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中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一开始就遭到地主阶级的激烈抵抗。为了打破僵局,抗日民主政府将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高利贷在某种限度内存在,使华中抗日根据地民间借贷的僵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减租仍然遭到地主的顽固抗拒,使得抗日民主政府在减租僵局的突破上举步维艰。直到1943年下半年之后,由于局势的逐渐稳定以及农民(佃农)成为运动的主力,减租才在"反贪污"运动中走向彻底化。本文还从受益阶层、土地占有关系、阶级结构、农村借贷关系、乡村社会的政治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减租减息对华中抗日根据地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头顶人家天,脚踏人家地,没吃没喝难出气,还要‘五五’加上利。"这首河北民谣真实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他们在高额租息和赋税徭役的盘剥下,虽然整日拼命劳作,但是依然贫困不堪,朝不保夕。河北各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实行了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将无数贫雇农从饥寒交迫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团结各阶层走上了合作抗日的道路。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完整的减租减息条令在各项改善民生的政策中,减租减租无疑是最为  相似文献   

3.
王道 《奋斗》2019,(10)
正四、土地改革黑龙江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45年6月开始,到1948年春季结束,大体经历了清算分地、煮"夹生饭"与砍挖运动和平分土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贯彻"五四指示",开展清算分地运动。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5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满分局在哈尔滨召开了松  相似文献   

4.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减租减息前,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渤海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十分悲惨,存在着减租减息斗争的紧迫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渤海区的减租减息,从抗战初期的宣传发动,到抗战后期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其间经历了一个艰苦、复杂、激烈的斗争过程。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广泛开展,对抗日根据地的农村土地关系、阶级结构、农民社会生活、精神风貌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渤海区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减租减息运动中农民的思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对根据地农民进行了经济上的动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进而改变了农村阶级状况.同时,通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极大地动摇了农民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形成了经济、政治上的动员和社会变革的整体互动,促进了农民的新民主主义思想观念的产生和增强,主要表现在阶级意识、团结和组织意识、斗争意识、政权观念和参政意识、民族国家观念、政策法令意识等六个方面.减租减息运动中农民思想观念的变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农民运动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问题,一个是怎样开展农民运动的问题。中共四大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以上两个及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探索农民运动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对农民运动进行理论探索的必要性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农民运动特别是广东农民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北江和西江的顺德、花县、广宁、高要等地先后建立了农民协会,有的地方开展了减租和反抗地主武装镇压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昌邑县北部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大致分为初步实施、深入发动、全面实行三个阶段。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削弱了农村封建剥削势力,调整了农民与地主、债主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昌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斗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变了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团结了大部分地主和农民抗日,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日、生产、政权的积极性。此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根据形势需要领导开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在运动中党把减租减息运动与根据地的其他革命斗争和各项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协调和促进;采取了科学、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了运动的质量和水平。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永佃权是古罗马的一项他物权 ,是用支付租金的办法长期地或永久地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永佃权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并被许多国家借鉴和采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土地制度的设计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用永佃权改造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赋予农民对土地长久的权利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0.
李海新  王伟 《理论学刊》2005,2(8):12-15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施的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条件下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但政策本身及政策的实施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完全性。本文在简要阐述减租减息政策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牛崇辉 《湘潮》2012,(10):20-23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一个重要环节。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晋绥解放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区300多万人口的200几十万人口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期间,辽宁各地各级党委,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东北局指示,自1946年5月至1949年春,从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到平分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激起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他们深切感受翻身解放全靠共产党,参军参战,支援解放军,巩固扩大解放区,为辽宁全境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减租减息和分配敌伪土地斗争的初步展开  相似文献   

13.
罗平汉 《世纪桥》2004,(4):31-33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农民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翻身运动,1947年东北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曾掀起一场规模巨大的“砍挖运动”,这场运动一方面彻底地摧毁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扩大打击面,侵犯中农和工商业者利益等问题。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运动转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7月初,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统一思想认识。7月7日,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陈云起草的《关于东北形势与任务决议》(简称七七决议)。 决议指出: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因此。强调城市轻视农村的观点,是与事实和要求不相符的,必  相似文献   

14.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中,斗争不仅限于一种行为和手段,同时形成一种政治运作模式。运作过程中,在斗争对象的树立上,注重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在斗争方式的运用上,注意根据运动发展阶段及斗争对象的差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口号、培养积极分子、发挥农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营造农民在人数和气势上的优势等方式来组织和引导农民;在斗争分寸的把握上,既要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又把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斗争果实的获取上,强调进一步强化农民的斗争意识,推动运动向深入发展。通过斗争模式的具体运作,中共唤醒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发动广大农民投身抗日洪流,并将农民和乡村社会纳入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二五减租”(即减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口号,是何时、由谁最先提出来的,历来说法不一。《历史教学》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发表梁尚贤的文章认为,这个口号既不是孙中山、也不是国民党中央提出的,而是1926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党自1921年9月开始在浙江省肖山县衙前村发动农民减租斗争,至1926年7月以前在广东各地领导农民减租斗争,四、五年间始终未形成一个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的统一的减租标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共在保障地主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实行的,也是抗战期间中共调整各抗日根据地农村土地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由于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晋察冀根据地的地权及阶级结构出现了明显不同于战前的特征。地权方面,土地由战前日趋集中的态势逐渐发展为战后的日趋分散;阶级结构方面,较富裕的人生活水平下降,最贫穷的人以及最接近这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上升。或者说中国的阶级结构经历了一个“中农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土改偏差的出现及其纠正 在解放区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支援解放战争。中共中央继总结《五四指示》(即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的经验之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共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晋冀鲁豫边区在执行该政策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了农民的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查找思想根源、宣传政策法令、培养积极分子、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口号、开展有组织的斗争等具体措施,把广大农民动员到运动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做法,对于现阶段的群众动员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他亲自领导了抗日战争中的减租减息运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土地改革中,刘少奇非常注重方式方法.在土地改革中,他一是重视阶级的正确划分,确保土地改革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让群众成为土改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三是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对象.这有利于土改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八年三月初,我和张、谭两同志率顿新四军二支队经过赣州、吉安,转到皖南。我担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长,同时兼任东南局的民运部长。当时我们协同皖南地委在军部驻地周围乡村发动农民的减租减息斗争。是年九月间,我到江南视察工作,经过一,二支队地区,都帮助发动了减租减息斗争。当时江南地区国民党没有部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