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法律文本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大量中文法律文本也被不断地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本。由此,法律文本翻译的失真问题成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少有人关注法律解释学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虽然法律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之间具有共同的渊源。法律解释理论对于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中正确理解原文本意大有裨益,将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等方法运用于法律文本翻译中,有助于化解法律翻译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辰 《法制与社会》2010,(31):290-290
解释作为当今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式,在不断的被讨论和研究,可以看出,对于解释的讨论意义重大。解释在广泛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很普遍的存在,不管是法律本身,还是法律解释,还是学术讨论。在本文中,将提及法律解释的一些基本问题,正当性和有效性的讨论,以及对于法律解释理论讨论的一些疑惑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的法律建构及其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别等级是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由男权文化不断解释与不断塑造的结果,社会性别这一概念是探求这一原因最好的分析工具。原初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成为家庭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分野。在公共关系中,男人在自利心的驱使下渐生平等的要求,并在平等诉求下形成法律;而在家庭关系中因为亲情而使平等与公正成为多余。由于女性并未参与公共关系中的法律建设,致使性别平等既不能在公共领域中得以表达,也不能在家庭关系中得以体现。最终,法律认同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并在这一基础上建构起了性别等级的社会模式。而代表男权文化的法律理论也极尽"科学"之能,不断地掩盖和强化性别社会化的实质,尤以社会契约论为最。社会契约论以法律为公民同意之结果而使法律披上了公正的面纱,却因为无视女性没有成为契约主体的事实而沦为掩盖社会性别的帮凶。即便是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也因为无法排除性别的先天知晓而成为法律平等与公正的神话。虽然,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在许多理论问题上存在着针锋相对的观点,但在制造并掩盖社会性别上也成了同盟军。法律与法律理论的紧密联系与有机配合终于迫使社会性别及其等级模式在法律中立的旗帜下不断地得以演绎、建构和强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提出了法律制度变迁的三大理论预设,即法律变迁的渐进性、法律变迁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法律变迁过程的博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法律变迁的过程分为停滞、创新和均衡三个阶段,并分别加以研究。最后,文章认为,法律变迁过程实际上就是法律停滞、法律创新和法律均衡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中国的法治转型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现代早期的政治与法律理论中,维柯对于国家理性与万民法观念之间关系的论述颇为特殊。他将国家理性界定为正当国家理性,并将之视为万民法概念得以生成的前提。在正当国家理性观念的基础上,透过"真理—事实—确定性"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神意的指引下,万民法概念的逻辑构造得以展现于诸民族和诸国家的普遍历史进程中,并且反复不断地出现。维柯坚守古典的政治与法律传统,反对现代意义上进步的政治和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6.
略论刑事诉讼与犯罪构成樊凤林一任何一门法律科学,在强调研究它的实际应用理论的同时,又必须强调研究与发展它的基础理论,这是法律科学本质属性及其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任何一门法律科学不断富有活动和开拓性及科学性的重要动力。有人认为,社会基础理论是着重从理论...  相似文献   

7.
黄蕊 《法制与社会》2012,(25):10-12,15
"信仰"本身不是法学上的概念,但是在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法律信仰被越来越多的法律实践者甚至法学理论界所推崇。本文通过阐述法律信仰的内涵,法制与法律信仰的关系,强调了培养和提升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分析了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如何培养和提升公民法律信仰的对策,以期更多的人能够自觉的将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自觉自愿的服从法律,实现真正的法治,使法治不仅作为一种治国方式,更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陈媛 《法制与社会》2014,(32):223-224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在中国有许多高校开设有法律课程或者是与之相关的课程,且理论教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不足之处是实践模式仍需不断探究,以下将从"完善高校法律实践教学课程";"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大学生法律团队";"开展大学生法律诊所式教育";"开拓社团法律情境模拟体制"这四个方面,以《劳动合同法》为例,对法律实践模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展开,法学研究的理论思维正在不断拓展。法律文化问题近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即是一例。众所周知,传统法制建设理论仅仅注重研究立法、司法、守法等问题,法律文化理论则远远超越了这一层面,将探索的视野投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深层的社会结构之上,对那些潜移默化地制约和影响法制建设进程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10.
仲春 《政法论丛》2009,(3):54-60
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确立了建立在效果原则基础上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效果原则确立了国家管辖权行使的法律前提,但容易带来法律冲突。我国应不断完善反垄断执法程序,将效果原则与合理原则配合使用,积极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开展反垄断执法合作,并不断深化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