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力的运行不仅关系到一国的国家主权和社会秩序.而且与公民的人身自由及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机关只有依法行使警察权,才能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行使警察权力的实质就是运用警察权力对社会行为进行干预,是依据有关的法律规范来调整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关系。行使警察权必须遵循五项原则,即法定原则、公共原则、责任原则、比例原则、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严重权力腐败现象,消除权力腐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基础条件.权力腐败及其后果直接损害着社会主义群众基础,只有除腐才能凝聚民心,形成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力量.腐败的实质是封建官僚权势观和资产阶级金钱崇拜观的结合,只有除腐才能保持并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改革与除腐同步进行,才能逐步形成良性社会运行机制,使我国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权力格局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冲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极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政府权力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转移,中央权力向地方转移。地方政府既向市场、企业、社会转移了相当部分的权力,同时又拥有部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利益,没有逾越行政分权所致的弊端。地方政府最终只有将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社会管理权和自治权重新回归企业、市场和社会,才是地方政府权力格局优化的长期目标和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推动了经济市场化、国家现代化和社会多元化进程,促使转型国家从全能主义治理模式迈向国家—市场—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治理模式。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东欧、俄罗斯和中国三条典型的治理模式重构路径。只有那些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约束,采取适宜的制度安排,并有效协调国家、市场及社会关系的转型国家,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国家竞争优势提升。  相似文献   

5.
分析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可见,所谓权力,是指在社会行动中一方为了实现某种预期效果,利用各种资源或各种手段,影响、强制、控制、操纵、指导与支配他人的一种社会关系现象。我们分析权力关系不要忽视权力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它在更多时候还要依托社会交换关系才能得以维持;它相对于其它社会关系有其特征。关于权力的形式,有学者提出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法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五范畴分类法;有学者则提出武力、操纵、说服和权威四种形式。除了那些分类外,在总体上还可把权力分为个人权力与制度化权力。权力现象表现为社会关系中其中一方的受控制状态,对这种状态的强弱程度的描述,就是对权力的度量。由于权力关系的属性是多重的,因此应采取不同的评价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对女性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只有使女性的自我不断地趋向同一、完整、和谐,并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来解决男女两性间关于权利、权力与利益的问题,通过说服与协商来达到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女性的自我和谐与性别和谐.男女两性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女性自身发展的需要,从长远看,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剥削是主体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对客体利益的无偿占有,它起源于原始公社公有制,其天敌是自由和平等。只有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实现市场经济和公民自治的民主政治,不断提高社会的自由和平等程度,才能彻底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官本位"社会,只有民强才能实现对官员权力的制约,才能使权力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运行,也才能最终保证实现"民本"和"民富",实现"天下为公"。  相似文献   

9.
接点治理与国家政权建设——湖北荆门J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政权建设必须回应自上而下规划的社会变迁与自下而上乡村性质变迁的要求,村组两级组织的接点治理能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保证村庄社区的有序稳定,有效表达村民公共需求。无论是集体化时期覆盖型的接点治理模式,还是农业税时期结合型的接点治理模式,都是正式权力嵌入地方社会的有益尝试。后税费时期的治理接点被弱化甚至瓦解,使原来的国家-接点-农民关系变为官僚体系与农民的直接打交道,它带来基层组织的脱嵌化与乡村治理的内卷化。只有重塑治理接点的权力性质,实现其合法性来源的转换,使合法性与合理性兼具一身,才能呼应并协调地方诉求,促进国家政权建设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必须重视并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应当通过正规的与非正规的渠道,与政府及其领导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寻求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公民社会与政府、市场共生共强机制。现代政府对新生的公民组织来说,依然是处于强势地位,政府的侵权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利益还动摇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社会管理的法制化、人民生活的民主化,必须首先实现政府和公民的理性博弈。为了使公民社会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民主体制下唯一良好的权力配置就是强社会与强政府共存。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公共经济利益法权表现形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法律往往不是就保护单个特殊的利益而设定规范,通常是突出其法益目标,兼顾其他利益的平衡。不同性质的法律,法益结构不同,利益的法律表现形式亦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公共利益仅表现为消极的法益不足以充分实现。社会公共经济利益应有两种法权表现形态:国家经济权力与社会公共经济权利。社会公共经济利益只有上升为法权形态才能通过不同领域法律制度的构建,保证其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利益分化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益分化不断加剧的过程.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协调利益关系、缩小利益差距、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只有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的转变,才能缓和社会冲突、协调社会矛盾、防止利益的过度分化,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公民社会的权利意识觉醒,自主理性政治参与的要求日趋强烈。但原有政治体系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一要求。协商民主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兴的民主理论,具有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培育健康的公民文化、规范国家权力运作、有效克服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对立的独特价值,必然会在公民社会与国家互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协商民主作为更高形态的民主政治形式,需要全社会诸多方面的调整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社会公共事务是由政府外的社会组织治理的。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有国家无社会的模式。改革开放后,社会组织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远未实现政社分开。随着多元利益群体产生,社会结构也已经多元化,强国家——极弱社会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要求,迫切要求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和新建。政府与多元权力中心对社会进行合作共治,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的新模式。形成政府掌握公共权力、市场掌握配置资源的权力,社会掌握自治权力的三元结构,才能形成和谐社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乡镇政府面临着合法性不断弱化的危机,追问乡镇政府合法性弱化的原因,必须着手于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利益取向及其公共利益失落的后果。首先,在对待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问题上,乡镇政府重视国家利益,忽视了社会公共利益;其次,乡镇政府以掌握的权力为后盾,按照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方式来拟定计划措施,选择自己的行动,追寻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促成了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的建立,管制型政府也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型国家治理模式和管理型政府逐步取而代之,但其存在诸如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权力监督,缺乏利益调节机制,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保护等问题,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已是势所必然、迫在眉睫,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法治型国家治理模式与服务型政府,以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自由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决定了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中逐步实现了追诉权与裁判权的严格分离,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得到立法确认并最终由中立的裁判者予以落实。在现代刑事程序中,被追诉者成为诉讼主体,他的诉讼利益获得承认,以往的国家利益出现分化,构成了以被追诉者诉讼利益为核心的分层结构。被追诉者的诉讼利益始终要高于追诉方代表的国家或社会利益、裁判方代表的公正利益,形成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利益结构。不同的诉讼利益由不同的主体来维护,各方主体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力约束权力的方式参与到刑事诉讼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环节中来,利益结构决定了主体上的"三方结构"和主体间的行为结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极其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只有当人类进入法治时代,通过建立一整套能够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调整的法律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规范其权力的运行,必须依法行政。只有建设法制完善、执法严格、廉洁高效、密切联系群众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面对的终级话题之一。千百年来人们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国家与社会间的权力关系展开的。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演变的探讨,对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理论不仅应具有市场经济基础,而且也应为主体意志的道德约束提供深层的社会心理基础。道德既是价值规范,又是实现价值的实践活动,还是人类利益意志的“人为法则”。市场经济一方面涵摄了人们道德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完善道德提供了条件。应从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运作中寻求二者的生成关系,阐明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现实支撑点。那种强调在集体利益实现基础上充分发展合理的个人利益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重建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