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八师一二一团九连,曾是一个连续多年亏损、职工收入低、上访多的问题连队.近5年来九连在王新学的带领下,一跃成为一二一团各项成绩排名第一的连队.去年,九连种植的5677亩棉花总产籽棉249 2万公斤,平均单产达到了401公斤,完成团场订购总产的125%,职均收入由2006年的2.6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9.7万元,全连89户职工,仅在团部购买楼房的就有80户.  相似文献   

2.
2005年,农三师五十三团工会积极动员鼓励全团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团场提高了经济效益、职工实现了增收。为全团2960户农工划分了18400亩“两用地”,划分率100%,并为每户发放两用地固定证和使用证。团工会看准市场,鼓励农工在两用地种植棉花10792亩,现该团两用地棉花平均单产籽棉285公斤,总产308万公斤,新棉总收入1291.8万元,除去成本784万元,户均收入2648.65元;种植冬、春麦,正播、复播玉米30500亩,单产350公斤,总产1068万公斤,总收入1494.5万元,纯收入747.2万元,户均收入2524.7元,其他作物1850亩,总收入214.5万元。户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5173.35元。  相似文献   

3.
<正>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2008年,她5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尤其是2008年她管理的83亩棉花,总产籽棉5.23万公斤,单产630公斤,创产值29.3万元,年利润达到14.36万元。她就是兵团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勤奋学习为她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谈起农五师八十一团扭亏为盈,由衰变兴,职工全部脱贫,团场发生巨变时,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提起团长冯焰,正是他带领一班人勇于改革,把职工群众挂在心上,才使团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全团6.51万亩棉花,在遭受特大风灾的情况下,总产籽棉2402万公斤,皮棉单产140.5公斤,全团实现社会总产值18310万元,实现利润2170万元,劳均收入10747元,全团无一户职工亏损挂帐,并为410户职工进行了危旧住房改造,有264户  相似文献   

5.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6.
2月28日,笔者在农八师一五○团十二连采访曾多年被评为三学三比女能手的共产党员伏士芳。她对笔者说:她今年承包110亩棉花,籽棉总产43.5吨,籽棉单产396公斤,收入达8万多元,是一五○团十二连棉花单产最高的承包户。多年来,伏士芳在棉田辛勤耕作,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  相似文献   

7.
农三师四十二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森、牧业为辅,二三产业兼营的农业团场。全团总入口4532人,土地面积21.7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共有17个基层单位。该团坚持走“稳粮攻棉、套种小茴香、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发展思路。2005年,该团植棉2.6万亩,籽棉总产突破1100万公斤,皮棉单位152公斤;套种小茴香2.3万亩,收获茴香411吨;牲畜存栏1.58万头(只),肉类总产543吨;植树造林440亩,育苗面积70亩;种植苹果、红枣、香梨1000余亩,水果总产700余吨;全团已形成“棉花、林果、畜牧”三足鼎立协调发展的局面,庭院经济成为该团经济…  相似文献   

8.
曾从事棉花种植16个年头的农五师八十三团一连女职工刘建玲,已为国家生产棉花达240吨,2000年被评为兵团劳模。如今,她又因改造低产田而名震沙山垦区。 刘建玲去年承包一连二分支的一块地,种植了28亩棉花。这块地2000年由一个叫王爱军的新职工承包,由于王爱军缺乏种植技术,又不善管理,结果年底总产只有2.8吨,单产籽棉102.33公斤。王爱军见亏损严重就把这块地给扔了,这块地也从此成了连队的“老大难”低产田。善打  相似文献   

