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     
《南风窗》2008,(1):6-6
税改:要找个合理的支点(2007年12月下《分税制走到十字路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税收,就是经济社会的杠杆,也是社会再分配的杠杆。不同的支点,决定了不同的结果。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也由此引发了"分灶吃饭"后中国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以下财政的窘迫状况。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分税制十多年,中央财政持续大幅度增长,地方财政赤字日趋增大;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重要来源,社会贫富  相似文献   

2.
转移支付何以解救县乡财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中央买单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老话题了。有一段顺口溜在基层政府颇为流行:“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市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拆东墙补西墙,乡镇财政哭爹叫娘。”这段话在说明各级政府财政状况的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不是因为收入减少了,而是因为中央“拿走”的太多了。这主要是指自1994年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按照固定的比例(75%)上收了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增值税(国税),留给地方的是一些规模较小、征收成本较高的小税种(地税),前者被叫做“西瓜税”,后者被叫做“芝麻税”。十多年…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及世界军事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表明 ,美军自 2 0世纪 90年代推进的军事革命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通过军事革命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军事转型” ,美军已经将其技术优势真正转化成了能力优势和决策优势 ,使其军事能力与以往相比又有了大的跃升 ,不仅具备了打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而且确立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军事优势。像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爆发的历次局部战争一样 ,伊拉克战争也将极大地促进美军新军事革命的进程 ,加快其军事转型的步伐 ,进一步拉大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军事能力差距 ,强化其世界军事霸主地位 ,并对世界军事格局和大国军事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各级政府重分财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之已有10年的分税制大大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这在去年的SARS危机和今年的宏观调控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中央主导型”的改革取向,客观上加剧了地方治理困局。尽管中央已经采取诸如逐步取消农业税等措施改善民生,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改“市管县”为“省管县”等制度性变革的呼声仍不绝于耳。由于呼声仍然存在争议并涉及到整个国家的体制,因而在2005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各种社会问题的压力会促使各地出台一些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措施。首先要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其次,在税收立法权主要集中于中央的前提下,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第三,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级次。如果说,上次税改主要是在税权上做文章,这次税改的核心则是较为全面的税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最大的竞争莫过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当代高收入国家的财富是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只有制造出优质人,才能由优质人制造出优质产品。●美国能成为世界首富,不仅在于它打赢了军事战,更在于打赢了人才战。●在一个“学习的年代”,谁的学习能力好、速度快,谁就是赢家。  相似文献   

6.
程默 《南风窗》2008,(19):69-71
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退化为"房地产商的附庸"。这一局面的形成要从分税制说起,因为分税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而最新的财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朝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方向演进,反而在"强干弱枝"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即将收官,中国经济态势引人关注———202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5%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回升态势。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如何把握中国经济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指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读一本“报纸评论选粹”,尽管里面的文章都发表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却也大有令人不忍卒读者。想想这些文章还是“粹文”,不能不对报纸评论的“生命力”忧心。 有一篇“粹文”,题为“90年代人爱人”。这文章先是对“50年代人帮人……80年代各人顾各人”的顺口溜引用一遍,接着就说到,90年代如何呢,“90年代人爱人”。 如今90年代也快过完了,“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还在唱着。只是爱的理想虽然可贵,社会毕竟不是理想国,“形势总起来是好的”之余,有着“治安形势严峻、腐败现象蔓延、工程质量恶劣”等绝非不大的问题。90年代到底如何,我尚无能力归纳,但要以“人爱人”定论,不也过于牵强了么? 我注意到“人爱人”定论,作于1991年,其论据则是当年华东大水中“领导哪里灾情最严重就到哪里,体现了人民公仆爱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科研与技术开发、设计、施工、物资供应、器材生产、工程咨询、建设监理为一体的大型技术密集型集团公司,曾获得国家“鲁班奖”、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和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称号。近年来,该集团公司工会坚持全员参与、规范管理、强基达标,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电气化铁路建设任务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de中国     
《南风窗》2003,(13)
50多年前,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多少国人为之慷慨泪下。另一位诗人不久则有“时间开始了”这样的献辞,语出赤诚,毫无矫饰。 而我们知道,对于人类而言,幸福不会一蹴而就——因为人的成长,人的解放,人的成为“独立的存在”,“完整的存在”,需要具体、坚韧、持久地争取。而从一种限制状态下解放了的人,又将产生新的解放需求,永无停顿之时。 如果说,1949年,中国人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三座大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取得“站起来”的资格;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人最大的成就,是解决了民生亦即温饱的问题,使中国人得以“站稳”在国土上;那么,跨入21世纪,中国人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正在于人民各项具体权利的完全确立、完全实现、完全保障。唯此。“人”才能迈开脚步,自由行走、自由思想、自由创造,属于每个公民自己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人的中国——我们要以敏锐的眼,重审公民与国家间的关系。 人的中国——我们要以结实的手,构造一个能充分保障人权的现代国家。 人的中国——我们要以温热的心,实现这片国土上所有人生存境界的向上提升。  相似文献   

