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娜 《传承》2008,(18):92-93
宋庆龄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患难中与孙中山结为革命夫妻。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更是孙中山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和捍卫者。宋庆龄对孙中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为世人所崇敬和羡慕,不仅体现了她的爱情观,也折射出宋庆龄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也是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宋庆龄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患难中与孙中山结为革命夫妻.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更是孙中山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和捍卫者.宋庆龄对孙中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为世人所崇敬和羡慕,不仅体现了她的爱情观,也折射出宋庆龄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也是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春秋》2016,(5)
正民国元年,孙中山曾两赴山东,公开演讲和答记者问十余次。山东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实业兴国的思想,却深远地影响着齐鲁大地。1912年,袁世凯为制造与孙中山真诚合作的假相,多次邀请他赴北京共商国是。8月,孙中山应邀北上。21日上午,孙中山登上烟台港。在烟台驻留期间,他出席了烟台  相似文献   

4.
小彬 《八桂侨刊》2004,(2):55-5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推翻清朝,创建民国,奔走于香港、澳门、日本横滨和南洋等地宣传革命。那时,常有一位女性陪伴其侧,追随襄助他从事反清斗争。这位女性叫陈粹芬,她有着坎坷、流离、凄凉而功不可没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5.
宋庆龄名誉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早年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我国的人民民主革命的每个重要关头,总是她引  相似文献   

6.
陈友仁,祖籍广东顺德,1878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南部的圣费尔南多镇,从小接受英国教育。1912年初,他为响应辛亥革命,回国效力,先后当过交通部的法律顾问和英文《北京每日新闻》的编辑,随后创办了英文《京报》,后因抨击北洋军阀而被迫停刊。他随即离京南下追随孙中山,从此伴随孙中山左右。他不但参与了孙中山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活动,还常常担当孙中山的代言人。孙中山逝世后,陈友仁执着地坚持“三大政策”,成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 此文由陈友仁的儿媳陈元珍女士根据她的英文版新书《回归中国》写成,该书的中文版《民国外交强人陈友仁——一个家庭的传奇》于日前在香港出版。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0,(12):83-83
1912年辞去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转赴上海,此时的孙中山十分热衷实业建设,希望早日实现民生主义。在上海没住上几天,即就被黎元洪以副总统和湖北都督的身份函约访问首义之地武昌。  相似文献   

8.
欧丽娜 《传承》2011,(11):10-11
1925年以前,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助手、夫人在幕后全力支持着孙中山国共合作事业的进行。孙中山逝世以后,她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积极地与国民党新老右派抗争,维护着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她继续高举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旗帜,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此后也始终为着孙中山未尽的国共合作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我自横刀向天怒──孙中山先生在香港生活二三事李殿元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他一生的革命历程中,与香港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他立志“倾覆清廷,创建民国”的革命思想就产生于此;在他后来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也多次在香港开展革命活动。1883年7月,在...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与基督教的关系错综复杂。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家庭,丈夫孙中山又是一个热爱耶稣的人,按理她也应该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她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否认自己信仰基督教,甚至说孙中山也早已脱离基督教,晚年却又承认基督教教义对她的影响甚大。宋庆龄长期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内,其宗教思想绝不可能突变。本文从基督教教义及其社会功能、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关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是宋庆龄诞辰120周年。她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她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她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天津留有她光辉的足迹。1924年12月4日至3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在天津张园居住27天。期间,宋庆龄日夜守侯着病中的孙中山,并陪同孙中山和代表孙中山访晤了黎元洪;她在张园给美国和日本的友人分别写信,告知他们在天津的情况:1929年孙中山奉安大典时,宋庆龄又在天津有短暂的停留;新中国建立后,她非常关心天津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爱国主义的启示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与时代相应的凝重性。他生活在国败民困的近代中国,心中充满了爱国感情。在孙中山看来,"祖国不是一个空洞虚泛的名词,她至少具有地理、民族、文化、政治四大内涵。孙中山的爱国情感也主要倾注在这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山学社社员、《世纪》杂志副主编沈飞德副编审撰写的《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以下简称《民国第一家》)一书于2002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关孙中山亲属与后裔最完备,也是最翔实的专著。为此,2002年8月22日民革上海市委员会、上海中山学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了此书的出版座谈会。上海的孙中山研究专家和学者,孙中山先生的后人等40多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议由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马克烈主持,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达人、民革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项斯文、葛剑雄…  相似文献   

14.
刘小宁 《春秋》2011,(5):54-56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到上海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12月25日晚,孙中山在上海哈同花园连夜召集同盟会骨干开会,加快了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步伐。在这个会议上,专门讨论了民国国旗的制式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德坤 《求索》2012,(2):125-127
孙中山在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选举的思想基础、制度建设与操作程序。民国肇兴之前,他认为选举是现代社会中民众参与政治的一种途径,是权力合法化的来源。民国初期,选举移植中国,却在武人当政下发生质变。孙中山重新思考选举所必备的社会条件,创立了直接民权学说,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普选原则,设计了具体的操作程序,这意味着其选举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他对选举的探索与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今天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仁尧 《北京观察》2006,(12):43-43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的危急时刻,孙中山先生点燃了"倾覆满清、建立民国"的第一炬火把,使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7.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叫中国十三年的革命,完全是失败"。并指出俄国所以能彻底成功,是因为有一支革命军,中国辛亥革命后,"只有革命党  相似文献   

18.
《传承》1995,(2)
1951年4月:宋庆龄捐献巨奖宋庆龄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上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13年她从美国留学回国,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1915年10月与孙中山结为伉俪,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她广泛宣传孙中山的学说和联...  相似文献   

19.
黄健 《今日广西》2008,(13):24-25
上午从酒店出发,参观台北国父(孙中山)纪念馆,茶色瓦片的大屋檐,每面100米长,14个柱子,是蒋介石执政时代建造。旁边是中山公园,为纪念孙中山修建。拾级而上,大厅内有孙中山雕像,五个卫兵行礼步值勤换岗,伴随着音乐,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大厅。二楼东侧大厅有孙中山图书馆、阅览室,两侧有纪念品商店。一楼东侧是孙中山事迹陈列展览,分为“读书救国,组党建国,革命起义,建立民国,三民主义,民主宪政”六个阶段,体现了国民党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  相似文献   

20.
正褚辅成(1873—1948)是九三学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笔者搜集的褚辅成史料中,有一份《民国名人录褚辅成》,这是1925年褚辅成53岁以前的履历,照片应是辛亥革命后担任民政长时所摄。西装领结、山羊胡子,英俊潇洒。名人录中介绍褚辅成的简历从前清附生、留学日本,一直到1924年的省自治法会议主席乃至1925年善后会议会员。大约分为四个阶段:1904年留学日本到辛亥革命后任浙江民政司长;从民国二年出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到辅助孙中山广东护法;从孙中山当选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