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山西农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84年比1978年粮食总产量增长29.4%,缓解了长期粮食短缺的巨大压力,绝大多数人民过上了温饱生活,干部和群众都喜气洋洋,热烈拥护农村改革。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粮食三年减产。虽然灾年基本上无灾象,农村经济总体上是继续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粮食减产幅度较大,重灾区缺粮,城市食用油、猪肉、禽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制订“七五”计划,振兴农村经济,一个值得十分注意的大问题,是加强农业基础,重视粮食生产这一战略重点。这是当前民族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商品生产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值得我们着重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怀化民族地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族人民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种田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如通道侗族自治县一九八二年,粮食生产有了新的突破,总产量达到15025万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一九八一年增长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八五年起,我国农产品收购方式由国家统购派购改为实行市场调节(包括市场收购和合同定购两种方式),这是继一九七九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的农村第二次大改革,本文试从现代控制论的反馈原理来分析实行这一改革对农业生产的优化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进行第一次经济改革(一九七九——一九八四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取得显著成效。为了适应和促进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一九八五年起农村进行第二次经济改革。其主要内容有: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积极发展农副业商品生产,等等。当前及以后若干年内,国家将采取哪些重大措施,以保证实现上述任务呢?它的前景如何?最近,本刊农业记者刘臣烈就这方面的问题特地访问了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09,(8):62-62
陆学艺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1978年至1984年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初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初步解决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长期短缺的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大大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但自1980年中期以后,因为农村第二步改革没有跟上,农村形势时晴时阴,变化不定。总结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中下旬,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今后农村工作任务,确定了一九八五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新任务和指导思想,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好。从今年起,我国农村生产将转入“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新轨道。国家除个别品种外,不再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次会议确定的重要经济政策还包括:农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经过五年来贯彻实行调整和改革的方针,正在稳步地向前发展.从一九八一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目前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前三年计划执行情况,总的说来是良好的.五年计划规定的一九八五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指标,已提前两年在去年年底达到了.农业在连续四年增产的基础上,去年又获丰收.“六五”计划规定的一九八五年粮食、棉花的产量,去年都已达到并超过.去年全国能源总产量以及化肥、硫酸、钢、钢材、水泥等工业品的产量,也都提前达到了一九八五年的计划指标.按照“六五”计划的要求,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应增长百分之四,从一九八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一九八五年的七年中,无锡农村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新格局,农村开始出现了各业协调发展、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局面。一九八五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一百九十三亿二千六百万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五。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郊区农村乡以下工农业总产值为一百零二亿四千万元,其中乡镇工业(含小工业)九十二亿五千万元,占百分之九十点三三。全市涌现了四十三个亿元乡,十一个二亿元乡(工农业总产值)。乡镇工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农村各业全面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尤其是1994年,全省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首次登上250亿公斤的新台阶,乡镇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蓬勃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49.9亿公斤增加到1998年的157.5亿公斤;人均占有量由1978年的275.6公斤上升到1998年的669公斤,在全国排居第三位,当年提供商品粮80亿公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区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粮食生产和流通中的一些问题也明显地暴露了出来,诸…  相似文献   

11.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一九八五年的审计工作。一九八五年是审计署建立的第三年。这一年,审计机关在机构基本组建起来以后,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到了开展审计监督上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审计工作。一九八五年三月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期间,赵紫阳总理指示,经济越是搞活,越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审计工作是加强管理和监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七月,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2.
深化改革加快农村牧区市场建设步伐天莹改革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区农村牧区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粮食生产达到自给之后,1992年粮食总产量达104.68亿公斤,人均粮食跃居全国第三位,畜牧业获得了...  相似文献   

13.
<正> 分析研究农村资金构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办法,对于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经济、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资金构成因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农村资金来源主要是由自有资金、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三项因子构成。由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的相互摩擦和经济政策的相互钳制,使得粮食生产中的资金供需矛盾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发展速度。仅以地处江汉平原的监利县为例,“六五”期间,全县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15.9%,而“七五”  相似文献   

14.
在普遍实行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其他政策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民族地区商品生产的发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物质基础,多种经营因此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联合经济,有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联合,城市与农村的联合,农民与国营企业的联合。家庭承包责任制和联合经济,这些都是适合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能够促进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南省抓住中央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机遇,始终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加大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6年,在湘南、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区粮食总产由八○年的8.2亿斤,增加到八六年的8.89亿斤,六年间全区共生产粮食53.04亿斤,提供商品粮19.31亿斤,商品率达36.40%;人均年生产粮食1716斤,提供商品粮636斤。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发展林牧渔业,兴办乡镇企业,使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由八○年的17593万元,增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机会成本下降和缺乏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机制是我国粮食生产自一九八五年跌入低谷后,又两年减产两年徘徊的主要原因。而现行的“三挂钩”和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粮食生产萎缩的局面。作者在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利弊得失之后,提出了用“财政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的分散风险机制,来补偿工业品价格上涨给粮农所造成的利益流失;还提出了采用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投入补偿为特征的“新型土地制度”,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邹进泰 《政策》2005,(2):11-13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在新的一年里,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少新课题、新挑战。 1、我国粮食生产局面依然严峻。2004年,尽管粮食产量与2003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与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996-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达到5亿吨,2000-2003年平均产量只有4.5亿吨,减幅超过5000万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二是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国由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农村经济会议精神,加大了农村改革力度和工作力度,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良好势头。粮食生产连续几年获得丰收,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我们吉林省也是这样。但是也应该看到,农民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增长还是比较缓慢,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粮食问题,现在农民普遍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今后农村粮食市场管理,杜绝投机,支援生产,本会决定在1957年度的粮食统购统销结束以后,所有各地国家粮食市场一律不再恢复开放。但由于主、杂粮的生产丰歉和群众的计划节约用粮情况不同,地区与地区,户与户之间仍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新的粮食余缺的现象,部分余粮还需上市求售和在社内调剂;同时,农村为了生产需要和生活习惯,对粮食品种之间的调剂,仍有迫切要求。为了照顾群众生活,尽可能的帮助群众解决粮食品种调剂方面的困难,本会特依据国务院1957年10月11日"关于粮食统购统销补充规定"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