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贤友:来信收到。您让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谈谈阅读经验。您真把我考住了。书,是读过一些,经验却谈不上,从来没总结过,只能想到哪儿说哪儿。提起读书,不能不问:谁读书?为何读书?读什么书?读的后果怎样?先来个泛答:人活着要吃饭,也要求知;食色乃人之本性,求知欲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念书的那个学校,草坪边有棵大树,枝蔓横延,状如华盖,一到期末大考,若能居下觅个坐处,背起课文来脑瓜子特别给劲儿.时间久了,大家都有体会,谁要是挟着书本朝外走,同学中就有人会椰揄地说:"怕是去托大树的庇荫吧!"这是六十年代的事. 十年后,我重去母校,大树更加苍郁,但居下读书的人却变得稀疏杂沓了.听老师说: "现在的学生有句口头禅,叫  相似文献   

3.
春天 《侨园》2013,(5):67-67
<正>我是老三届初中68届毕业生。我仅读了半年初中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从此再也没进过学堂。我这点文化放在当今来说,可以说是半文盲了。但庆幸的是我爱读书,在文化大革命那段非常日子里,我顶着家里的指责四处搜罗文学书藉看。甚至冒着风险到学校仓库去偷那些被当作"毒草"封存的书读。在那个年月,我疯狂爱上了读书,而且,从此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我都坚持读书。我16岁下农村,17岁招工到一家水泥厂。读书让我在艰苦的日子里,心里总像有一团火,对生活对  相似文献   

4.
这里的十三篇小文都是在《读书》上发表过的。随写随登,不料竟够一本小书,上海三联书店愿意出版,于是当初随手写上的标题《书城独白》成为书名。本来用不着加上什么多余的话,可是又觉得不能不向读者老实交代几句。 从孔老夫子讲“正名”起,我们的祖祖辈辈就讲究名义,习惯于“顾名思义”。可是到我这一代,现在也可算是老一代了,名和义有些脱节了。这些文登在《读书》上,其实我早已不读书了。读,应该是过去时。好在汉语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读书》创刊40周年,编辑卫纯约我写一篇文章,谈谈我与《读书》。我在《读书》工作31年,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一直在纠结写什么,翻看十年前我编选的《读书》文选《改革:反思与推进》,读文章思及文章后面的人与事历历在目,犹如昨日。《读书》作为以书为媒介的思想评论刊物,在时间上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在思想评论方面,它紧跟时代步伐,开放,前沿,在各个不同时期引领着读者去思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各项工作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1979年4月创刊的《读书》杂志积极响应,创刊号上李洪林的《读书无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7,(2)
<正>古人说读书贵在"三上":马上,厕上,枕上。骑马时可以读,如厕时可以读,睡觉时可以读。今天的小孩读书似乎是一件"好大的事",一谈读书就要正儿八经读,就要开辟专门时间,上专业课堂,提及的书目非大众经典不可……而我希望父母,还孩子的阅读以自由。"自由",就是不把阅读时间固定,不把阅读的书目固定,不把阅读的姿势固定……如饭前读一读,准备外出时等待妈妈化妆时读一读,回到  相似文献   

7.
读罢汉楚同志夫人萌庚同志送来的他的最后遗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悲喜交集,感慨万千!悲的是这样一位很有才华、刻苦勤勉而又年富力强的理论战线的好战士,竟被万恶的癌症夺去了生命,今后再也读不到他的新篇章了,多么令人痛惜呵!喜的是他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写成的这样一本好书终于问世,广大读者将从中得到裨益,从而更加坚定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心,这怎能不令人由衷高兴呢? 记得1981年12月读到他送来的《社会主义史话》(辽宁人民出版社版)之后,我当即为他编著的这本力作写了一篇书评,以他书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为题:《用血和汗实践社会主义》(见《读书》1982年第1期)。此书出版后以它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热烈欢迎,1982年在辽宁省举办的读书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读  相似文献   

