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是国共两党、两军合力挽救民族危亡的民族解放战争。近年来,随着我党逐步客观、公正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作用,一些反映国民党抗战功绩影视作品得以热播,致使部分年轻人错误地认为国民党军才是抗战的主要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偏远山区东躲西藏。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起点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站在抗战最前线的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地同日本侵略者奋战6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14年反法西斯战争。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及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八”事变使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40年鸦片战争中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纷纷侵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陷入了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毅然奋起反抗日军的疯狂进攻,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号召实行全民族抗战;努力推动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组织抗日队伍,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实行抗日的积极外交,拥护国际和平阵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全面抗战高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战争.为抵御外侮,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民国初年即开始形成的政党分裂、地方势力争斗、国共两党势不两立的局势,一变而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党以"党国"体制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然而全民抗战的局势打破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形成了国民党、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势力多元力量的并行角逐.这一态势的发展,决定了当时中国政治力量的兴衰消长,对未来中国政治的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一名在抗日烽火中加入革命队伍的老战士,作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我认为,今天我们纪念抗战的伟大胜利,最重要的,就是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毅然肩负起拯救  相似文献   

6.
<正>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自制造九一八事变以来蓄谋已久的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进而灭亡中国的严重步骤,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田中奏折》中所谓:"按照明治大帝的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全中国尚未完成……因此,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侵略军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进一步调整政策,最终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领导中共提出并制定正确的抗日战争指导方针。首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进入华北抗日战场,并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全民族抗战。从1931年“…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在对待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上,有着二种不同的态度:共产党深明民族大义,高举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战争去反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迟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反映全民族意愿的“全民抗战”思想主张。这个主张不仅体现了中共动员全体人民进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也为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功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全 《党的文献》2003,(3):51-57
中共中央南方局 ,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派驻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代表机构。南方局的历史使命 ,是在党中央领导下 ,团结带领国统区各阶层人民 ,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一道 ,为完成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 ,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南方局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斗争 ,对维护国共合作 ,推进抗战向前发展 ,实现战后和平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应全面、科学、准确地认识南方局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族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评价这场神圣的战争时说过:“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  相似文献   

13.
简论抗日战争的局部抗战阶段邓一民本文仅就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六年局部抗战的成因、抗日的主体及向全面抗战的转变等问题谈些粗浅意见。一、抗日战争局部抗战阶段的成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史桂芳 《前线》2017,(7):78-81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面对强敌,国共两党都认识到只有坚持持久抗战,方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国民党并没有对持久抗战战略做深入的理论探讨,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共产党人则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探讨,而且形成了完整、科学、系统的持久抗战战略思想,对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武装保卫山西》是抗战初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吕骥、夏川(笔名白炎)在山西从事抗战活动期间联手创作的一首战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开始打响了全面抗日战争。其间,一切爱国的音乐家"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并形成高潮,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该怎么打?这是抗战爆发后,全国各界普遍关心的大问题。"七七事变"后,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等一系列关于抗日战争战略问题的文章和讲话。毛泽东认为: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其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能力强,但国小兵少、财力物力不足,经不起长期战争。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能力都不如敌人,但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毛泽东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军队,代表着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9.
红岩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与当年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南方局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连。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决死的战争。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前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者则关系到中国能否坚持抗战到底并在战后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正确地处理了民族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把争取民族解放战争和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和民主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到抗战胜利,国共对陕甘宁边区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若干轮的谈判论争。抗战爆发前夕和初期,出于合作抗日的需要,两党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陕甘宁边区得以成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谈判中提出苛刻的条件,意图限制甚至撤销边区,进而削弱共产党,中共随之对国民党采取强硬态度,提高了谈判条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给发动内战做充分准备,邀请中共谈判,中共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答应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就注定了两党不可能就边区(亦即解放区)的任何问题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