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10月至1992年12月我们以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案访问的形式,对广州地区七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大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内地大学的同类调查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实惠的理想主义已成为广州地区大学生的深层道德模式。调查结果表明:从八十年代中期大学生对竞争、进取、冒险、时效等现代观念的盲目崇尚,到九十年代大学生对包括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进一步反思,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在社会现实的土壤上进一步深化了。大学生在道德标准上日趋宽容化,在生活理想上日趋世俗化和现实化。而制约着这种道德心态变化的思想背景,则是一种正在广州地区大学生中形成的新的道德模式:实惠的理想主义。下面我们从思想基础、价值取向、协调机制和终极目标四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深层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2.
《干部人事月报》2011,(12):96-96
美国芝加哥保尔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70%的大学生都存在拖延的情况,而正常的成年人中也有大约20%的人每天都出现拖延情况。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有三成大学生后悔读大学。早在2006年的一次调查中,有34.7%的人选择了后悔上大学的答案。后悔来自于两重主要因素,一方面教育投入大回报低;另一方面大学没学到什么东西,造成就业难,收入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女子穿上添衣后智力会受影响。负责这项调查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罗伯特博士说:“根据调查,女子无论燕瘦环肥,穿上泳衣,智力都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女子从小生活的环境让她们时刻意识到,暴露身体是有伤风化之举。”这项调查由美国几所大学的』心理学家主持,调查对象为男女大学生。事先,组织者没有交代调查的真实目的,只是让大学生们试穿泳衣回答一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对于自己穿什么很少顾虑,即使穿泳衣,他们亦可专心致志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女生就有所区别,她什1很大青白P变卜而有待的形象问答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高级家政员"再看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也是公开的秘密。笔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有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对工作岗位的观念问题。大学毕业生希望找到一个工资比较高、又与所学专业对口、工作性质比较稳定、有发展前途、工作地点又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作,即收入、稳定、地点、前途是大学生们择业考虑的首要因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笔者以为,有些工作岗位其实是能满足大学生们以上的首要因素的,只是由于受社会的观念限制,一方面供求之间矛盾尖锐,市场紧缺,另一方面大学生却找不到“就业难”的出口——…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林 《青年探索》2008,(4):88-92
从大学毕业生调查分析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形成,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为引导,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对1949-1976年、1977-1998年、1999年至今三个时期"大学期间"、"现在"两个情境大学生人生观的调查表明:大学生人生观差异显著,主流向上,又有多元性;三个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共性中彰显个性,"大学期间"的人生观比"现在"更理想化;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但影响力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李秋学 《人权》2004,(6):44-46
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标志 着人权是我国立国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大学 人权教育问题必然要被凸现出来。对某工科重 点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人权价值取向与 认知水平、人权意识之间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 和问题,大学人权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适当开 设人权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入校迫切需要适应校园生活。调查显示,广州地区部分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校园环境不适状况,在心理抑郁程度、强迫症状程度、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程度等指标上偏高,并导致出现胃口不好、失眠、肌肉酸痛、乏力等躯体化反应。一般来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心理认同需2-3个月时间。为引导帮助新生学会适应大学环境,大学需要创设教育情境、建立生活服务中心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年轻白领加盟蓝领渐成时尚 据《工人日报》报道,最近,中国人才热线对全国11个省市的几千名年轻白领(其中一半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重个人发展和前途胜于重薪酬”,他们中许多人已不在乎去国企还是去外企,是当蓝领还是当白领,是进写字楼还是进厂房车间,只要适合自己发展,便是最佳选择。而由教育部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中国大学生择业首选的排在前30名的单位大多是企业,而且许多人早就做好了进班组、下基层当蓝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大学生择业首选企业为目标,有如下的理由。其一,适合自己发展的便是…  相似文献   

11.
陈平 《青年探索》2010,(2):58-61
调查证明,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培育体系必须包括社会环境与引导体系、校园环境体系、学校教育体系、学校评价体系、学校激励体系、诚信心理引导体系、接档建档转档体系、家校合作体系等要素。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诚信与否的第一因素,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社会环境与引导体系的构建是这个体系的首要环节,诚信心理引导体系是这个体系是否有效的心理基础,接档建档转档体系是重要的制约环节,家校合作体系是重要的辅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大学生就业趋势日益紧张,加之今年经济形势严峻,就业需求有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由于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作为目前高校主力军的“8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征,他们的就业观念已成为当前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陆义敏 《桂海论丛》2010,26(6):75-78
在2008年4月和12月进行的2008届和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大学生保留工资模型。金融危机已经显著冲击了大学生保留工资的形成过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女大学生和非大城市户籍大学生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应当成为关注和帮助的重点。就业指导和就业信心所代表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适应劳动市场需求状况的合理保留工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学生生活中也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以实证调查方法以四川省内的几所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焦虑、懒惰、自牟、兴趣偏狭、消极归因、逆反心理,为此,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评价以及大学生个体方面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5.
刘勇强 《人事管理》2001,(11):15-15
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接受了一次问询调查,其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应具备哪些技能,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教授们为此提出了希望学生具备的技能和素质。有趣的是,它们与企业家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11,(2):40-42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半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为了解掌握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以及她们的需求和期望,2009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丰持并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我们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纯消费者,在大学期间只消费不生产;另方面,每个人在不久的将来要进入社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不仅对当前而且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查高校师生对大学文化评价的差异,而形成的大学生社会化内容和途径的复杂多样,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提出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的大学文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因为环境突变而面临着重建人际关系的挑战。有人说,人际关系比个人能力还重要。心理学也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愉快心境的灵丹妙药。初入大学时,许多人就是因为未能搞好人际关系致使最初的大学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因此,我认为,大学生踏进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经济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生产力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要依靠科学技术,而科技水平的提高最终还是依赖教育。人们对此的感悟之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把让孩子“上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