8.
蕴涵 《学理论》2008,(17):87-87
读书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怡情益德。古言道:“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读蕴藏着先进思想、优秀品质、浩然正气的先进人物传记,激励着我,充实自己的人生;读书使我心地思善、为善,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书也是这样,啥人读啥书,爱读他才读。雷锋同志生前就特别喜欢读有关英模人物的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读书心得:“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雷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5,(1)
这是一组关于‘多读书,读好书’的专题报道。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读书之风遍及华夏大地。记者撷取了各界人士读书的片断,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成百万、上千万青年人,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追求科学,是中国社会近年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共读民进淮安市委会 经典论述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对我来说,运河之所以这么重要,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大题材,而是因为我从小对这条河很熟悉,很多年来我一直是靠着这条河想象世界。这条河流得越远,它带着我的想象力,带着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走越远。这条河开拓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想象,认识了对它的虚构,所以,运河就是我文学意义上的原乡。  相似文献   

12.
多读勤写     
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职工队伍,要求企业政工干部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读会写,则是基本要求之一,很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多读勤写,不断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及其对于写的重要意义的。鲁迅先生说:“文章怎么写,我说不出,因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说他的写作也“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可见读和写是紧相关联,互为条件的,而读写的第一个环节则是读,多读书是写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读《解放日报》连载的《生活中的毛泽东》,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泽东的一句“口头禅”;“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岸英和刘思齐没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父亲教育儿子遵守婚姻法:“你找谁结婚由你作主,结婚年龄不到你作得了主吗?那就由制度和纪律作主。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送儿子赴朝参战,同志们竭力劝阻,毛泽东还是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小春 《侨园》2013,(1):68
1978年,当中国大地吹响改革的号角时,全国顿时掀起了一股读书求知的热潮.当时我25岁,在一家水泥厂当了8年工人.我不甘落伍,也加入到了读书求知的行列中.由于我刚进初中就因文革而终止了学业,文化程度低,读理论科学方面的书有些困难,我就把读书的方向定在了文学、历史方面.那时,我是电焊工,上班十分辛苦,劳累天后我抖擞精神,开始捧书本学习.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5,(7)
<正>每当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就联想起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的爱国志士。我的父亲车向忱就是其中的一位。车向忱是辽宁法库人,早在20世纪初,正在北平读大学,那时,天天都感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沉重压力,感到国家、民族的危亡日益迫近。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不顾好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游行行列,参加了火烧赵家楼(曹宅)的壮举。他在读书时期所写的《打破迷信》一书中,还忧心忡忡地写  相似文献   

16.
柳萌 《民主》2005,(10):44-44
无论是客居异乡的游子,抑或是终日厮守在家的人,大概很少有谁会想,故乡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曾经有过两地分居的经历,时间长达近20年之久,那时最大也是唯一的愿望,就是盼着什么时候与家人团聚。当这种愿望几近落空时,平时的日子还算比较好过,最难忍受的是在节日里,精神都是晃晃忽忽坐立不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时候读的一点唐诗,几乎全都跟饭食一起吃掉了,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借用“文革”中的说法,真的是“溶入到血液里”了,原因就是这诗句跟我的感情合拍。它  相似文献   

17.
正闹革命的年代,土豪是一个贬义词,谁都怕沾上土豪味儿,被人民群众"打倒",成为被专政的对象。可是,历史走到今天,土豪一词却"翻了身",土豪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追求的对象。土豪,不再是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而是浑身闪金光的富人。土豪的奢侈,令人膛目结舌。就连"土豪我们做朋友吧",都会成为一句名言,这恐怕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酷爱读书的朋友问我,要不要读某位作家的全集?我以前是主张普通读者不必读全集的,因为一位文学家的水平不可能是恒定的,其作品质量可能参差不齐,有不成熟的开笔,有探索性的试笔,有缺乏真情实感的各种唱和,江郎才尽时的自我重复,年老体衰、精神错乱时的呓语,还有迫于无奈的应景之作。只有专门的文学研究者才有必要读某人  相似文献   

19.
刘爽 《侨园》2002,(1):22-23
留学的日子乏味得很,真的记下来就是一张日程表。不过我有一张日程表很特别,那就是安特卫普之行。同行的人叫小卓,是我来比利时后认识的朋友。我们在同一所大学读书,他读法律,因为是借了朋友的钱来读书,所以玩命儿一般学习,在一年内拿到了硕士学位,过几天就要回国。小卓是南方人,性格、体态却是十足的我们北方味儿,所以我们特别投脾气。他说来比利时一年没出过布鲁塞尔,问我有没有空陪他去别处看看。这个小卓出国之前办过十年案子,把人都琢磨透了。我爱旅游,时城市景观也能有理有据地  相似文献   

20.
向毛泽东学读书——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去年5月11日,习近平同志专门在中央党校发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