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鹏山 《法制博览》2011,(10):68-69
鲁智深在渭州一见史进便认作兄弟,在大相国寺菜园一见林冲,林冲也马上要结义鲁智深为兄,《水浒》108人,都好结交异姓兄弟。这和《三国演义》相比,大相径庭大有趣。《三国》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朋友,是兄弟,玩着玩着就成了敌人,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水浒》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对头,是仇人,打着打着就成了兄弟,成了肝胆相照的哥们。  相似文献   

2.
武都头传经     
春暖花开,梁山泊大寨召开生猪屠宰会议,二龙山要选举一名代表参加。按照惯例,鲁智深、杨志和武松连夜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代表人选问题。鲁智深说,我刚从开封府旅游会议回山,汗还没顾上擦一把,这一次,我就不代表了。杨志说,我对生猪屠宰是外行,我也不代表了。鲁、杨二人直瞪瞪地看着武松。武二郎也是风尘仆仆,刚从清河县开完白酒研讨会回山。他说,不如让操刀鬼曹正代表一回吧。杨志坚决反对说,这事马虎不得,不是随便就代表的,当代表都是咱头头们的事,曹  相似文献   

3.
束学山 《法制博览》2009,(21):33-33
在《水浒》一百单八将中,与李逵、鲁智深、阮氏兄弟乡间村夫相比,林冲应该算是有文化的“官方”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父亲官至提辖)。直接受高俅太尉领导,自然深谙官场文化即宋朝上层主流文化。因而,在他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者说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4.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43-43
俗语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如同说“少儿不宜”、“老人不宜”。《水浒传》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总是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可惜仔细一看却发现,倒在好汉们刀下们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乏见。  相似文献   

5.
懂得 《法制博览》2008,(22):11-11
我不大看国产电视剧,因为我性子急。那种滴里搭拉抬不动步子的絮叨,真是浪费我十分有限的耐心。但那些夹带着“女人”的剧目,即使在换频道的间隙,还是像子弹一样嗖嗖地射向我的眼睛:《女人一辈子》《女人花》《关中女人》《当家的女人》《女人不再沉默》《女人不哭》  相似文献   

6.
王晓渔 《南风窗》2010,(15):92-93
按照网上流行的知音体《,红楼梦》是"包办婚姻,一场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西游记》是"我那狠心的人啊,不要红颜美眷,偏要伴三丑男上西天"《,三国》是"从贫贱到自强,三兄弟的旷世畸恋"《,水浒》是"何去何从,三弱女身陷105条虎狼壮汉"。如果以知音体来申报选题,显然难以通过,但是四大名著,就容易许多。  相似文献   

7.
阮直 《法制博览》2011,(10):30-31
更喜欢刘再复《双典批判》的下部,这是我读到的关于《三国》最有独到见解的解读。它不是对这部经典文学文本的艺术审美,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一次透析。记得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老看三国老奸巨猾,少看水浒血气方刚,男看西游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2009,(19):64-64
《水浒》中的李逵,出生于社会最底层,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他对宋江可以称得上是赤胆忠心,万苦不辞。他朴直豪爽、嫉恶如仇,同时又莽撞急躁、不讲策略。这是《水浒》作者所赋予他的艺术形象。读者渎后觉得可爱、可笑,有时又觉得可气、可恼。众多《水浒》专家、学者在论及李逵这个人物时,大多认为李逵完全是一个艺术形象,他与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李逵只是姓名相同而已。  相似文献   

9.
二大爷理论     
雷抒雁 《法制博览》2011,(10):62-62
倪萍是个聪明女人。先前写了一本个人人生经历的书叫《日子》,一时洛阳纸贵。新近又搬出姥姥,把老人一生的经验隽语,集成一本《姥姥语录》,又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0.
残疾律师VS名校教授!前一段《纽约时报》上有一篇长达一万字的文章。在美国的头号大报上登一篇洋洋洒洒十几页的文章,已经够神了。但是更神的是,我竟然把它给读完了。 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个女人。一个残疾女人。一个残疾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女人。用她自己的话来  相似文献   

