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武术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很重视对武德的考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武德胜过武技".应当提倡的现代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4)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中"科学"一词意蕴丰富,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涵:其一意蕴着规律性知识体系和价值性知识体系之义;其二意蕴着合理方法和理性思维之义;其三意蕴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在融合之义。  相似文献   

3.
姬立玲 《学理论》2010,(27):53-54,68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期,渗透在各家流派思想文化和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一思想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社会价值规律1文化的社会价值文化的社会价值是指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要素、观念结构、意识属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具有的积极意义,它主要表现在:文化具有益智功能,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文化具有教化功能,影响人的思想面貌、生活方式、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塑造人的灵魂;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国家民族的共同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系,因而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文化具有存储功能,文化是人类智慧和思想品德的凝结,具有存储人类思想智慧的功能,借助于文化,人…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指出武术"礼"文化带有浓厚封建等级差异的痕迹,它体现出了儒家尊敬师长的文化思想,体现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等理念,包含了规范习武者的基本行为准则等内容。武术"礼"文化在国民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强民族自信和增加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以及促进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1)
以马克思人的"关系本质论"思想审视,"人生关系"指的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所拥有的全部对象性关系,其中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这四大基本关系。人生关系决定人的本质,进而决定人生境界;人生境界不同,个体人格本质也就不同,对社会的影响也就不同。当此改革开放新时代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关系调整加剧之际,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花大力气在提升大学生人生境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人与自然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包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向自然界开战";倡导节育,以求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温之,其有合理性及富有价值的一面,同时也有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8.
张迁 《学理论》2013,(17):26-27
先秦儒家文化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其义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核心,是构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坐标和基石。三者"义以为上"、"义然后取""以义生利"的思想对中国传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孔孟荀并非如人们所认识的那样只言"义"不言"利",而是认为在人们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时应该以追求更高的道义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苟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发展放在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高度阐释文化的地位、价值,彰显了对文化战略思考的高瞻远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思想,即让文化自信在社会进步中充分发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日益增长的群体性事件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际、族际及不同文化间等五方面的关系紧张与冲突,本文以社会稳定为研究对象,基于和谐之视角,对五重关系加以分析,进而指出社会稳定之道在于天人相携、人社互善、人际和谐、民族和睦、文化多样。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7,(6)
<正>目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重心,似乎仍主要停留在狭义的经济领域,停留在企业的层面上。而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供应端之一,我国的高教领域还没有主动行动起来。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供给侧的五大要素之一,而服务经济建设更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此,有效提高科技人才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本身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在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发展过程当中处于枢纽地位,它继承了中国早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传统,对后世德治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包括:德治的价值取向是"安百姓"、德治的起点在于"以修身为本"、德治的实现方式是"齐之以礼"。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由天人观、人性论和德治思想组成。天人合一、效法天地的天人观和人皆可成圣贤的人性论构成德治思想的理论依据。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是特定时代的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以国家公职人员道德建设作为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的重心;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三个认同",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当代中国大学生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转型期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性"发展问题。以"中国梦"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改革现行民族教育,开展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塑造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锤炼民族品格及培育民族精神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宝贵遗产。但其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因此,对"仁义礼智信"各个德目进行内涵分析、价值评估及现代转换,乃是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有益价值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借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正>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可以找到分析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三个根本要素: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文化。我们可以运用"结构—关系—文化"的框架,来分析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内在逻辑。首先要理清相关的基本概念,这是分析研究问题的前提。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价值观、政治思维和政治态度。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和参与民主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做出,有着极为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责和"精神为之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突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和谐观念为之提供了外在的思想文化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和谐社会思想为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诚信,既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概念,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范畴;既带有浓郁的东方文明底色,又具有鲜亮的西方文明意蕴。中国儒家经典强调,"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方政治学理论则指出:文明与秩序是一个民族国家在特定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的自觉构建,而决定"个人、团队、家庭、组织、国家"等文明秩序的"共同力量就是信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明确将"诚信"作为"个  相似文献   

19.
一、天人相合相分我们在考察古代希腊人对于"天"人"之间价值关系的观念时,首先,必须注意区分天人关系概念内涵的两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与物质的"天"的关系;二是人与神的关系,即人与精神的"天"的关系。其次,必须注意到天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是协调,一是协调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二是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三是协调个人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使单位或个人的行为目标与整体目标相协调,减少内耗,提高效率。人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思想问题不能简单依靠思想教育来解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是“虚”“实”结合的。它除了广泛而科学的宣传教育以及深入细致的言行引导之外,还必须有强有力的调控手段,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