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史上最大的北京、东北雾霾因何发生?对人群健康影响究竟如何?为何未见红色预警?中国治霾需要痛定思痛11月30日北京迎来一个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重要时刻历史上最大一场雾霾来临。这场极端大雾霾,在11月30日前已持续了三天,之后又持续了一天。大霾因何而生12月2日凌晨,冷空气终于抵达北京洗净雾霾。此时环保部也发布通报,解释此次京津冀重霾成因,认为燃煤是罪魁祸首。进入冬季,华北地区城乡接合部、农村散烧煤情况普遍,供热锅炉排放量也增大。但在北京等大城市,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更明  相似文献   

2.
问诊雾霾     
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主任、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跃思一直主持着中科院的全国性大气霾污染监测工程.◎过去雾霾多发于京津冀地区,为何2013年年初以来,在华东、华南以及东北地区也先后出现了大范围雾霾?  相似文献   

3.
热词     
《党政论坛》2014,(6):27-27
霾单 指为防雾霾而产生的消费数据。20i3年,淘宝网用户共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室内跑步机等对抗雾霾的用品上,总计购买450万次,其中购买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增加131%,全民都在为雾霾埋单。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雾霾治理的成效不仅关系经济的发展,更关系人民的福祉。挖掘中国城市雾霾治理的内在机理、寻求中国城市雾霾治理的有效路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从雾霾产生的溯源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雾霾治理进步率符合城市雾霾治理的理论逻辑,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完善对雾霾治理进步率的影响是雾霾治理的内在机理,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完善正式环境规制、加强非正式环境规制约束是有效进行雾霾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雾霾危机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公共事件。学术界关于城市雾霾危机的成因分析过于片面,治理主体如政府、市场及社会等提出的策略也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弊端。从历史的长时段分析,立足于整体视野,当前我国的城市雾霾危机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密切关联,亦与我国长期以来的政治体制紧密相连。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当前城市雾霾危机,必须综合分析并明确界定各治理主体的职能,有针对性的提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头 《求知》2013,(6):58-60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所笼罩。截至1月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监测数据都超过了300,悬浮颗粒物浓度急剧超标,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雾霾天气导致了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等,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大幅增加,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甚至改在了室内进行,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雾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对雾霾的治理也有多方面的举措。为此,本刊编者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摘录了伦敦在上世纪50年代治理雾霾的一些经验和有力举措,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俊平 《求知》2014,(12):53-55
<正>近年来,我国有半数省份被雾霾天气所覆盖,多个城市陷入重度污染之中。有专家指出,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是历年来所没有发生过的,这是多年来污染物排放积累的结果。为了应对雾霾天气,中央有关部委和各地纷纷出台多项治理措施,"两高一剩产业"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节能减排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政府、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探寻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的新道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应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节能减排、治理雾霾天气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选择北京与福州两个雾霾污染程度差异较大的区域作为典型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意愿价值评估法(CVM)分析两地公众对雾霾的支付意愿。结果显示北京较福州公众的支付意愿更高且差距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从制定可持续的宏观发展战略、加强监管力度、鼓励公众参与三个角度出发,达成各个社会层面的治理共识,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分析不同区域公众对雾霾的支付意愿,对于污染严重区域的治理及污染较轻区域的防范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雾霾和大城市病的问题,有人建议"北风南送",更有专家提出可以实施"北民南移"计划。也有观点认为,河北的雾霾主要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等导致。不过,在华北出现大雾霾时,河北张家口却是唯一一个空气未有严重污染的城市。这表明,当地工业生产少,人类活动少,才是雾霾少的根本原因。如果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北风南送"确实有助于吹散华北的雾霾,且不会带来环保、生态后遗症,那剩下的就只是资金投入多  相似文献   

10.
加强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小春 《民主》2014,(7):9-10
<正>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山西省为例,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由以前的煤烟型污染向混合型污染转变,其中汽车排放污染物在废气排放总量分担率达46%左右,在市中心区的分担率达60%左右。从全国情况看,2013年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体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规模大,这与庞大的中国农业人口基数相关;二是转移过程割裂。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村的农民到城市的农民工的转变过程,实现地域和职业转变;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城市市民的转变过程,实现身份和认同的转变。那么,农民工问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要在实践中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所在,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各地城市党委、政府也提出了依法治市的目标。依法治市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而依法强化城市管理,则是一个需要经常予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7,(7)
<正>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与地区只要遇上不利气象条件,近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构稳定,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就会产生雾霾天气。我国频发的严重雾霾,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公众健康和国家形象,同时充分说明环境是有容量的,我国的污染排放已到环境容量的极限。PM2.5污染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石油型污染主要是来自汽车、船舶、火车、农机、工程机械和小通机等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市与城市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依法治市在现阶段的意义和基本内涵;城市公共政策对依法治市的补充关系;中国特色城市的公共政策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城市公共政策现代化的趋向及其对依法治市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7,(6)
<正>【提案背景】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发生持续大规模雾霾污染事件,经分析,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雾霾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气象条件变化是造成污染积聚的主要诱因。雾霾的形成和持续时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各种因素叠加,在一定气象条件引发下,最终导致雾霾爆发。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6,(1):62-66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基于2014年全国设立PM2.5监测站点城市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敏感性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和公共治理两个维度探索了PM2.5的影响因素,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失调是雾霾天气的深层次诱因;从污染物的排放源来看,能源消费结构、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成为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在对环境污染的公共治理方面,尽管因雾霾大规模爆发以后,各级政府开始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增加值比重和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影响PM2.5,且二者的敏感性系数较高;但节能环保支出比重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不显著,且具有较低的敏感性系数。对此,提出"调结构、减排放、强治理"九字策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雾霾已经成为与民生休戚相关的环境风险事件。本研究聚焦微博青年用户,以情感分析为研究方法,可视化为呈现结果,探讨当代青年对雾霾事件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雾霾情感可分为3级、2个大类、7个亚类、15个小类;"惧"、"哀"是主要的二级情感;雾霾态度随空气质量状况而变化,且受热点事件的影响。对雾霾情感的研究可以为雾霾事件情绪预警、情绪监控提供支持;也可以为雾霾情绪机制下,通过雾霾情感激发当代青年的环保行为、增强环境风险事件应对提供情感分析的依据。最后,本文提出了雾霾情绪管理与疏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5,(3)
<正>水是生命之源,发展之要。长期以来,民进中央高度关注国家的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问题,我们认为:水不仅关乎民生,也事关发展;"水危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危机!如果说雾霾是国家的"心肺之患",那缺水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如果说雾霾让今天变得昏暗,缺水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扼杀明天!水,看似生生不息,实则极度紧缺。虽然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治理经历了由"管"到"治"的转变,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化协同治理。本文第一部分从历史逻辑出发,分析了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理论内涵;第二部分立足于现实逻辑,主要研究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在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现代城市犹如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交通不通。被称为城市“血管”的道路经常堵塞,好比患了“血栓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肉与骨头比例失调,就象生了“消瘦病”;城市下水管道排水能力低。内涝成灾,仿佛得了“便秘症”……城市功能在萎缩,医治“城市病”刻不容缓! 东北名城哈尔滨市,近两年在规划、管理、建设城市上,向“城市病”开刀,摸索出了一条城市改造的新路子。 市长要治“城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