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业集群视角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吸引产业转移;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服务;改善产业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重要言论     
《江淮》2010,(4)
<正>全力打造承接创新两大引擎◎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战略任务,把承接转移与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在承接中转变,在创新中转变,不能让今天的投资成为明天的包袱。当前,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基础承载力;打造承接平台,抓好集中区建设;优化政策环境,搞好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3.
政府要退出和转移部分市场管理职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政府退出的这部分职能由谁来承接,众说纷纭。非政府组织是社会自治力量的代表,它有能力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由于政府自利性的存在,以及社会资本分布的不均衡,加之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困难重重。解决途径有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提供必要空间;积极培育社会资本,为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提供文化支撑;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为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怀化经济社会发展中难得的历史机遇。鹤城作为怀化唯一主体城区,应该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科学承载、争创示范,力争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在承接上做文章。近年来,鹤城区委区政府依托区位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初步走出了一条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承接总量不断增加。从转移的类别看,共承接转移产业(项目)141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从转移地域来看,承接长三角16个,珠三角11个,京津冀22个,成渝城市群13个,其他79个;从产业转移带动生产要素和服务机构来看,引进资金36.52亿元,引进科技人才448人,企业家1人,高级管理人才47人;引进研发机构8家、专利服务机构8家、教育培训机构2家、工业设计机构1家。承接载体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指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其调整是一种产业流,也是一种财富流。但产业承接不能是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复制,不能有“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心理,而是要在承接中提升、提档;产业承接也不能是平面和简单的承接,而是要在取舍中承接、在承接中创新。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找准并结合自身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一、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主体更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动力源",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器"社会组织通过不断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公  相似文献   

7.
朱读稳 《江淮》2011,(5):3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庆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将坚持科学承接、合作承接、配套承接、创新承接和绿色承接,在承接中转变,在转变中提升,在提升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0,(12)
<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准实施,为池州提供了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示范区建设为新起点,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的转移与承接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经济系统。本文尝试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下构建产业转移-承接的控制模型,并运用浙江与中部6个省、西部6个省2007-2011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纺织产业的转移与承接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之间是否进行产业转移与承接,除了取决于两个区域的产量系数和资本效率系数外,还与技术进步指数、生产力指数以及技术转移相关;根据技术转移的上、下限可以确定产业转移和承接的边界,存在可行、不可行和不确定3种边界;实证分析发现,浙江与新疆、安徽、江西、湖南和河南之间进行纺织产业的转移和承接可行,与青海、甘肃之间不可行,与陕西、湖北、重庆、内蒙古、山西之间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0,(7)
<正>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建设皖江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对促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0,(2)
<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资源和要素集聚等多方面优势,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和主要支撑,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按照梯度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只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即将丧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其必将使欠发达地区陷入"承接--落后--再承接"的窠臼,不仅难以真正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江西也难以实现中部崛起.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和苏州模式等典型产业承接模式告诉我们.承接区域以政策制度化、创新网络化、人才本土化和资源优势化,充分利用区域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竭力延纳和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江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承接热地应在承接理念由梯度承接向顺势承接更迭的基础上进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指引下,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力量;承接产业转移是落后地区完善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发展差距的难得机遇和重要途径。近日,宁夏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被确定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等九个示范区之后的第十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10,(2)
<正>东风劲吹,春意盎然。2月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全面动员和部署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我省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进入不断加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其产生的效应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要。目前,由于受区际产业转移实践的限制,关于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将基于比较优势和基于空间集聚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对"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和"承接能力"的内涵进行新界定,形成以承接能力为基础,以承接规模、承接类型、承接根植性等要素为作用路径的产业转移效应理论研究框架,提出提升产业转移效应要从提升承接能力、扩充承接规模、选择承接产业类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令人倍受鼓舞。芜湖将按照《规划》定位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体制,加快承接,增强"核"动力,当好排头兵,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对兵团目前产业承接实践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兵团在跨越式发展中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实现有序承接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实际,实施积极的产业承接战略,强化自身发展能力,紧紧围绕特色和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障碍与不足.以“承接→转化创新→提升”培育内生动力,切实提高产业承接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兵团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后劲,进而推进转移方和承接方构建产业优化、优势互补的互利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8.
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机遇,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找准承接方向,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大力发展产业——雅安的出路日渐明晰。  相似文献   

19.
<正>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第十年。十年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加强产业深度协同、高标准建设重点承接平台、强化产业协同创新、统筹推进承接疏散和产业转移工作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20.
江西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毅 《求实》2002,(10):14-16
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 ,江西要使承接产业转移不断跃上新台阶 ,应当做到 :要把江西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基地作为战略目标 ,必须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上下功夫 ;要以服务业作有力支撑 ;对跨国公司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