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梁公卿 《实践》2002,(10):11-12
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目标的提出和进程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25个,其中有15个是世居少数民族.在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从云南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近几年来,我省一直在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   ……  相似文献   

2.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连接东南亚及南亚国际大通道一起,构成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目标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和云南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和民族特点,体现了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个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最终目标是把云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强省,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必须自觉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推进,在创新中发展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修松 《江淮》2012,(5):8-9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安徽实际,提出大力建设文化强省,将文化强省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省委九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张玉祥 《实践》2002,(8):30-3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曲靖市建设民族文化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要求,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促进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第四部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还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专门章节列入大会报告的第七部分,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党对此有了更加自觉的认识。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民族文化的根是万万不可少的。斯大林在论述什么是民族时有一段名言,他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相似文献   

7.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中共云南省委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目标,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云南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云南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云南的具体实践。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指导和支撑。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  相似文献   

8.
俞思念 《学习论坛》2005,21(6):16-19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文化力”的崛起,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我们也是一个新事物,只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其规律。关于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我们的探讨当然是初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从文化的世界视角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必须进一步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文化建设;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中借鉴和提升民族文化的优秀品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族文化的再生产;必须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置放到全局的高度;必须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大视野中看到民族文化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标和思路     
梓夫 《支部生活》2007,(3):26-27
省第八次党代会把“建设开放云南”确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奋斗目标,指出“云南经济要有大发展,必须在开放上有大作为”。这是省委基于云南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指明了云南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未来几年,云南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有力的举措,巩固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建设开放云南,就是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地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不断拓展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完善,成为西部最具发展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少不了民族文艺精品的打造。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大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佳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讲话精神,贵州省民宗委通过具体承办第六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掀起学习十九大、宣传十九、贯彻十九大精神新高潮。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特色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省委书记孙志刚多次要求要  相似文献   

11.
用三年时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活动,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中全会再次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省财政厅根据省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学习活动的安排意见》的精神,结合厅机关的实际,精心组织,讲求实效,把“双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通过三年系统而又有规划的“双学”活动,使全厅党员基本把握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重温并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在增强党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 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当中央、省有关“双学”的精神、通知传达到厅党组时,立即引起了厅党组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在当前全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党中央立足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形势,着眼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既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吉林省省会,长春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建设“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思路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足率先,加快发展为此,要努力做到“六个必须”:  相似文献   

13.
殷欣 《支部生活》2007,(6):19-19
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但是,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特别是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社  相似文献   

14.
山东是中国的旅游大省,在旅游开发建设上,已明确提出了“五个突出”的思路,即突出挖掘、突出组合、突出配套、突出高起点、突出名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中也提出:“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注重历史文物古迹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创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市。”并且明确强调,要“走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路子。”因此,进一步发挥并且创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发展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济宁在鲁西…  相似文献   

15.
秦光荣 《党建》2012,(2):20-21
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云南要在新一轮文化建设大潮中不落伍、不掉队,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15大对这一理论的新概括、新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十五大创造性地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一科学概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内涵作出科学界定。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赵金 《党建》2012,(5):20-2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强劲动力。云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就是以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为目标,抓住机遇,突出新特点,创造新优势,构筑新高地,努力在精神塑造、文化建设、政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走出新路子,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朱孟才 《新长征》2012,(2):14-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将其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联动考量,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任务。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牢牢把握吉林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实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为首的“六项工程”。  相似文献   

19.
顾浩 《唯实》1997,(11)
一、进一步提高对建设文化大省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建设文化大省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意去年10月,省委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之后,在省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这个奋斗目标.建设文化大省,是江苏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现代化建设整体推进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很快,社会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从总体上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1994年底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小康,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强调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十分强调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同时,建设文化大省,也是分析我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商务厅,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税局等省直机关党组织,特别邀请省委党校、省社科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党的十八大代表,具体生动地宣讲十八大精神。宣讲中,主讲人针对十八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党的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