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三重维度上界定和使用了阶级:描述性概念、解释性概念和价值性概念。描述性阶级概念是基于特定生产关系而具有相同地位和利益的社会集团,它表明了阶级的本质是经济范畴。马克思依据不同性质的私有制区分了两种阶级类型及其阶层指涉。解释性阶级概念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意识和阶级组织而拥有行动力的社会集团,它表明了阶级的基本运用是政治—经济分析,马克思借此阐释了三种阶级分析。价值性阶级概念提供了一个替代资本主义的解放理论,它表明了阶级的消亡与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诉求。三重维度的阶级意涵统一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对理解当今世界仍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在数量、素质、结构、特点、内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表现。工人阶级的概念需要从"总体工人"的意义上重新作出诠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新的阶级阶层分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伴随现代信息资本主义转型的是全球阶级概念的涌动和浮现,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雇佣劳动阶级的全面解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初级阶段社会结构的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质、特点,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都是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最近时期,学术界不少同志注重研究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意见,现概述如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结构的特征大体上有三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结构主要是包括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是阶级社会,又不是无阶级社会,它是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因此,它在经济结构上既有不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决议》阐述了我国社会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的阶级状况及主要特点,它既和阶级斗争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历史阶段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又和“阶级斗争熄灭论”划清了界限。但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笔者在地方人大工作的实践,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攻击予以批驳,同时对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一点研究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阶级社会的国家,无论是奴隶社会的国家,封建社会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都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阶级社会的国家,同时还是保证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实行剥削的工具。在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也还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不同的是,它不再是阶级剥削的工具。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里,有一个阶级专政的概念。奴隶社会的国家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封建社会的国家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资产级阶的国家自称为民主国家、自由国家,但创丝毫掩盖不了它的阶级统治、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实质,掩盖不了它资产阶级专政的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它不仅不掩盖自己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而且公开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而阶级生成和阶级区分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需要通过劳动转变为技术,进而转化为资本.但资本家掌控和主导了知识向资本转化的过程,导致该过程伴随着知识者与知识、技术、价值的分离,知识者的知识并未演化出技术,或者演化出来的技术被资本家夺取,知识者空有知识而无法转化为价值,该...  相似文献   

7.
一、理论与政策的互相关系 理论是由概念、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是理性认识的总和。它有自然科学理论与社会科学理论之分。本文所说的理论主要指社会科学理论。政策则是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反映。不难看出,理论与政策均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然而两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阶级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特定经济关系中处于特定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的存在必须要有经济上的基础,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却远离了这种基础,不具备成为一个阶级的经济前提,知识不能作为知识分子成为一个阶级的经济上的基础,因而,即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也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的内部构成及相关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科学社会主义》2007,3(2):146-151
由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发生质的变革,探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实际上就演变为关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内部构成变化的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方法,分析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阶级内部构成新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并取得统治地位”、“脑力工作者是不是知识阶级”和“‘新中间阶层’是不是中间阶层”等相关理论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今天,人们看到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发现,社会中的阶级分野开始模糊起来,代的分野则日益清晰起来,人们的着眼点正在从阶级(阶级结构)的概念转向社会条件的概念,已把青年看作是一个单独的、有自己特性的历史的群体。当代中国青年作为一个明确的范畴和活生生的实体,有着强烈的个性及生存风格,它表现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我国青年特点的文化模式——中国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1.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但它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了剩余产品,为产生剥削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提供了可能.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在阶级产生问题上的暴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提出了对阶级社会极具批评精神和否定意识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它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社会公正是以共同富裕超越阶级分化,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阶级的逐步消亡是同一过程。在资本走向全球化的今天,阶级与剥削问题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价值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象与发展趋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它的性质、任务及其内容是随着党的各个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我党所领导的历史上的统一战线合乎逻辑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因而,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及其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特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阶级联盟转变为非阶级的崭新的政冶联盟。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曾组织起千千万万民众,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两个联  相似文献   

14.
刘保国 《理论导刊》2003,9(10):38-40
知识分子是人类社会阶级分化的第一个直接产物,其产生和阶级的产生是同一原因,其形成和阶级的形成也是同一过程。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受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脑体分工的程度制约,它经历了一个从农业经济时代的远离物质生产领域到工业经济时代的进入物质生产领域再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物质生产领域的过程。知识分子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阶级,是与阶级社会共始终的阶级。  相似文献   

15.
张鑫 《理论探讨》2006,4(4):149-152
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认为,阶级的划分应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首要标准。这一理论长期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分析的唯一经典。但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中间阶级”、“政治权力寻租”等现象、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暴富阶层”的出现等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一阶级分析理论时遭遇到了现实难题。财产、收入、知识、政治权力等因素在阶级分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彰显,任何单一划分阶级的标准都已无法解释越来越复杂的阶级现象。因此,探讨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在当代的不适用性,建构适合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阶级分析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使用"中间阶级"这一概念时,主要是用来描述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所有社会阶级,即把中间阶级等同于小资产阶级.对于中间阶级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导意见是它作为一个阶级将整体消亡,被无产阶级所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谈到过不同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类似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社会成员,但认为他们最终还是会进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以上两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吸取阶层分析法的合理内核,赋予其中间阶级理论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学说史上,最深刻,最富于创造性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理论之上的学说。它创造性地揭示和分析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它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社会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压迫的工具。所以,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只要承认这个学说的前提,就无法抗拒它的结论,就必须承认,有必要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打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家机器,以便把彻底消灭阶级的事业进  相似文献   

18.
工人阶级消亡论折射出战后西方工人的阶级构成、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等方面的变化,但其历史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缺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维度。就西方激进左翼而言,它见证了在趋于保守的社会条件下,革命实践难题被迫置换为以不断调整历史认识论为支撑的知识学问题的事实,又服务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再政治化和再激进化的诉求。在续写全球工人阶级状况中,历史唯物主义既应作为批判的方法论而加以坚持,又应通过与社会科学的联盟、增强地方和全球的视域共享、反思阶级理论的基础课题等途径进行自我创新,以便有效反驳阶级消亡论,为工人阶级政治的再次崛起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谷力 《团结》2005,(6):46-48
在人类发展史上,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源于阶级的不平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不平等产生了教育特权,教育特权制造了教育不公平。近代世界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为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而奋斗的历史。在阶级不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近现代西方国家在受教育者的培养方面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即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阶级、种族、性别的人采取不同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受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教育,取得不同的发展。西方国家教育不公平透视双轨制教育。十九世纪初,西欧各国在传统的古典文科学校之外,发展出另一类为平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直接有用知识的学校。两…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继承了70年代末以来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否认阶级政治成为其理论时尚。它们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突出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研究,分析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关注90年代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受排斥人群。尽管这些理论形式多样,但均以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冲突为共同特征,主张以个体的文化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新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多元主义话语全面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话语,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后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潮对西方发达国家左翼的广泛渗透,性质上属于一种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