11.
来势汹汹的舆论攻击不久前,我收到了一份没有署名的印刷品,打开一看,是一本名为“南风窗”的杂志,从封面的字体,版面的设计来看,是大陆出版的刊物无疑。杂志的封面上一行字引起我的注意:“请看书内20-25页”。我翻到二十页,那标题赫然入目:《告“御状”的香港女骗子》。刊头画是一个三个嘴巴的女人、狰狞可怕;右上角则是我在八二年九月拍给邓小平办公室的电报原文。而且该期《南风窗》的封面,竟是用我过去的一张照片,加以丑化,放大剪贴而成。我早就料到某些人不会就此甘休,但却想不到他们会利用官方刊物来攻击我。这篇署名为“张唐生/郭洪”的文章,开头就语  相似文献   

12.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这世界上只有男人,那这世界太可怕了;如果世界上只有女人,那这世界太可悲了。”因为,唯有男人和女人并存于地球,才是优化组合,才是最佳选择。但是,优化组合并非十全十美,因为毕竟男人和女人有角色的差异,各有各的长外和短处。从孔子《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懦弱已,你的名字是女人”;从《圣诞》中的“女人是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至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生最难教,轻不得,重不得”。无一不暗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女人相对于男人而言,有其软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2008,(7):32-32
在曹操的私生活中,玩弄女人应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说“玩弄”,而不是说爱呀、情呀,就是因为作为“奸雄”的曹操,给人的印象是色魔,而不是情种。曹操有多少女人,已经无法统计,因为遗留至今的资料很不全面。从《三国志·后妃传》的记载中,我们知道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后来拜为王后)。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中最出色的当数人物描写,印象最深的是鲁智深的豪爽仗义、李逵的粗鲁莽撞、林冲的忍辱负重等等,千人千面,活灵活现,更多的时候大家更关注的是这些英雄群体,事实上,推动情节发展的很多小人物也栩栩如生,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赵炎 《法制博览》2011,(1):70-71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16.
忆故乡     
正回家的路上忽然注意到路旁一家小小的院子。低矮的墙垣,掩映在夕照的光影间,残破得恰到好处,让我不禁驻足凝望,微笑慨叹。一刹那,我想到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也想到,我的故园。在每个人的心中,故园总是最美的地方,即使是墙角的一株嫩苗,也让小小的我们欣喜。回想从前,那美好的回忆就如天堂,留给我的,  相似文献   

17.
喝酒     
小时候听故事,就知道有"三碗不过冈"的好酒,而武松喝罢十八大碗,还能在景阳冈上打死吊睛白额猛虎。武松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豪饮也就被看做英雄行为了。上学以后,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更认为英雄和文豪皆海量。  相似文献   

18.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一流。他钦佩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力大无穷,立即与鲁智深结为生死之交。两人未及仔细交谈,丫环迎儿即来呼救。他前去救护妻子,发现加害者为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刚伸出的有力臂膀,就软了。智深带泼皮前来救助,他反而劝慰智深,讲了自己在高俅手下谋职的无奈。两人的心灵相通,智深深为理解。  相似文献   

19.
讴歌 《南风窗》2008,(2):95-95
又有小半年没见,我和键鼠。岁末,她约我吃迎新年饭,顺便贺我的新书《协和医事》躺在书店货架上了。我本以为是赴一文人雅事,但吃饭时的话题,还是兜转回来,与她傍晚狂冲出来的办公大楼有关,带着一股DELL笔记本的味儿,吃到酣处,她的感慨是:"公司和女人一样,也有周期。"我知道,她脑子里反应的是"周期"的英文,因为她刚开完一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9)
正很多人大概不会承认自己是一种心理动物。我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一篇文章《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中,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故事背景很长。但我简单交代:西方思想界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他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且"消极自由"那帮人,总是喜欢把对方理解为就是扭曲、变形的那种版本,比如一提"积极自由",好像就是"极权"什么的。手法类似于有人要证明中国人长得矮,他会无视姚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