9.
农五师八十六团十三连一线职工党员丁武奎,2010年种植的74.7亩棉花喜获丰收,总产籽棉34吨,平均亩产籽棉456公斤.2010年除去生产成本,纯收入达到了22万元.这些年,丁武奎通过科学种田,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他是连队的"一面红旗",是大伙信服的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他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和汗水,播种希望,耕耘人生.2003年以来,丁武奎连续7年被团评为"植棉能手",多次被团评为"致富明星"、"先进生产者"、"五好家庭"等多种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劳模新传     
2005年10月12日,兵团农业局受国家农业部委托,组织12名植棉专家,到农二师三十三团九连鉴定高产棉田,谭德周承包的334亩棉花平均单产籽棉540公斤,引起一片哗然。其中67亩棉花亩产籽棉630公斤,刷新去年团场创造的623公斤全国记录,成了团场爆炸性新闻。谭德周1984年到三十三团九连打工,1988年因为勤劳能干,在民工中第一个被团场吸收为正式职工。这年他带着8个职工,揽下了无人敢包的24—3条田210亩“亏损田”。苦干一年,当年扭亏为盈,全条田第一次拿上了奖金。其后4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他上任二师三十三团八连连长两年来,用他那"三盆水"浇出了一个红彤彤的连队,浇出了一串串廉洁勤政、务实为民的坚实足迹。今年39岁的李宏彬当过工人、会计,后改行任副连长。2009年3月,团党委又把李宏彬调任距家30多公里的八连任连长。他心里更清楚:八连2008年遭受塔垦区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可连队5300亩棉花籽棉总产达到167万公斤,职均收入不足1万元,亏损户达到45户,造  相似文献   

12.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13.
农二师二十九团今年种植了10.8万亩棉花,预计棉花总产5200万公斤,为将丰收果实收回来,实现丰产又丰收的目标,最近,团工会有计划、分阶段  相似文献   

14.
龚效应是1999年从陕西紫阳县来农一师一团一连的劳务工,2000年承包了30亩棉花地,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有空就问。当年棉花单产380公斤籽棉。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掌握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特点和管理技术。2007年,团场土地固定承包,连队成片连块的土地都被职工承包了,只有45亩多弃耕地,由于土质太差,年年亏损,无人承包。龚效应  相似文献   

15.
吴慧君,今年28岁,来自“天府之国”四川。1999年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三连承包土地,一晃7年过去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承包的158亩棉花连续两年成为连队的高产田,2004年总产籽棉79224公斤,单产达到501公斤,纯收入9万多元。2004年,她被二十九团授予最佳植棉能手称号,被农二师评为群众性丰产攻关棉花高产达标个人。  相似文献   

16.
被农八师一四七团职工称为“棉花大王”的张丽英,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依靠科学技术,自1991年以来,连续13年包地无亏损,共生产棉花41郾6万公斤,创产值160余万元,上缴利润69万余元,先后盈利35郾7万元。2002年,她以73亩棉花单产籽棉381公斤的好成绩夺得了全连棉花单产最高个人的殊荣。她曾多次被团场授予“植棉状元”“科技致富能手”“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被农八师石河子市授予“三学三比”女能手;2003年被农八师石河子市妇联授予“种植女状元”荣誉称号;2004年被兵团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7.
敢拼才会赢     
农八师石总场四分场五连承包大户郭俊志承包了182亩土地并开荒地200亩,共种植棉花382亩,平均单产籽棉290公斤,总产112.7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丰收,每年都领到了48万元兑现款,成为连队拿到兑现款最多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代表与维护     
三十二团九件实事惠及农工2004年,农二师三十二团党委实实在在地为职工群众办了9件好事,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赞誉。投资1840万元,推广高新节水滴灌面积2.3万亩,使全团3.8万亩棉花单产籽棉457公斤。给职工让利524万元。2004年,给承包职工固定费让利20万元,规范土地亩上缴利费,减负31.8万元,规范农资价格,减负26.5万元,义务工减负21万元,税费改革减负30万元,棉种销售让利125万元,农业税减负50万元,农业保险减负110万元,棉花销售  相似文献   

19.
实施机械采棉,是促进兵团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和精准农业迈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棉花生产向“低成本、高效益、外向型、大规模”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几年的实践,对机械采棉的种植、采摘、清理和机具保养使用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令人满意的经济效果。现就机械采棉工作谈一些看法:一、实现机械采棉是解放生产力的迫切要求农二师三十二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达4.1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92%,籽棉总产17677204公斤,每年秋季人工采摘棉花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体力劳动。近年来,每年接受季节工4000多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金秋季节,农六师芳草湖农场五分场妇女示范园里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被农场职工传为美谈。余秀萍承包的53亩棉花,平均亩产籽棉367公斤;马桂荣承包的53亩棉花,亩产籽棉364.3公斤;孙吉霞承包的54.5亩棉花,亩产籽棉368公斤;女青年沈际萍承包的341亩棉花,平均亩产籽棉363.6公斤。 2002年,五分场女工委在开展巾帼建功活动中,为充分调动女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科技意识,她们树立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