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央行突然宣布降息,对此有两个策解:一是为推进利率市场化,二是刺激持续走低的经济。此次降息首要目标是刺激经济,利率自由化是其次要目标。未来一年央行极有可能连续降息。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悖论境地,过热风险和萧条可能并存,资金过剩和贷款困难并存,结构恶化和经济停滞并存,连续降息可能引发的结果是经济出现滞胀。央行货币政策应该改善传导机制,防范通货膨胀,坚持推动结构转型,并通过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转而用市场办法干预银行间拆借利率等,推动利率自由化。  相似文献   

2.
<正>降息和降准二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央行在政策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降准还是降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其他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比如美国说起。在美国,利率基本上是完全市场化的,由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货币供给增加或者货币需求减少,利率就会下降;反之就会上升。因此,在这些国家,货币供给跟利率之间存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7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次降息幅度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使目前我国的名义利率水平达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次价点。然而央行有关负责人曾透露,人民币不会贬值,但有进一步降息的可能。这引起了人们对我国会不会连续第8欢降息的关注。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是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利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现成公式可供计算,所以利率的确定是较为困难的。我国前7沙降息均是针对物价持续回落,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情况而采取的。…  相似文献   

4.
再次降息释放出增加流动性、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但企业融资难仍然难解在全球再次展开降息行动之际,中国人民银行10月29日宣布,自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9月16日利率调整以来央行在一个半月时间内连续第三次降息,也是当前我国实施灵活审慎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采访中,业内人士表示,央行降息有  相似文献   

5.
<正>5月10日,央行宣布再次降息,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快马加鞭地走上了宽松的快车道?事实上,这从《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一句话便可窥见端倪。"结构调整为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但短期看则面临下行调整的压力,需要坚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央行在货币政  相似文献   

6.
黄蕙 《瞭望》2002,(10)
春节过后的第三个工作日——2月21日,央行宣布即日起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项存、贷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25和0.5个百分点。这是1996年以来央行的第八次降息。 据央行的有关负责人说,此次降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央行意外降息后,美元开始加速上涨,对人民币是否进入贬值周期的讨论再次升温,人民币在这段时间也由强转弱,下跌约1.5%。与去年上半年央行主动通过中间价引导人民币贬值不同,这一轮贬值的市场驱动特征更加明显:市场价相对于中间价出现大幅折价,远期对即期的折价幅度也创历史新高;外汇占款基本保持零增长。什么改变了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呢?看空人民币的  相似文献   

8.
黄蕙 《瞭望》2002,(10)
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也未能扭转美国经济下滑的趋势;日本即便实行“0”利率政策,其经济前景也还是一片黯然,可见利率并非百验百灵,对于结构性、体制性的经济问题并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虽然降息对于中国经济的现状所能起到的作用早就受到质疑,但对于降息的呼声仍然很高,大家对此的寄望也很重,而本次降息能否承此重任呢?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以来国家已连续七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利率已由年率1206%下调至585%,下调了621个百分点。那么,贷款利率的大幅下调对企业有何影响,企业对贷款利率的连续下调又有何反应?从廊坊市人民银行最近调查的情况看:连续下调贷款利率所带给企业的优惠受各种因素的抵消,使企业最终受益极为有限;基层信贷管理掌握过紧,导致利率政策传导不畅;利率政策本身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率杠杆作用的发挥。所以,企业对降息反应平淡。降息不能代替深化改革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连续调低贷款利率的确是一件好事,能使企业财务费用有一…  相似文献   

10.
1月31日美联储再次降息后,中美利差为-1.14个百分点,而一年前的这一数据则是正数,即2.7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连续的美元降息和人民币加息,已使人民币利率高出美元利率1.14%。中美利差倒挂,无疑将使以"防通胀、防过热"为主调的宏观调控任务更加艰巨。为应对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银行流动性枯竭,美国从2007年9月开始连续大幅度降息,至今已降息6次,从5.25%降至目前的3.0%。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呢?一方面,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趋势需要央行降息和增加货币供应;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又需要央行的货币供应保持适度增长。 近年来,中国信贷政策也有很大变化。其主要变化之一是为扩大消费而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许多消费信贷政策如汽车贷款、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当地时间1月25日上午11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格林斯潘,摘录如下:记者: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国央行去年六次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也提到了15%的纪录高位,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3.
93年以来,我国运用货币政策对投资过度膨胀和经济过热的调控十分有效,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近年来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央行从96年5月1日到98年12月7日,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至3.78%,贷款利率从12.06%降至6.3...  相似文献   

14.
田帆 《瞭望》2003,(24)
6月5日,欧洲央行理事会在法兰克福总部举行的月度例会后宣布降息50个基点,将其主导利率从2.50%下调至2%。此外,欧洲央行还将隔夜贷款利率从3.50%下调至3%,将存款利率从1.50%下调至1%。欧洲央行要降息,虽早已为市场所期待。但出乎意料的是,此次降息的幅度如此之大,让人看出了欧洲央行面对欧元持续走强和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而显露的一丝焦虑之情。  相似文献   

15.
从1996年5月1日至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连续七次降息,这在建国50年来的历史上还是从来未有过的。央行连续降息,表明以储蓄存款利率为代表的资金价格降低,为此,其它资金的价格也必然随之下降。比如9月10日财政部发行的第三期凭证式国债,三年期利率为2.78%,五年期为2.97%,分别仅比同期储蓄存款高0.08和0.09个百分点。而将于11月1日开始的对储蓄存款开征利息税,对储蓄存款更是产生了积极的分流作用,使居民更愿意在消费或其它投资上作出选择。目前,居民消费的空间比较大,商品丰富,物价低廉,而…  相似文献   

16.
央行10月29日调整利率,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200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加快增长势头和一定的经济过热迹象。自那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经济过热或进一步过热,遏制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对防止投资势头的进一步扩大,明显发挥了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什么还要采取提高利率这一手段呢?  相似文献   

17.
2月 7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我国各商业银行下调了境内美元等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由 4.125%降为 3.8125%。这是中国自去年 12月以来第三次降低境内外币存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此次下调利率的解释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利率的变化”。 此前一周的 1月 3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行动——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降低了 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从岁尾再次降息看利率改革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熙 《瞭望》1998,(50)
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近两年来我国第6次下调利率。连续6次降息,对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看到,在现行利率体制框架下,依靠行政力量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可以为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创...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8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  相似文献   

20.
刘仕国 《党政论坛》2014,(24):33-33
2014年9月4日,欧央行宣布了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传统手段和非传统手段齐上阵。自9月10日起,同时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存款利率10个基点,分别至0.3%、0.05%和-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