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杭州“康庄”,毛泽东漫话《兰亭集序》 毛泽东爱好书法,他的字刚劲雄健,奔放流畅,具有精深的功力素养。这是与他几十年博览群帖,勤写苦练分不开的。他  相似文献   

2.
《党史天地》2006,(2):55-55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惟一一首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毛泽东的“战令词”丁玲因为倾向抗日入狱后,因很长时间没有任何音信, 于是就有了她已离开入世的传闻。当时上海左翼文学的领袖鲁迅先生还写过一首名为《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3,(19):37-37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离开32年的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联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后,建议主席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两宇看来只变动了下半部分,可整篇诗意却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亦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定稿时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遂称梅白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0,(4):F0002-F0002
《实践》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机关刊物,创刊于1958年,是全国创刊最早的省级党刊之一。1964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实践》杂志题写刊名和复信。毛泽东同志共题写了两幅字,在一幅中圈了一个“实”字,在另一幅中圈了一个“践”字。现在的“实践”二字就是毛泽东同志亲笔圈定的。毛泽东同志在原信的空白处写道:“送内蒙古党委同志们。毛泽东,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并亲自写了信封,封首写“内蒙古党委”,正中书“实践杂志社”,落款为“毛寄”。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0,(1):F0002-F0002
《实践》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机关刊物,创刊于1958年,是全国创刊最早的省级党刊之一。1964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实践》杂志题写刊名和复信。毛泽东同志共题写了两幅字,在一幅中圈了一个“实”字,在另一幅中圈了一个“践”字。现在的“实践”二字就是毛泽东同志亲笔圈定的。毛泽东同志在原信的空白处写道:“送内蒙古党委同志们。毛泽东,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并亲自写了信封,封首写“内蒙古党委”,正中书“实践杂志社”,落款为“毛寄”。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2):F0002-F0002
《实践》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机关刊物,创刊于1958年,是全国创刊最早的省级党刊之一。1964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实践》杂志题写刊名和复信。毛泽东同志共题写了两幅字,在一幅中圈了一个“实”字,在另一幅中圈了一个“践”字。现在的“实践”二字就是毛泽东同志亲笔圈定的。毛泽东同志在原信的空白处写道:“送内蒙古党委同志们。毛泽东,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并亲自写了信封,封首写“内蒙古党委”,正中书“实践杂志社”,落款为“毛寄”。  相似文献   

7.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是鲁迅含泪写成的悲壮的悼诗,以悼念他的忠实学生、亲密战友柔石以及同时遇害的“左联”战士。 1931年2月8日,龙华机场上空阴云密布,哀风怒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柔石就在这一天被国民党秘密杀害,身中10弹。 柔石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上海文坛上驰骋的一名勇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2,(1):69-69
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是一个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一次,于立群想用隶书录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万方乐奏有于阗”一句,谁知不慎把前三字写成了“万方春”,便打算废掉。这时郭沫若在一旁将这张废字纸重新铺在案上,略思片刻,便也用隶书续写成了一对联:“万方春色;千顷湖光。”联语突兀见奇,顿添风采,虽是戏笔,却别有一番风趣。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现在使用的报头是毛泽东于1948年夏初华北《人民日报》创刊前夕题写的。这个报头写得飘洒灵动,是毛泽东所书“毛体”向成熟期过渡的代表作之一。再将毛泽东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报头前溯,可以发现,自解放战争渐渐接近全国胜利时,毛泽东的书法亦有相当明显的变化。创刊于1946年5月15日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第一个“毛体”报头,是集字而成的。当时,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在石家庄创办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张磐石任总编辑。从决定办报到印出创刊号,时间不足一个月。筹办期间,编辑部一方面电请远在延安的毛泽…  相似文献   

