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的最宝贵的经验。本文详细论述了在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时必须端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相信群众与依靠群众的关系、先生与学生的关系以及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我党所领导的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民主集中制适合党情,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始终不忘、坚决执行。现在有人认为“民主”与“集中”是对立的,“民主”与“集中”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民主集中制”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4,(7):25-26
<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容,探索出独特的执政规律,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一切依靠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国人民所期盼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人民群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4)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结晶,"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而创立发展起来的,是同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和实践紧密相连的,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也是我党优良传统、作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韵精髓,但是它必须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显示强大的威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成果。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就以它为出发  相似文献   

6.
周善红 《求知》2014,(9):21-22
<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形成并完善的,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何以成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随着革命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党对群众工作规一、群众路线是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始终把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和行动的基本准则,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用行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总结和学习习仲勋同志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与风范,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恩喜 《学理论》2015,(8):68-69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的今天,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力军,学习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理论学习;完善自我;从小学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心系同学,做社会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热爱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专注于国家民族振兴的政治情感,是党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政治情感基础,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感情基础,是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
群众路线产生于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在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了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强化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群众路线既是我党的生命线,也是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有指导意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努力解决作风不实、不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成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是我党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三大法宝之一。借鉴新加坡社区服务经验,丰富党的群众路线内涵,落实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党的基层服务组织建设,成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社区民众的基金,把了解并着力解决民生困难与疾苦,作为党组织的基本工作,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社区服务法律制度,严格责任原则,对贪污腐败、危害人民利益的党政干部零容忍,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3.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密切党群关系更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突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基本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不断探索密切党群关系的新路径,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方雷 《求知》2013,(6):54-5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将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15.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大法宝,在新时期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探析群众路线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全面了解新时期共产党人关于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应着手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种不良风气,努力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等方面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王陆明  李明 《学理论》2014,(4):50-52
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始终维护群众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不仅提出和分析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而且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进行了不懈探索。当前在社会阶层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做好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一贯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创造和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今后十年,是我国发展的关键十年,党要领导全国人民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实现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  相似文献   

18.
褚福干 《学理论》2010,(20):30-31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夺取事业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既是我党长期坚持学习,用学习的方法解决革命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的经验总结,也是面向新世纪以新的姿态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观是我党领导人的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指导,具体包括关注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群众,提倡纪律建设,提倡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坚持反腐败等具体内容。群众路线观不仅是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重要的治国理念。纵观党的领导人群众路线观的通约之处,可以看出在此问题上,我们党的执政经验不断丰富,在继承中不断开拓,在开拓中不断发展,从中可以探索出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规律,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学理论》2014,(8):96-97
沂蒙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扬光大,是党在沂蒙地区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成果。学习沂蒙精神对当前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