11.
对西方媒体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及部分政客、文人,大肆炮制、鼓吹“中国威胁论”,不时掀起阵阵反华舆论浪潮。自1992年至1999年秋,他们先后抛出几百篇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文化威胁论”等文章、评论和讲话,把中国诬蔑为“新的邪恶帝国”,是具有“好斗行为、正在崛起而且容易激动的  相似文献   

12.
私有化的基本原理20世纪80年代国有工业私有化的最初提议通常是一种对“国家财政危机”的实用主义反应——萧条使税收减少,从而给政府带来财政压力,失业迫使救济金和社会保障支出上升。出售盈利企业中的国有股份,然后再出售整个国有企业,可获得大量资金,从而解决政府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3.
“市管县”昔日辉煌 目前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市管县” 体制是于1 983年在江苏首先付诸实施 的。 由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 “代管”县域地区能否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取决于中心城市够不够大,二取决 于县级区域自发工业化的能力够不够 强,三取决于中心城市本级财政与县 级行政区财政的差距是否合理。 正是改变了先前人为制造的城乡 分离、市县分治的体制,苏南地区的 城市工业才得以顺畅地向农村辐射, 初步形成了城乡互动、以城带乡的格 局,为经典苏南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制 度保障。 苏南地区中心城市过于密集,苏 锡常镇4个省辖市(俗称“地…  相似文献   

14.
1月23日下午,记者受邀参加中、韩两国有关方面的一个工作协调会,协调议题为“如何尽快在驻华韩企中推进‘OK-TEST韩语职业能力教育’”. 与会各方就韩国芯片龙头企业“海力士”在无锡组织中国员工进行韩语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在驻华韩企中对中国员工进行“OK-TEST”韩语职业能力教育,能让员工不出国门实现自身能力的“国际化”,以最少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打破员工就业“国家门槛”,实现人才跨国流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基督教右派”的追随者来源于“福音派”的环境中,即那些把传播和宣示福音当作核心使命来看待的信徒。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反对新社会运动的抗议运动,80年代末,他们以政治性的公司或者各种组织和团体的名义进行活动,90年代,“基督联盟”活动特别活跃。基督教右派主要有两种政治策略:对共和党领导委员会进行“渗透”,在地区、州和国家三个不同层次为保守阵营候选人进行选民动员。在30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基督教右派经历了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加强了其组织结构并且扩展了它们的策略,与其初始阶段相比,它们现在更能成功地吸引成员、保障稳定的财政来源和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严肃的“行为体”角色。尽管如此,迄今它在实施其政治社会议程上仍没有取得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初日本当时的财政大臣盐川首先提出人民币应升值的主张以来,迄今两年,这个话题始终未尝冷却,对中国政府而言,所面对的来自国际各界的压力似乎还一波强过一波。目前美国国会虽未将中国列为“操纵汇率的国家”,但也等于是判了个“死缓”,6个月后再说。  相似文献   

17.
陈萍 《台湾研究》2004,(1):41-48
“财政为庶政之母”。财政预算是镶嵌或根植于社会之中,与全民的福祉息息相关的。财政恶化不仅削弱当政者的执政能力,亦可能是“所有的社会不幸之根源”。陈水扁上台执政短短3年多,台湾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债务滚雪球般地急速累积,除了许多破坏“财政纪律”的不良示范和代表理财施政能力差劲之外,无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文化外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国际展望》2011,(2):73-89
世界博览会因其“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而享有美誉,是开展文化外交,寻求同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各国推动文化外交的重大机遇。上海世博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下设立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一副主题,致力于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历时半年的世博文化外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对话,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从事文化外交的能力,对于未来中国与世界更为深入的良性互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法理台独”的“国际法形态”是台湾当局借助“条约”和具有“准条约”性质的“非官方协定”等规范形式,为其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法效力,臆造“台湾国家形象”的各类活动的总称。“国际法形态”的发展历程可分为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前的前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的起始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发展阶段。在前导阶段,台湾当局形成的“正式外交关系”和“实质关系”的并行模式为后续“国际法形态”的起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存策略”和“政治印象”;在起始阶段,台湾当局放弃一中原则,在相关规范中不再反对“双重承认”,转而谋求凸显台湾的“国家属性”;在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国际和两岸形势,台湾当局推动“国际法形态”的重点转向树立“台湾国家形象”、深化“实质关系”、以“域内法”弥补“国际法”不足等方面。总结其变化趋势可知,围绕“存在证成”这一逻辑主轴,台湾当局先后采取“中国代表权”“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三种博弈策略。可以预计,台湾当局未来可能采取“以实补名”“超越主权”“以小博大”等策略,继续推进“国际法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战略性的统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思维模式,是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在二十大报告的恢弘画卷中,“统筹”26次被提及,纵贯报告始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战略部署和强大的战略统筹能力。一、新时代中国战略性统筹工作的伟大成就与重大贡献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时候,4次提到了新时代中国的战略性“统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