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民政》2010,(7):58-58
趴在墙头羡慕别人 日子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爸爸妈妈已经走了两年。 记得那年春节过后,妈妈红着双眼对我说,她和爸爸要出去打工,赚好多钱,给我交学费、买漂亮衣服和文具。我一听很快就要拥有让小伙伴们羡慕的衣服、文具了,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完全没有想过爸妈离开之后,我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后来他们真的走了,我才越来越感觉到好想他们,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我生命中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是在四川大地震的救灾第一线,党组织批准我的入党申请。今后,我的一生属于党、属于人民……”这是5月26日晚,仁济医院赴川抗震医疗救援队临时党支部在成都市为被批准“火线入党”的该院医疗队队员冯宇、刘箐举行庄严、隆重的入党仪式,他们俩含着热泪,表达的真情和誓言。  相似文献   

3.
触动     
第一次靠近他们是在来保安公司第一天,正赶上班队长培训结业汇报表演。面对他们整齐的队列,矫健的步伐,威风凛凛的气势,纯真的笑脸,当时就被他们所感染。好威武的队伍,这样近似军人的气质竟是来自身着蓝色制服的保安员吗 ?我和他们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好多。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这些纯朴的保安员,他们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勇敢机智的一桩桩感人事迹,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   在一次下大队和队员谈话时,一位队员讲他自己干保安的历程,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说:“以前我干过两年保安,家里…  相似文献   

4.
牛津是一个大学城,读书人多,并不奇怪。令我深感好奇的是,在牛津,很多人一直执着地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不少牛津人坚持认为,只有这种掂着有分量、翻着有声音、闻着有墨香、看着不伤眼、读着有营养的文字纸张集合体才称得上是“书”。在牛津的日子里,无论乘汽车还是坐火车,总能看到有人在读书。甚至有一次在基督教会学院门口的候车亭,我竟然看到整齐地排着一队的老老少少的读书人,他们似乎不是在等车,而是在等着进阅览室。  相似文献   

5.
白水 《人民公安》2012,(11):52-55
我忘不了玉树的美丽。也忘不了玉树震后的景象,当然,我更忘不了特警兄弟们在那特殊的日子里所经所历。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使我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无能为力的自然灾害面前。永远闪烁着光芒的,就是伟大的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刘艳 《中国减灾》2012,(2):28-28
在都江堰的分分秒秒都不会空然滑过脑际,每个场景、每种声音,郜着笔墨于心间。如果说在那里的日子,我的心在缓缓地把各种地震相关事件记录在案的话,那么回来的日子,那些事件在我心里留下的影像便开始浮动,开始活灵活现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十月的凝思     
十月了,十月让人想到收获,想到飒爽的风,想到红叶,想到生活中的一个个圆满。十月该是让人们庆贺的日子,然而也是让人们思念的日子。一片叶子落下了,一群叶子落下了。一棵大树的生长,需要无数的叶子的飘落,金黄或者鲜红铺满了厚实的沃土。在某种象征里,如果大树代表国家、社会和生活,叶子呢,不由得不让人想起那些因公殉职的中国警察。在共和国第52个生日里,我以大树的名义,向他们致敬。风张扬着他们为这大树所付出的每一个日夜,每一片绿阴直至热血。人民不会忘记。且知道,在他们落下之后,更多更新的叶子会重新簇拥而起。因…  相似文献   

8.
前些日子,笑星侯耀文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媒体已报道了一番。近日在和几位干部聊天时,我又听他们提起这件事.感慨人生无常,对冠心病也紧张得很,他们问我:“这个冠心病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9.
正我用心听着,听着这些微笑的声音,迎来2019年。年说,欢迎我吗?我回答,年,不是一直都在吗,与日与分秒同在。一个"不小心",日子总滑动地让年跑来跑去。家里的物件悄悄地在更不适合堆放的角落,滋生,很想问问他们:"感觉拥塞吗?"也许他们相倚着,感到更温暖;我却不得不认为亏待他们,没给出具有美感的位置安放。例如,前阵子刚买的企鹅布偶,圆呼呼的头与身体,  相似文献   

