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丰 《学理论》2009,(24):72-73
欧共体法院通过Marks&Spencer案明确了跨国损失抵扣的处理原则,为成员国立法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一般而言,成员国可以禁止用其他成员国子公司的损失来抵扣本国居民母公司的利润,同时允许用本国居民子公司的损失抵扣本国居民母公司的利润,并不违反《欧共体条约》关于设业自由的规定。但是,当非居民子公司已不可能在所在国抵扣其损失时,成员国应当允许用非居民子公司的损失来抵扣居民母公司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绿色GDP”     
《瞭望》1999,(12)
所谓绿色GDP,是要扣除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的自然、人文两大虚数,其中,自然部分的虚数,包括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隆,自然资源的退化与匹配不均衡、长期生态退化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人文部分的虚数则是: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低下所导致的支出、失业造成的损失、犯罪造成的损失、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导致的损失、人口数量失控导致的损失、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绿色GDP”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2,(5)
日俄战争爆发后,针对战争对中国东北国民造成的损失,清政府一方面命令地方官员做好损失调查登记;另一方面,要求东北地方官做好损失登记清册,以备日后索偿。战争期间及战后,清政府向俄国进行了索赔交涉,尤其战后进行了较充分的努力,但是在殖民侵略的年代,没有足够的国家实力支撑,即使清政府的索赔行为正义兼有法理支撑,但最终仍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24)
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6月3日决定接受由美、俄、欧三方达成的和平协议为标志,科索沃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到6月9日本刊截稿时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手中现代化的屠刀依然没有放下,北约的飞机仍然在南斯拉夫境内狂轰滥炸,大地仍在颤抖.喝望和平、饱受北约野蛮轰炸摧残的南斯拉夫人民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有报道说,到目前为止,百姓生活国北约空袭而苦不堪言。南斯拉夫的经济至少已遭受2000亿美元的损失。把经济学家估计,北约的轰炸使南联盟的经济倒退了40-50年,直接和间接损失高于在整个二战期间所蒙受的损失。美国为首的…  相似文献   

5.
“绿色GDP”解析国民财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的过程,给我国真实国民财富造成极大损失,人们将此称之为“生态赤字”。到90年代,这一损失迅速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即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东 《理论视野》2008,(11):37-38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房价下跌,贷款人断供,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由于普通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公司出现倒闭,对冲基金融亏损甚至倒闭,为次贷产品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亏损,为贷款公司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亏损。同时,与按揭相关的债券大幅度贬值,直接削减资本,投资设立对冲基金的投资银行大量出现资产减计和损失,甚至出现破产倒闭。然后是股市爆跌,民众资产损失,无法偿还房贷的人更多,次贷相关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更多金融机构出现损失和倒闭。结果,所有购买了次贷相关产品的投资人都无法幸免,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08,(9):63-63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根据近期调查评估,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四川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  相似文献   

8.
《求知》2006,(1):47-47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由于监管不严等问题.此前经济适用房建设已造成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政府设立最低价格或者最高价格。即强制干预价格体系带来绝对损失。政府提供了一些补贴,原意是想帮助低收入家庭。实际上.这些补贴中有相当一部分既没有转移给消费者也没有给生产者.白白损失掉了。政府对正常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领域的工作制度建设情况以及风险与损失评估近年来的重要进展,认为决策需求和制度建设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针对评估工作发展的过程和暴麟出来的问题,从制度建设、评估成果应用、研究威果的业务化、国际先进经验的本土化以及推进减灾救灾工作需求、能力和效果评估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经济将出现“恶性循环,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将推高金融业的损失,而金融业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金融业整体的崩溃将进一步加剧此轮美国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1.
薛君  赵晓歌 《学理论》2009,(5):122-123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主要内容,其实施原则主要以公平优先.同时注重效率。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效率损失也是经常发生的,公平和效率的损失造成了社会救助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对受助者不利。本文围绕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效率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市场秩序混乱让我们付出多大成本 一些领域市场秩序的混乱,为一些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机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福利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相关计算非常困难,但还是可以粗略地进行一些分析,它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各类主体的产权损失。 在那些市场经济秩序紊乱的领域,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有了泛滥的空间,其中包括倒卖国家控制的资源、贪污盗窃、偷税漏税、走私贩毒、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这些行为中有不少属于侵蚀公共产权。以金 ?为例, 1993年银行乱拆借,大量搞帐外经营,造成房地产过热…  相似文献   

13.
洪水灾害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防范和应对洪水灾害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永恒挑战。我国地域广袤、水系复杂、流域广阔,洪水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98年的特大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2010年的洪灾又是损失巨大,影响严重。根据国家防总的统计,2010年1~7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已超过1.2亿人,...  相似文献   

14.
周贺君  金燕生 《学理论》2009,(11):44-45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是国际上分散巨灾风险的一项金融保险创新。对我国而言,发展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最适宜的证券品种是巨灾债券,收集1969—2004年我国地震损失过亿的数据,利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分析我国的地震损失分布和次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计算地震灾害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从而对地震灾害债券作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董藩  周宇 《团结》2005,(5):16-19
抗旱是指组织、动员社会和公众力量,采取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通过应急开源、合理调配水源和应急节水等手段,在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方面防范、抗御干旱。减轻旱灾损失的活动。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东南临太平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的时空变化很大。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5%。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干旱及旱灾频繁发生的国家。为了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管理,维护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秩序,提高抗御旱灾的能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尽快制订抗旱条例。  相似文献   

16.
当前铁路消防安全出现了新情况,存在着新问题。运用标准化管理的理论,提出实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对策和考评办法,可以有效地预防铁路火灾事故,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各地相继发生矿井塌方、烟花爆炸等恶性伤亡 事故,随后便有了各地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抢险、救 灾的报道。我们在为这些领导的做法拍手称快的同时,不免产生诸多的疑问。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在事发前对这些重要岗位,对这些危险地带走到、看到、过问到是不是还会有这些事故发生?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事前多一个心眼,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这样的悲剧还会重演吗?知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多一份责任心,这样的损失还会再有吗?出了事,造成了损失之后才去抓落实,是否有我们领导干部不尽责的嫌疑?如此淡化事故,突出领导的报道岂不是将事故变…  相似文献   

18.
董泽宇 《党政论坛》2013,(15):58-60
预警是防范突发事件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极大地挽救受灾人群宝贵生命,减少经济财富损失与稳定社会安全秩序。目前,我国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预警发布平台、渠道与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9.
敬小乃大     
周志鹏 《党政论坛》2011,(20):47-47
明·贺逢圣《致族人书》:“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然而,现在确有些干部却忽视了敬小乃大的道理,小看了小节小视了小事,最终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领域的商、贿赂较之纯粹商业领域的贿赂对社会公平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因为它不仅损害了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增加交易成本,败坏了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更直接腐蚀公职人员和公共服务体制,侵害了公众的普遍利益,使得治理难度更大,损失难以挽回。因此,公共服务领域的商业贿赂应该成为打击商业贿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