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海东将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2岁当窑工,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黄麻起义,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卓越的军事家。他经历过百余次战斗,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痕。“徐老虎”骁勇善战的故事,不论在大别山、伏牛山区,还是在秦岭脚下、陕甘高原,都广为流传。毛泽东曾经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相似文献   

2.
《广东党史》2011,(11):21-21
共和国十位大将中,徐海东是出身最苦的一位,也是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人,在红四方面军中人称“徐老虎”。国民党政府把他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个人,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他从一个贫苦窑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级将领,走过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相似文献   

3.
徐海东找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的10位大将中,有一位出身最贫苦、在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大将,他就是徐海东。  相似文献   

4.
共和国十位大将中,徐海东是出身最苦的一位,也是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人,在红四方面军中人称徐老虎。国民党政府把他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个人,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他从一个贫苦窑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  相似文献   

5.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毛泽东曾称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本文献给读者的不是他传奇的战斗经历,而是他那两次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6.
苦窑工找党     
在我们共和国的10位大将中,有一位出身十分贫苦的大将,他就是在战争年代一家有38口人为革命牺牲,他自己在南征北战中9次负伤,全身留下17处伤疤,左腿为二级残废的开国元勋——徐海东。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一个世代陶工之家。徐海东小  相似文献   

7.
正徐海东是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党和军队卓越的军事家,曾先后9次负伤,毛泽东赞扬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最好的共产党员"。在其功勋卓著的军事生涯中,率领3000人左右近似"童子军"的部队独自长征,攻坚克难,辗转万里,胜利到达陕北尤为值得称道。1935年9月15日,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五军率先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中国革命实现转折的一幕,就在这一刻徐徐拉开。1969年九大开会前,毛泽东对与会代表说:"如果没有徐海东同志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先到达陕  相似文献   

8.
正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大将之一,我军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在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笔下,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神秘的人物。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他驰骋疆场,组织指挥了同国民党反动派和日军的无数次战役和战斗,打败了数倍于我之敌,威震敌胆,被誉为虎将。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徐海东将军高大壮实,面圆耳长,虎背熊腰,望之如泰山压顶。毛泽东谓徐海东将军:“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蒋介石视徐海东将军为“文明一大害”,曾发通缉令:“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当赏洋十万。凡击毙其他匪,当予适当奖励。”(《西行漫记》)后,徐海东将军入晋,阎锡山亦发通缉令:“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五万元。”徐海东将军闻之,自摸后脑勺曰:“阎老西不如蒋介石,太小气了。”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  相似文献   

10.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  相似文献   

11.
白砂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在白砂约见了傅柏翠。一方面表示对红59团的关心,另一方面是想在蛟洋创办红军医院。他在了解蛟洋方面的情况后,对傅柏翠说:“蛟洋一带赤色基地比较巩固,部队连续征战,伤员要有一个妥当安置,你回蛟洋选一个地点设立红军医院,将沿途染病和战斗中负伤的病员集中到一起治疗”,并将红4军沿途缴获的枪支交给傅柏翠武装地方赤卫队.并嘱咐其把伤员一并安置好。  相似文献   

12.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了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吸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同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所颂扬。  相似文献   

13.
徐海东,湖北大悟人,穷苦窑工出身。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他勇猛善战。屡立奇功,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疤;他的家族中有6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形成了一座罕见的家族烈士陵园。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第二位。然而,这位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群魔乱舞的非常年代,却再也做不到毛泽东多次对他的"静心养病,天塌不管"的嘱托……  相似文献   

14.
信仰的力量     
开国将军方子翼总结自己的人生时,写下“仰不愧天,俯不怍人”8个字。老将军经历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川陕苏区粉碎田敬尧“三路围攻”和刘湘“六路围攻”、四过雪山草地、河西走廊鏖战“马家军”等无数场险恶战斗,三次战地负伤,三次险些丧命。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奉命组建“第4歼击师”并首任师长,成为第一位率部入朝参战的空战指挥员。他率领的“空4师”第一个击落侵朝的美军飞机,击毙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由衷地称赞说:“他在中国人民空军的发展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5.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剑钧 《党史博采》2001,(3):18-20
当徐海东回答只看过《三国》和《水浒》,没看《红楼梦》时,毛泽东笑着说:“你算半个中国人。”徐海东在华中前线再次病倒后,毛泽东亲自发来电报,嘱咐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并获得了红色“特工王”美名。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李克农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是什么使他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又是什么使他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呢?关键在于他具有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8.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蒋介石为买他的人头悬赏10万。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是湖北黄被县(今大悟县)徐家赛人,祖上六辈都是窑匠。小时只读过三年半书,9岁开始学烧窑。当了9年“窑花子”,还当过放鸭娃子。1925年,他离开老窑,出走到武昌,先是卖水为生,而后当兵。卖水为生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9.
顾保孜 《湘潮》2005,(5):18-21
第一次“让官”:由团长改任副团长徐海东是一员出了名的猛将,在战场上,他常常挥舞着大刀率先冲入敌阵,战士们见了勇气倍增,敌人见了胆战心惊。后来“徐老虎”的威名也就不胫而走。1932年2月初的一天,漫天大雪,寒风凛冽,在河南潢川县附近的豆腐店一带,红四方面军与敌人展开了恶战。敌第二师、十二师、七十五师、七十六师等部共20多个团,从河南向红军压来。当时陈赓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师长,徐海东当时任三十六团团长。陈赓早就听说徐海东是一员猛将,特别能打仗,于是,他把徐海东团摆在敌人主攻方向。令徐海东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残酷,…  相似文献   

20.
李敏杰  赵仕枢 《湘潮》2006,(10):32-36
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郭鹏,被人们誉为无畏将军。1968年,毛泽东在北京接见新疆军区的领导同志时,曾紧紧握住郭鹏的手关切地问:“你过去多次负伤,现在身体怎样?”郭鹏回答说:“还好,请主席放心!”晚年的毛泽东仍然惦记着他手下这员身经百战、英勇无畏的虎将。郭鹏先后17次负伤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