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议会制度作为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可否与社会主义国家所利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理论界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机关,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议会。随着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实行这项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具体来说,我国必须实行这项制度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制度即社会保障制度。二次大战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建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他们自称为福利国家。北欧国家更以高福利著称,被西方奉为“福利国家”的典范。据此,有人把北欧说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并贬低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本文拟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制度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剖析,以证明上述看法不符合事实,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以来,苏联七十年的历程、中国四十年的成就、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证明了这一论断的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然而,现在展示在地球上的社会主义还远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完全的社会主义,是处于初始阶段,优越性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的不成熟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于这一点我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有人提出疑问: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制度,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呢? 这里首先有一个怎样进行比较的问题。列宁讲过“进行这种比较必须适当,这里有一起码的条件,就是弄清拿来比较的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是否可以比较。”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它的经济才达到现在的水准。社会主义中国呢,是在比西方落后了几百年的基础上起步的。1950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是首先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范围内开始的.但任何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全球范围的斗争,只有战胜国际资本的联合反抗,社会主义才能不可逆转地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只能是对立、斗争、竞争、并存的关系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不能在同一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人为地"大跃进",不经历一段相当漫长和曲折的道路,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困难、曲折的道路不等于错误的道路,失误和挫折也不等于选择道路的错误.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遇到更大的灾难.承认困难,准备走艰苦曲折的路,是对社会主义有信心,有毅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很快是事实,但我们不应被现象迷惑. ●做现代人,应透过对表面现象的分析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答:现在我就开门见山地来谈谈:为什么我们在大陆搞了四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还不如台湾?这个现实已经成为帝国主义进行和平演变的一项武器了.尼克松在他的最新著作《1999:不战而胜》中就写道:"在亚洲,我们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何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使国家和人民兴旺,何种制度使它们枯萎和夭折.从前,世界上还未曾在同一地区有过如此说明问题的对比:共产主义造成的贫困与有很大自由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匈牙利自196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十分重视对经济改革理论的探索,近年来又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观点:一、主张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过去,匈牙利受苏联“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的影响,也曾强调铲除城乡小私有经济。现在,匈牙利学者提出,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他们指出,既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的国家所有制归结为全体资本家所有制,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形而上学地把公民的个人所有制说成是私有制显然是不正确的。在匈牙利经济发展的今  相似文献   

9.
目前出现于我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伯恩斯坦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谢文(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不正确地描述了二战后的国际形势;混淆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界限,妄称欧洲一些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胡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混淆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我国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言论,采取捧、吓、拉的手法,妄图败坏党中央的声誉;编造谎言,极不人道地在往已故学者身上泼脏水,为其反对马克思主义作铺垫。其目的在于分化、西化中国,制造反对派,以求达到和平演变中国成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国家的附庸。  相似文献   

10.
认真剖析"国家资本主义论"基本观点背后的理论实质,可以发现"国家资本主义论"在理论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二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混淆了两条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西方学者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混淆概念,转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以达到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辩护的目的,进而掩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
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全国人民的政治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继承。因此,运用正确的方法,把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一番比较,认真地探讨一下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孰优孰劣?中国走什么路?应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着的两大客观现实.它们两者孰优?孰劣?它们的各自前途怎样?这个问题对于经过马列主义哺育多年的中国人民来说,本是一个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中忽然成了问题: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资本主义羡慕、迷信.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社会主义不感兴趣,对资本主义却表示欣赏.持有这种态度的人,虽为数不多,但确是一个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资本主义制度不了解,对其认识有偏差,不善于分析、比较,是其中重要一条。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些对资本主义制度有深刻了解和研究的人谈一谈,是十分必要的.前些时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毕季龙,同他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深谈.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一种认识,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走资本主义。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和曲解。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时代。世界上存在两条社会现代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回顾我国建设五十年历程可知,尽管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如今,在国内,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同大陆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及港澳台的资本主义构成一个对立统一的小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整个资本主义同我国等非资本主义国家对立统一于国际大系统之中。因此,考察资本主义同中国的关系史,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意义重大。一、关于小系统内的资本主义具有悠长历史的中国,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在近代更加落后,且最终未能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在国内先后有明中叶的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半封…  相似文献   

15.
比较,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世界,生活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都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比较,并且会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就是把我们国家的某些落后面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用来论证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进而主张全盘西化,即资本主义化的。有些同志也由于进行比较的方法不科学,因而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一些疑问。因此,在进行两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我国的工业化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才能尽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以及整个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然逐步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必然被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新中国的工业化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良措施,虽然对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屡经挫折和失误,但改革正使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第三世界国家反霸权、反资本掠夺、反旧经济秩序的斗争,汇成了当代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三大潮流。社会主义代着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体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向这条规律(或者说整个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一个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局部地区出现了倒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国外一些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来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成就基础上建立的、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但是,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先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甚至很不发达而封建主义传统又转为深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着重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大力吸取资本主义精华;同时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犯的历史性错误,形成了高度集权、个人专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十几国,苏联模式推广到社会主义各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重复了苏联的历史性错误,因此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屡受挫折,甚至出现动乱。痛定思痛,沉痛的历史教训促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总结,幡然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逐步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的执政党,并且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执政方式,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洽协商制度,这是我党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方式,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也不同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更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我党的执政方式有着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领导体系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一是这一执政方式具有充分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