10.
娴子 《今日民族》2013,(1):30-31
西双版纳,世世代代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民族,他们过着简单的日子,也简单地看待日子。就在这些简单的日子里,他们创造着生命,创造着生活,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技艺。傣锦到过西双版纳的人一定都见过傣锦,"小卜少"的筒裙上,"猫多丽"的筒帕上,傣家竹楼的床单、被面上,宾馆内墙上的装饰画……它色彩斑斓、风格古朴,极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童年时,我曾是一个只能每天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儿,我的父亲和母亲很少给我买糖果和玩具,而给我更多的是精神关怀。他们让我自己学着读书写字,让我读家里书架上的书,也给我买过和借过很多书。在自学的日子里,书是我的老  相似文献   

12.
张国焘之死     
1949年冬,一个寒冷的日子,张国焘携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离开台北,来到了香港这个既非共产党又非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在张国焘看来,这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他对友人谈起他离开台北的原因时,这样说:“住在台北麻烦,国民党不时找我出反共的主意。并不是我怕共产党,不敢出主意,只是我出的主意,他们执行得非驴非马,共产党把这笔账记在我的头上,划不来。”这或许也是一种解释吧。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一连收到几个北京朋友手机短信,告知他们海南、广西等外地的手机号码。我回电话过去:"在北京呆着好好的,为什么使用外地号码?"回答大都是:要在外地呆些日子,会经常不在北京。说得轻描淡写、漫不经意。近日,有位外地朋友要在北京租房,他在网上挑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让我见一下房主,确认房子的各项设施并代缴订金。  相似文献   

14.
没信的日子     
没有信的日子,生活成了一张哑了音的琴,青春似褪了色的梦境。我不需要罗曼蒂克,不需要甜言蜜语,不需要着意修饰,只需要一张信笺,几行字,告诉我你还平安,我便知足了。没信的日子,我的心挠成了一弯瘦月,我是多么盼望见到你那熟悉的笔迹啊,你的信是清脆的鸽哨,是心灵的歌声,是激荡的潜流,是流动的燕影……信弥漫着友谊的芳香,散发着炽热的恋情,跳动着一颗赤诚的心。你可否在今天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没信的日子@高磊  相似文献   

15.
凌君 《台声》2001,(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把老人称作“银发族”。多好的比喻啊,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颐养天年,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颇有启示性:“银发族”…  相似文献   

16.
眺望后方     
眺望后方张立波编者按:许多年来,我们已经听到、看到太多的公安民警的流血牺牲,却很少走进他们的家庭,探知他们英勇牺牲、因公致残以后的日子,他们的妻子、儿女、父母的生活图景。这是一篇饱蘸着血和泪的报告文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不同寻常的人生画面。他们在失去...  相似文献   

17.
张贵昌 《当代广西》2008,(18):58-59
6月24日,惊悉邵华将军不幸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痛。我与邵华将军的邂逅是在10年前的一个特别的日子里。1998年3月27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儿媳妇邵华将军、孙子毛新宇应邀前来南宁参加广西国际民歌节,随后又于4月1日至2日到崇左老区参观考察。作为当时的崇左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我负责接待工作。作为一代伟人的亲属,邵华将军和毛新宇在常人的眼里是特殊的人物。我在陪同他们参观访问的过程中,却看不到他们有任何的特殊之处,反而感到他们很平易近人。他们对崇左人民的深厚感情,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8.
“我是农民的儿子。办理农村民事案件.我更愿意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判决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化解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矛盾。有人说我日子过得苦,可我却不觉得,有一点光.就要发一份热嘛。”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个月晴月圆的日子。初秋的夜风,清静宁馨,带着情思悠远的悲凉,寂寥长久地掠过我窗外,19载岁月的湫凄,又在我的心灵深处吹过,泛起层层涟漪。19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因为神往着雪白警服的辉映,幻想着激越生活的不凡,跨入警营,将青春美丽及骄傲作了一次职业的赌注。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朝霞和落日在斑驳的墙壁上重复着同一的图案。统计数字、编编简报、接接电话,周而复始,枯躁无味,神圣壮美似乎只是别处的传说。在这年的中秋节,凄美的月光下,秋风穿透了我的灵魂,涤荡并颤栗。在第一次严打斗争全面铺开前,我作为省厅…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浦东迎世博的日子里,有一吏特别的队伍。他们克服着困难,践行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他们是坚持了9年之久的浦东东明社区聋哑人文明劝导志愿者。每周一到周五,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凌兆新村公文终点站便能看到一队身穿红马夹、头戴小红帽、手佩绿袖章的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