10.
杂文与评论     
杂文,是一种边缘性文体,是说理与形象相结合的一种体裁。瞿秋白为鲁迅杂文选集作序时说:“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这里以论文为中心词,杂文是论文的一种具有文艺性特点罢了。也有人提出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这似乎又前进了一步,文艺(诗)与政论平分秋色,但很难给它定性和归类,也给创作和理论研究带来困难,有人把它当作评论来写,有人把它写成诗。而鲁迅自己的意见呢?他在给徐懋庸的《打杂集》作序时说:“我知道中国的这几年的杂文作者,他的作文,却没有一个想到‘文学概论’的规定,或者希图文学史上的位置的”。“但是,杂文这东西,我却恐怕要侵入高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有一首据说是毛泽东写的五言诗在广为传播,其诗曰: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日共产党,崇拜孔二先。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长河)}1989年第1期中《中国七十年代政局备忘录》一文里。该文说1973年夏,毛泽东与江青谈话时,说要批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并念了这首五言诗。其后,在《传记文学)1992年第3期《诗人郭沫若在“文革”后期》、《新东方))1992年第12期《毛泽东与孔夫于》等文章中,在《毛泽东诗词联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7月)、《毛泽东诗词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毛泽东诗词全编)(…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1936年10月19日,一面印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盖在鲁迅先生瘦小的躯体上。“民族魂”三字,是对鲁迅的巨大精神影响力的深刻写照。  相似文献   

13.
<正>在河南省卢氏县深山教学几十年的晚清秀才曹植甫,是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曹靖华的父亲。曹植甫虽然蜗居山乡,但却赢得了鲁迅和毛泽东的敬重。1934年11月,鲁迅写的《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是他一生写过的唯一一篇教泽碑文,毛泽东读后誉为是"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还提起曹植甫,称"可惜我不曾到过卢氏。有朝一日倘能到那一带时,一定去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的诗     
《党史博采》2001,(12):24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他不仅爱诗,还写过不少诗,他的诗人气质、诗人风范,使人折服。 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这是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 ,在该诗 1 978年 9月 9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 ,从高层到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中 ,均有人提出疑问。由于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不能确定 ,以致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评注、赏析、鉴赏等著作中 ,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 ,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从该诗的内容、手迹风格、毛泽东创作追怀诗的有关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这首诗不应当写于 1 96 3年 1 2月 ,而应定为 1 972年 1 1月罗荣桓 70寿辰或 1 973年 1 2月罗荣桓逝世 1 0周年时为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名考     
《湘潮》1985,(3)
毛泽东,字润之,这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还有一些名,或用以言志,或寄托希望。咏芝、子任是毛泽东一九一○年入东山小学和在东山小学读书时用的号和别号。灵芝,是很珍贵的植物,“咏芝”,托出了毛泽东讴歌、向往美好的心灵。子任,取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反映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一九二三年在湖南工作时,毛泽东还用过毛石山这一化名。在延安时,  相似文献   

17.
<正>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些是从政治上、理论上评论、揭露敌人罪行和错误言论的优秀文章,如解放战争末期的《评战犯求和》《五评白皮书》、1958年为国防部写的两个布告等文献。文章妙语连珠、气势夺人、析理深刻,堪称古今少有的讨敌檄文。我们今天重读毛泽东在1963年1月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就有读了一篇战斗檄文的感觉,此词痛快淋漓地批判了当时赫鲁晓夫反华的行径,是用诗写成的讨敌檄文。  相似文献   

18.
孟兰英 《党课》2014,(6):90-94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的这首题为《给彭德怀同志》的六言诗,写于1935年10月,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英勇善战的彭德怀的高度赞扬。全诗虽然只有4句24个字,却联结着两位伟人深厚的战斗情谊。然而,读者可能还不知道,毛泽东生前却不同意发表此诗。毛泽东因何不同意发表?  相似文献   

19.
诗人周恩来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 ,他不仅爱诗 ,还写诗、改诗、录诗、评诗 ,他的诗人气质、诗人风范 ,使人折服。写 诗1 91 4年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 ,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 :“极目青郊外 ,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 ,搏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 ,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前者以忧愤的心情 ,深刻揭露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罪行 ;后者通过对祖国大自然的描写 ,抒发了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强烈情感。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 ,刊登在天津南开中学《敬业》杂志创刊号上。 1 91 6年写就《送蓬仙…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03/8十一、以诗相劝柳亚子,从长计为党工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交”很早,早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就已相识,并从此有诗文来往。所以,在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和柳亚子的最多。柳亚子也是最早写诗赞颂毛泽东的人。早在1929年,有消息说毛泽东已遭不幸,柳亚子闻此传言,非常悲痛,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神烈峰头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