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于滨厦  毕鹏红 《学理论》2008,(23):38-39
最近,学习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一篇文章,题为《中青年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文章对中青年干部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提出当代中青年干部要有健康的人生追求。指出人这一生几十年,能在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云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多次论及知识分子问题,对于党制定和贯彻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组织部长期间,他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批判了党内对知识分子的偏见;要求吸收先进知识分子入党,提拔知识分子新干部;全面评价了知识分子的优缺点并强调对其要进行耐心教育。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关于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的特色武园萍邓小平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范围相当广泛,笔者认为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始终把选拔培养好接班人看成是事关党和国家兴衰与有亡的战略问题组织路线是贯彻执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保证。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消解干部"带病提拔"现象,最根本的是有效规约用人权力。提拔权力集中化是干部"带病提拔"的根本原因。干部提拔权力集中化的原因在于,对党管干部原则的理论误读、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扭曲,以及在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用人权力民主化是消解干部"带病提拔"的基本途径。干部提拔权力民主化既要解放思想,纠正对党管干部与民主集中制的错误认识,不断培育和增强民主意识,更要健全制度,尤其是完善干部提拔中的民主制度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熊亮华 《党政论坛》2010,(14):22-23
1978年12月,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担任中央副主席。这时,他已经73岁。在奋力工作的同时,他和叶剑英、邓小平等老同志,都对干部“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正>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  相似文献   

7.
孙信成 《党政论坛》2001,(10):28-29
“干部年轻化”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1979年7月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 :“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 ,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 ,”“我们的人才是有的 ,关键是要解放思想 ,打破框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2、193页)1981年7月2日 ,在省、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 ,邓小平同志又说 :“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 ,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 ,再过三五年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 ,要来一次灾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4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  相似文献   

8.
“干部年轻化”问题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这个问题。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2、193页)1981年7月2日,在省、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又说:“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4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近日指出,中青年干部要经得起官、利、名、情的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他强调,要当清正廉明的干部,不当贪官、庸官、懒官、昏官;要追求公利、约束私利,绝不以公权谋取私利;要干实事不图虚名,立百姓口碑不争风头功名;共产党人既讲对人民之情,也讲同志和亲友之情,但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规、情不可越德。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进程的加快,领导干  相似文献   

10.
<正>1995年4月10日,陈云病逝于北京。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几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关于陈云生平的书,却少之又少。就连关于陈云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他的身世,鲜为人知。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之后,方知其中原委。老秘书说:"首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人才地位论、人才选拔论、人才使用论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地位方面,邓小平科学确立人才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肯定人才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重大作用,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高度提出人才在科技竞争中的关键地位。在人才选拔方面,邓小平提出要改革人事制度,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解放思想,更新人才选拔观念;要从大局出发去发现人才;人才选拔的重点是中青年干部。在人才使用方面,邓小平认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人才、创造条件发挥人才之所长、解决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问题。研究邓小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推进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更新人才使用观念,培养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闵行区委积极发挥党校培养干部的重要渠道作用,利用中青年干部培训契机,近距离、长时间、集中性地对中青年干部开展"培训展示、考察识别、分析推荐"工作,探索出一条在党校培训阶段考察培养干部的新模式,有效拓展了干部培养链,做实了干部培养的"前端管理",起到了与区委组织部考核使用干部衔接联通的作用,为培养和选拔闵行区需要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干部制度的改革上作了许多大胆探索,在选拔、招聘、任免、考核干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难。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党的路线的、比较年轻、有青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建设社会主发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求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勇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并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制定各行各业使用和提升干部的新要求、新方法,把真正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提拔上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和"四化"干部的要求与标准,在党的干部工作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干部代际代内的"新"的问题,也解决了"好"的问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的内涵,"四有"新人是党培养好干部的前提条件,"四化"既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任用和评价合格优秀干部的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自律准则。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干部标准的深刻政治思想意蕴,坚持人民利益是最高准绳的根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其中,人民利益准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和政治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人民利益准则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二者高度统一,赋予了邓小平"四化"干部科学标准的深刻理论品质。"四有"和"四化"对当前的干部人才科学培养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形势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以提高中青年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加强实践锻炼,严格监督管理.第三,要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契机,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陈云的干部教育思想与当前的干部教育问题刘开寿通过研读陈云同志的著作,笔者受益颇多。本文拟就他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谈一点个人认识,同时反思当前的干部教育工作,并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一、陈云干部教育思想的若干基本观点陈云同志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贯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用人思想是其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用人问题上体现出独到的见解,其内容极为丰富,思想博大精深,观点非常鲜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同志的用人思想,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理论原则: 一、培养、选拔、使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四化标准”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和人才队伍的政治学习。他强调,“干部的学习空气要加强……要学的东西很多……总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容多极了。”邓小平同志还教导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邓小平同志十分肯定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性。1938年1月12日他在《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一文中强调,“我们不仅要武装战士的手足,尤其重要的是武装战士的头脑。”他指出:“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1987年、1989年,邓小平同志针对国  相似文献   

18.
从1937年11月到1943年7月,陈云一直主持延安的审干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他能自如地驾驭形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及时而又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陈云的正确领导下,延安审干工作成绩显著,所做出的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干大事情,就免不了要遇到复杂情况"作为革命的大熔炉,延安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青年最迫切的呼声。偏僻贫瘠的黄土地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毛泽东一语中的:"延安学校的一切设备都不好,但这里有真理,讲自由,是造就革命先锋分子的场所。"他还说:"你们从南洋、云南、四川、贵州,从全国各地到这里来爬山,并不是你们那里没有山,  相似文献   

19.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建国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邓小平、陈云等被"流放"江西时,他正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与邓、陈有过来往;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于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干部"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现象深受社会和公众诟病,如何防治干部"带病提拔"成为当前组织人事工作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深刻剖析问题的主要表现和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文章在系统分析"带病提拔"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从干部考核的视角,结合陕西近年来防治"带病提拔"痼疾的探索实践,对防治"带病提拔"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