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是城市内在的价值属性,城市因民生而产生,因民生而发展,因民生而美丽,改善民生是城市化的灵魂。然而,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却往往偏离民生这一根本价值,出现严重的"城市病",因此,推进城市化建设应该在价值意识上从以城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价值目标上从GDP增长转向民生发展;在价值主体上从特权精英转向平等大众。只有实现这"三个转向",才能使城市化回归民生价值,建设真正的民生城市和幸福城市。  相似文献   

2.
巴志鹏  袁婷婷 《学理论》2013,(22):99-101
中共指导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强调重视和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残疾人口有8千多万,但近些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残疾人的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教育水平低、法律制度不健全及落实不到位、就业观念的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当下残疾人低就业率的局面。完善残疾人教育体制、实现残疾人就业由"救助型"到"发展型"转变、加强有关残疾人就业保护的法制建设和促使残疾人向"独立人"转变等则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版块中,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了重要位置.鉴于现阶段我国民生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寻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雄鹰  高亮 《学理论》2013,(32):338-339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结合,从高校招生、教育和就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整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14所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毕业生在家庭之外所认识的人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就业质量有着广泛的积极的作用;家庭地位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找到工作并解决这些城市的户口;强关系更有利于毕业生找到一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意义且个人满意度更高的工作,而弱关系则更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就业;帮助者地位越高越有助于毕业生在所谓的"好单位"找到工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强弱关系各有其优势,强关系有利于突破规则而为求职者提供实质帮助,弱关系则有利于延长资源链条。社会资源理论得到普遍的支持,但发现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往往是间接性的和联合性的,社会资本对就业存在"跷跷板"效应。雇主动机理论获得部分支持,员工推荐求职者有可能为了雇主利益而忽视求职者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规模的扩大与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当前就业压力异常严峻的新形势下,积极充实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大力完善现行的社会制度体系,是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8,(2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要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  相似文献   

8.
何子文  向鸥勇 《学理论》2011,(23):211-213,216
NGO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与政府、企业并存的社会三大组织。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是知识贬值、人力资源浪费;间接影响是影响民生、影响人们对消费和教育投资的态度、影响和谐社会构建与"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把过剩的大学生劳动力引入到NGO中去,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NGO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创业经济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必要前提,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扩大就业以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我国现行创业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为创业政策缺乏整体协调性、政策取向核心不突出、缺乏灵活性。加快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扩内需保民生,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完善创业型经济发展政策法律体系;要对教育培训结构和体系进行研究与反思;重视引导和扶持农民创业经济发展;制订实现创新、创业、就业协调发展的创业专项计划;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为创业型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理论探索》2011,(2):64-67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着力点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节能减排,积极建设"两型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扩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民生状况严重恶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探索出独具特色、适应抗战需要的民生建设新路子。当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应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努力开创民生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民生建设思路从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人的幸福感转变,从追求"国强民富"向实现"民富国强"的转变,从改变"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向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整体战略思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底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5 75万人 ,实际失业人员 15 0 0万~ 16 0 0万人 ,下岗、半下岗人员在 15 0 0万人以上 ,就业形势严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积极扩大就业 ,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 ,发展弹性就业形式。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和就业问题 ,有助于正确地实施扩大就业方针 ,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  相似文献   

14.
杜爱萍 《行政论坛》2009,16(5):79-82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是黑龙江省委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大工程"之一.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就业乃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之基.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庞大的人口基数,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性矛盾,结构调整不到位和技术进步缓慢等.破解就业难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经济,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抓住机遇,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合作,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史贻云 《民主》2015,(2):25-26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对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创新经验。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丽乡村"建设重居住条件、环境的改造,年轻人的素质培养,文明程度、文  相似文献   

16.
民生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安邦的基础性建设,一直居于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内容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力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不断完善民生建设的各项内容和政策构成,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平等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实行全民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多渠道就业,建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就业局面,解决好就业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经济水平的提高来满足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7,(3)
<正>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已成为保障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然而,由于养老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仍存在投资主体不够活跃、融资渠道偏窄、  相似文献   

18.
沙春羽 《学理论》2013,(23):139-140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运转,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大中城市。从总体上说,外来人口在推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没有外来人口的流入和参与建设,就不会有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但是最近几年流动人口犯罪呈节节攀升态势,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教育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对策: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素质;积极完善有关流动人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就业。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城镇及地市主政者要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围绕"以人为本"的总方向,城镇及地市主政者需要从几个领域细化执行。首先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5,(10)
<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美丽天津建设,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城市升级版,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1.积极就业政策成效凸显。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民营一、劳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