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时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增加人大任命干部的透明度.谈到任前公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看法是,任前公示制改革对于科学准确地识别任用干部,增加任命干部的透明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很有必要且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种看法是,任前公示对任命干部没有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任前公示往往流于形式,劳民伤财,达不到任前公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来信摘录     
干部任前公示制需解决三个问题 河北 秦川牛 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本可以增强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 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然而,一些地方却用这样那样 的规定和条件“限制”群众,比如规定你反映问题时要 持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当面反映问题,当面呈交书面 材料等。这些“障碍”让群众望而却步。有的倒没有什  相似文献   

3.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1):4-4
官员财产公开试点遇瓶颈 从2009年初新疆阿勒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至今.四年间我国已有29个市、县试点官员财产公开改革,有些只是县花一现。多数试点地方只是内部公示拟提拔干部的家庭财产,公示对象仅限于科级干部,其共同难题则是缺乏监督和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4.
考试不等于民主邹梨干部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推行考试制度。为纠正干部制度中日益蔓延的不正之风,采取考试把住机关公务员的进口关,是完全有必要的。有些地方发而展之,在选拔任命相当一级领导干部时也采用了考试的办法;作为一种改革探索,本无可厚非,但不少地方的...  相似文献   

5.
《时代潮》2000,(8)
近几年,我们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对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推行干部任前公示,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关键。其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公示制取信于民的前提条件。公示就是公开干部任用意图,让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反映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表对干部任  相似文献   

6.
监督权,包括对选举、任命的干部进行监督,是我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自地方人大常委会建立以来,各地都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如何对选举任命干部进行监督。近些年,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对选举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对"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进行工作评议,有的地方还在年度人代会上组织人大代表对县级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读《公民导刊》2013年3期,笔者欣喜地看到,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9月28日,龙岩市实行了处级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以来,共有10批78名拟任处级领导的干部名单在《闽西日报》头版和龙岩电视台公开“亮相”,接受为期10天的群众评说。公示之后,只有69名得到了任命。  相似文献   

8.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认真作好干部任前考察、任中法律知识考试,供职发言,任命表决要决,公示,严把干部质量关  相似文献   

9.
开展对任命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工作,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监督的探索与实践。它对于增强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以及维护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做法不尽一致,规范性不够,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应该与人大常委会职能职责相适,与《地方组织法》相应,做到职责统一,合规合法。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应该叫停,理由如下:首先,《地方组织法》有规定。根据《地方组织法》之规定,人大常委会任免干部无须试用期,干部一经人大常委会任命,随即产生法律效力。而对人大任命干部在任职期间出现重大失误或者严重犯规的,主管部门可提请人大常委会依法"决  相似文献   

11.
肖友文 《楚天主人》2008,(12):16-16
开展对任命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工作,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监督的探索与实践。它对于增强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依法履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到现在,湖北省各乡镇正在先后开展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历史变革——农村税费和乡镇配套改革工作。每年年初,各乡、村按照税改要求,对税改关键项目,如计税要素,债权债务,涉农收费明细,村干部配编等情况予以公示,这无疑有利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增强了公开透明度,消除了群众之间的猜疑和困惑,有效地改善了干部关系。乡村类似这样的公示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人大常委会在任命“一府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都要组织对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被任命干部的法律意识,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也应看到,在一些地方的法律知识考试中,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地方都采取开卷的形式组织考试,有个别地方考前把试题透露给参考人员,使其心中有数;也有的在考前把试卷发给参考人员,让其提前答题;有的考后根本不改试卷,不公布考试分数,实行“暗箱”操作。殊不知,这样做使考试完全变成了形式主义,失去了它的原本意义,影响了人大任前考法的权威性,更影响到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定岗分流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机关干部竞争上岗,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有效地防止了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激发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竞争上岗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一些重要关系,使竞争上岗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有的把竞争上岗权当民主选举,实行“以票选人”,“一切以群众说了算”,背离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有的不结合本部门实际,把竞争上岗作为任用干部的唯一方法;有的忽视思想教育,使机关干部在竞争中引发了矛盾;有的对落岗的机关干部缺少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上不能妥善安置等。因此,在推行竞争上岗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所谓程序,是指事情进行的步骤和次序。在法律上,程序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证法律实施的有效手段。地方组织法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就要有行使这些职权的程序。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才能真正有效地行使职权。笔者认为两院干部的任命,在程序上应与政府提请人大任命的干部有所区别。从几年的实践看,在任命“两院”干部的程序上应做到: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共海南省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省管干部中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实行公示制的对象包括: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拟任人选;须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省政府组成人员拟任人选;以及其他经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拟提拔任用的人选。这些人选在正式任职或履行法律程序之前,先在全省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海南省在省管干部中实行任前公示制@朱讯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让群众对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进行监督及评价?天等县在干部考察任用工作中推行"实绩公示"新做法,将干部的考察与任用相结合,树立人岗相宜、才职匹配的用人导向。2012年底,天等县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察工作,率先开展干部"实绩公示"新环节,即在考察前通知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及符合推荐为科级后备干部的人选填写《干部实绩公示表》,工作实绩主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实施,已有一些政府组成部门的名称发生变更。但有的地方政府未及时提请人大常委会对其负责人重新任命。另外,有的部门负责人已调离原职到新单位上班,而任命机关还没有依法办理免职手续。这些现象应引起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视。现结合任免...  相似文献   

19.
加紧推进干部任前公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星 《湖湘论坛》2002,15(2):65-6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认真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加紧推进干部任前公示制,以正风气,以导正轨,既是顺乎民心、顺应时势的创新之举,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树立“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风气,形成客观、公正的用人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制度机制以公示正风气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防止…  相似文献   

20.
市商业工作党委部¨机构改革已于2002年1月份结束,有23位同志经过自荐、推荐、述职测评和考核,并经党委会讨沦、公示被任命为党委部门领导和调研员、助理调研员等非领导职务商委机关干部充分认同此次改革措施,认为程序公开规范,既民主又科学,使机关干部从中感受到压力,增强了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在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