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蕾 《学理论》2014,(8):169-170
元杂剧《黄粱梦》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两者在故事情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前者以喜剧作结,后者以悲剧作结。从《枕中记》到《黄粱梦》,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变化,吕洞宾的命运比卢生更为坎坷;高翠娥少了崔氏的贤良,多了一份女性意识的觉醒;作为道士的汉钟离,与吕翁相比形象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2.
结合《春秋左传注》中的相关材料,初步探究《左传》作者在叙事方式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的叙事特点。一分为二的传文,多是逆时序之文,且位于传文之末。传文被割裂,主要是由于为使"传文"从属于"经文"分年记事的体例,这正反映出编年体记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李洲良博士所著《古槐树下的钟声/钱著管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以下简称《古槐》)一书在钱学研究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试作评介。一、亦史亦论论从史出《古槐》阐释钱著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钱钟书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以评述。亦传亦论,传论结合,以论为主,属于论从史出的写法。关于传,已有美国学者胡志德的《钱钟书》、大陆学者孔庆茂的《钱钟书传》、张文江的《营造巴比塔的智者:钱钟书传》等;关于论,则有臧克和的《钱钟书与中国文化精神》、胡范畴的《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陈子谦的《钱学论》等。而亦传亦论…  相似文献   

4.
崔伟 《学理论》2009,(10):66-67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官修类书,成书于永乐六年。保存了明初以前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中辑录的书籍,往往一字不易,悉按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其保存文献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中所辑录的《茅山续志》进行研究,发现该志的编纂填补了现存关于明代茅山志书记录的空白。同时说明现存《永乐大典》虽为残卷,但仍然有着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3)
《实践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篇佳作。这篇文章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主要在于它哲理性强,内容精辟,对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时至今日,《实践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盛楠 《学理论》2012,(35):174-175
都市类报纸从异军突起到发展壮大,目前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时代,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每一位都市报人致力探究的主题。通过《城市晚报》与《新民晚报》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差距,进而可以加大《城市晚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金文 《学理论》2013,(10):36-39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表达了"扬弃私有制"这一重要观点。《资本家宣言》承认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扬弃私有制"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认识和对待私有制问题上,《共产党宣言》与《资本家宣言》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读《自励》     
江南尘 《学理论》2008,(1):84-84
《自励》这本书,在西方受到极高评价。 有人说,1859年,三本书的出版震撼了全世界: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自励》,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穆勒的《论自由》。  相似文献   

9.
寇鹏飞 《学理论》2010,(10):150-151
物感说思想的出现为文学作品的发生说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中国式"的答案。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三部杰出的文学理论作品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谈到了物感说理论,这三部作品中有关物感说的部分相互继承又互相超越,向我们呈现了物感说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学理论》2010,(17):157-158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文学辉煌灿烂的源头。而对十五国风中的男女之诗,异说颇多,其中影响最大,也颇受人非议者,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出的"淫诗"说。清代,实证考据派和思辨派的兴盛,朱熹的"淫诗"说开始受到广泛质疑。  相似文献   

11.
《孔传》和《郑注》是解释《孝经》的两部重要著作。《孔传》是将人的孝行置于一个复杂的宗族系统中,强调子对父的绝对服从,对孝行的解释极为细致;《郑注》则主要是从学术上理解“孝”,强调父慈子孝的双向关系,其对《孝经》的解释体现出理性特点。《孔传》和《郑注》在文本上的变化体现了两汉时期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又代表着宗族形成的两种不同模式。以孔、郑为代表的士人在两汉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设计者、参与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丽 《学理论》2013,(21):168-169,231
明朝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巅峰时代,也是极力推崇儒家礼教的时期,节烈妇女数量位居历代之首。《明史·列女传》中记载了271位妇女事例(不含集体殉烈者),其守贞方式、地区分布以及在分期方面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些事例反映了明代妇女所背负的忠孝节烈文化的厚重。通过对入传人物进行统计分析,力图探寻明代妇女的节烈观念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王晓鹃 《理论导刊》2012,(4):103-104
南宋绍兴时期的金石学家王厚之、乾淳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韩元吉、绍定时期的学者章樵和淳祐年间的盛如杞,分别是文学选本《古文苑》一书的初编者、初刊者、注释者和再刊者,他们先后对《古文苑》做出过不同贡献,是该书流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4.
孟向荣 《民主》2004,(8):37-38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公安部宣传局、全国妇联宣传部联合编辑的《任长霞》和《永恒的彩霞》两书,于2004年6月相继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任长霞》和《永恒的彩霞》的出版,是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例证。也是公安战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指导方针产生效果的真实反映。它从一个侧面为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全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与革命和建设时期优秀共产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个性的女作家,她不受任何拘束,率真而写,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萧红体,《呼兰河传》就是其典型代表。这部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主要表现在叙述故事,在人物形象身上赋予主观情感和写景上。  相似文献   

16.
先秦至秦汉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经过长期酝酿基本形成。西周初年的政策基调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民族思想的形成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太史公司马迁肯定并继承这一思想,《史记·匈奴列传》就是在这一成熟的民族思想指导下写成的。而民族政策则是在两汉处理汉匈关系的实践中、在与民族思想的互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汉书·匈奴传》的记载显示,西汉中后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已经相当完备。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7)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两则》表现了诚信的主题。"信"是立世之本,《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建议》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实现科学发展观由理论、理念层面向实践的转化和跨越,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执政能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性把握。"十二五"《建议》再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又把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加以实践化、落实化,为"十二五"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主题指明了实践的方向。《建议》确立了"十二五"时期的五个目标,其中十分关注民生的发展。这些目标的实质是富民,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国家价值观上的最高选择和确立,表明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由国强向民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靳树鹏 《各界》2011,(6):89-91
冯亦代先生的一本日记《悔余目录》,是李辉先生主编的《沧桑文丛》中的一小,200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直到2009年4月章诒和女士在《南方周末》发表《卧底》一文,人们才议论起这奉书和冯亦代告密的事。  相似文献   

20.
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对历时近三百年产生的二百多本涵盖《老子》世传、帛书、竹简3种版本的译本进行全面历史性描述,得到以下要点:一是《老子》译本的翻译根据3种不同版本呈现出3种翻译趋势与热潮,随着历史时期的变化而变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倾向产生不同影响;作为边缘文化的典例对西方文化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多译本《老子》这一文学翻译典例表明文学翻译批评应兼具规定性翻译批评研究和描述性翻译批评研究,以此完整的翻译批评系统推动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