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富强中国的30年。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特别需要研究和宣传邓小平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芮杏文说,必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搞清楚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点,去掉很多对社会主义僵化的理解和附加的限制,并提出四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2)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存有的困惑和问题,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南方谈话的许多重要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论述对解决我们当下社会主义的信仰危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等许多重大问题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从《共产党宣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诞生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党纲,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的系统的阐述。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至今仍  相似文献   

5.
“放眼世界大势”、“立足发展生产力”、“以实践为最高标准”是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范式的最大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运用其思维范式在观察、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思想体系和逻辑结构是邓小平思维范式的展开。正是这种独具魅力的思维范式和思维艺术 ,使邓小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作者”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当之无愧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是对我党几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升华.邓小平同志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我党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初期的探索始于本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缺乏经验,只能学习和鉴苏联.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对苏联模式弊端的认识,使党和毛泽东深切感到必须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在对我国各方面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又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著作.同期内党的“八大”文献以及老一代革命家的许多重要讲话.都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但是.由于党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没有能够清醒地对待国际国内某些事件,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认为,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必要又重要,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邓小平以修订和制定《宪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特点,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4,(34)
最近,邓小平在会见国际友人时,许多朋友怀着浓厚的兴趣向他提出: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作了精辟的阐述。谈话内容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的信心增强了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经验教训和继承发展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重申文化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新"二为"方向;正确处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间的关系;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放型文化范式;提出并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的这些举措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在邓选三卷之中,渗透到每一个论点之中,“中国特色”四个字正是实事求是的鲜明体现。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实事求是对我国基本国情重新认识的问题,国家要建设,首先要对国情有个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应建立在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而不是凭主观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通过拨乱反正,从基本原则的坚持、逻辑主题的扭转、评判标准的提出、价值导向的明确等方面,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新的科学架构的形成,对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李秀平江泽民同与正确地指出,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思想敏锐,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刨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邓小平侨务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内涵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邓小平侨务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邓小平侨务思想具有时代性、开创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科学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海外关系论、华侨爱国论、重大贡献论、权益保护论、独特机遇论、团结振兴论。邓小平侨务思想是在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侨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侨务理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侨务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放性汤国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既是完整的,又是开放的,具有极大的容量和明显的发展趋势。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实行理论开放,一方面是吸...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措施,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6.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制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因而还处在幼年时期,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社会主义创始人,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弊端时,对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述,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把自己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他本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更重要的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7,(31)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本刊特约评论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本方向和原则;"南方谈话"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包毅 《学理论》2008,(20):10-13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大力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破涂了对改革开放“左”和“右”的干扰,精辟地回答了长期以表困扰我们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拨正了改革开放的正确航程,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前途命运具有深远的影响,时创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