,才能使政工这一行真正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心贴心     
我当放炮组长六年了。六年来,在组长岗位上吃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放炮组是工资奖金承包单位,干得多、没事故,拿钱就多,干得少、干不好,没钱。初上岗那阵子,我心想:当头头就要有个头头样儿。拿住人,让谁咋办,谁就得咋办。要不,没威信咋行?于是,我便自巳规定:一、工作上一是一、二是二、不和工人说废话,二、执行制度一刀切。上任没几天,工友小耿在井下打盹,我狠狠收拾了他一顿。工人们说我哑巴蚊子——厉害。一  相似文献   

12.
我羡慕他们     
编辑同志: 我爱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尤其爱读政工人员的“酸甜苦辣”专栏。因为毕竟是同行,他们的遭遇和境况总会对我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但很多时候,我却只能羡慕他们——尽管他们曾经“苦”过“酸”过“辣”过,但更多的还是“甜”,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从工作中得到了充实、教益和发展的机遇。可是我总的体验却似乎只有苦恼。 九一年我从一所名牌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分配进了工厂。当时自己不太情愿,别人也觉得可惜,但既成事实,也只能安下心来,认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2,(6):39
立夏后,气温骤升,很多人都感觉上火了。于是,喝凉茶、吃"苦"菜、绿豆汤当水喝……各种祛火招数都用上了。可有人发现这"火"还是没下去,有的甚至严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期,专家介绍了人们用食物去祛时常犯的四种错。  相似文献   

14.
我们厂是一九五三年由十七家手工小铁铺合并而成的,现有职工九百七十三人。由于新工人大量进厂,使锻工中的青年比例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三点七,同时,也给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青工职业道德教育一些青年进厂分配当了锻工后,思想上产生了许多想法。有的认为当锻工低人一等,名声难听;有的感到锻工又苦又脏,想打退堂鼓;有的认为高中毕业生上锻锤,象  相似文献   

15.
我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老]政工了,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而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政工这一行,在政工的道路上付出了青春,饱尝了酸、辣、苦、甜。但我对干政工这一行没有后悔过,默默地在政工岗位上辛勤耕耘,寻找乐趣,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十年前我在部队一提干就在政治处当干事,还担任过连队政治指导员,一九九0年从部队转业。第一天来企业报到,当时主管思想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对我说,你在部队干了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政工部门也需要你,希望能安心政工岗位,干出成绩来。于是我就横下心,要在企业政工岗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百家报纸为什么竞相出版“周末版”、“星期刊”?报纸怎样办得使“上头”和“下头”都满意,“有咸有淡,有辣有酸,老少皆宜”,让读者如逛“超级市场”,琳琅满目,丰富多采?报纸中的“特区”怎样“软化”,使读者感到可信、可读、可亲?为什么“多版化”是世界办报的共同趋势? 本期这四篇文章将为你回答上述问题,报道了中国新闻界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读书平常事     
未已 《瞭望》1993,(19)
宋代有位诗人,叫陈师道,在江西诗派里是仅次于黄庭坚的人物,一生清贫自守,以苦吟著称。历史上苦吟的诗人并不少,如孟郊、贾岛等等。但陈师道的苦吟,不仅自己苦,别人乃至鸡犬都要跟着受罪。家人一知道他要写诗,猫犬都要赶走,吵闹的小孩儿更不在话下了。中国的传统向来  相似文献   

18.
假如有人对你说,有一家的自来水龙头漏了水,公司因此关死总闸,让千家万户都饱尝了一顿断水之苦,你恐怕是不会相信的。但这种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少见。顺手就可以拈来几个至今还不算陈旧的例子: ——去年我国消费基金增长过猛,适当加以控制,原是应该的。有的地方却不分青红皂白来  相似文献   

19.
最苦与最乐     
<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相似文献   

20.
有的高大,有的娇小;有的威猛,有的细腻。他们都是中国奥运军团的后起之秀最小的还不到16岁,最大的也不过24岁。他们有的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