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仲山   《北京党史》2008,(2):36-39
我们大稿村隶属于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地处城乡接合部,村域面积1.3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50户、常住人口1450人。村党总支下设五个支部,有党员117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农业结构,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企业,先后创建了50多家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建筑、建材、化工、精密铸造、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带动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位农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滋生出来的腐败现象也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影响着乡村干群关系。拿我们村来说,我们村是个蔬菜队,村民以种菜为生,水利是种菜的前提条件,可是水利在得不到村干部的重视和维修的情况下,水利条件是每况愈下,按道理一个17千瓦的水泵每小时出水量是30立方米,现在实际的出水量只有20立方米。道路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我们村的道路长期没人维修,一遇雨天,道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不要说车辆难以通过,就是行人也难以行走。田地中的道路本来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兴十四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由贫穷落后的"三靠村"发展成为闻名全省的富裕村和文明村.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村就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把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让这些富余下来的人干什么?付书记提出了办企业的想法.可这个想法一提出,村里就像炸了锅一样--一部分支委想不通,一些群众说起了风凉话,有人也真心实意地劝付书记:现在有吃有喝了,还瞎折腾个啥.可付书记不这么看,他认为,种地是靠天吃饭,不能旱涝保收,最多成为一个"土财主".要想富,就得办企业、搞副业,这样才能"两条腿"走路--稳稳当当.  相似文献   

4.
祥云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五”以来,祥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培植烤烟、蚕桑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2006年,全县建成优质桑园基地10万余亩,有桑农26370户,全年养蚕9.2万张,产鲜茧3800吨,销售鲜茧收入突破1亿元。而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云南驿镇棕棚村成为了全县、全州发展“一村一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正> 一、腾飞20年,村社旧貌换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飞虎村党支部、村委会面对传统农业和交通不便、企业极少、民房破旧、群众商品观念和科技意识淡薄等实际,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全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发展。通过20年的建设,全村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全面进步,被誉为“蒲江第一村”。  相似文献   

6.
我们农安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在新形势下创新村党支部领导农村市场经济的组织模式,在全县各村创办了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的“支部 公司(协会)”式的经济服务组织,开拓出村党支部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的新途径,找到了村党支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新路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办经济组织 强化服务功能 进入新世纪后,县委认真总结了村党支部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感到村党支部在工作中遇到了无法回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村党支部的领导和工作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税费改革实行“三减一免”后,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但很多村党支部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行政命  相似文献   

7.
钟林 《北京党史》2008,(3):51-54
我们东大街村位于怀柔区城区东部,属于“城中村”,现有156户,农业人口229人,其中适龄劳动力141人。除去自谋职业的劳动力以外,村民就业率达到98%。改革开放以来,支部一班人锐意改革,通过采取多项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得到了实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20):F0003-F0003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京津走廊旁,有农业人口1651人。在村党委书记刘春海的带领下,双街村走工业园区化、居住城市化、农业科技化、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已发展为3个工业区,入驻企业60余家,年租金收入达5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9):F0003-F0003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京津走廊旁.有农业人口1651人。在村党委书记刘春海的带领下,双街村走工业园区化、居住城市化、农业科技化、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已发展为3个工业区,入驻企业60余家,年租金收入达5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14,(5):F0003-F0003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京津走廊旁,有农业人口1651人。在村党委书记刘春海的带领下,双街村走工业园区化、居住城市化、农业科技化、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已发展为3个工业区,入驻企业60余家,年租金收入达5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气》1998,(5)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农民的希望和期待。而1996年春天对长治市郊区马厂乡张庄、马厂、故驿、临漳、安阳5个村1836户农民来说,更多的是失望和愤怒。他们在春播期间因使用了本地区农业局统购的不合格玉米种子,造成6260亩玉米田严重缺苗断垄,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谭长玖 《学习月刊》2014,(16):123-124
去年来,恩施州委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走绿色繁荣、特色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团堡镇"万亩乡镇千亩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建设成为以"利川山药"为代言的名、特、优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加工产业基地,使利川山药产业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王惠林  张卫国 《求实》2023,(6):92-106+110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职能和共有共享的分配原则促进了农民生活的富裕富足;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和治理服务职能为农户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助推农村宜居宜业。现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要面临土地细碎化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小农户难以有效对接大市场和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如何重塑村庄生活共同体等现实难题。山东省招远市D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民生产生活领域的统筹协调功能,通过统一流转农地经营权、优化农业生产服务、塑造品牌效应对接市场和重建村庄生活共同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村庄的内生活力和促进了农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结合村庄现实基础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重视和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统筹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平市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经济迅速发展,然而那些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纯农业型经济村的发展,时刻更牵动高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闫通宇的心。在全市445个行政村中,这类型村约占三分  相似文献   

15.
龙仕英 《新湘评论》2013,(23):49-49
作为花垣县矿业转型为农业产业的一面旗帜,“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在“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中,紧贴山区农村实际,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联村共建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农业生产责任制仍然是目前农村改革的重点,并且是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农村改革应当坚持的方向。但是,我们的国家是幅员十分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在一些地少人多、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采取适当形式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能更有利于土地和劳力的合理使用,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而也可能更有利于这些地区走共同富裕之路。常熟市元和村采取合作农场的形式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和初步的经验,本文对该村合作农场与农业规模经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位于武汉东湖之滨、伏虎山下的卓刀泉村,是个拥有1270余人、可耕地面积130余亩的城中之村。这里,公路纵横交错,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布,村办企业生机勃勃,村民小“洋楼”错落有致,地理位置、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优越,村民们过着富裕、安乐的小康生活。 改革开放前,卓刀泉村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搞一点副业不但要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来割,而且还要挨批挨斗。那时实行的是“以粮为纲,全面砍光”的政策,村民们只能靠微薄的收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集体经济连年亏空。当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陈长全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曾壮着胆子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农业固然重要,但在确保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依靠本村的优势适当地发展一些副业,这样既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积累,又可改善村民们的生活。他的提议虽然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但还是受制于当时的大气候,他的意愿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答询     
土地延长承包期后签订农业承包合同 应注意什么 现在,辽宁省农村土地大部分都延长了30年的承包期,我们村也同样延长了土地的承包期,但农业承包合同尚未签订。请问,我们在签订农业承包合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法库 姜全林 签订农业承包合同,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规范进行,以保障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维护农村正常的生产分配秩序和社会稳定。在具体操作时,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行政村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对于贵州这样基础设施滞后、信息闭塞、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农业生产落后的农业省份来说,如何合理设置村级区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农民向小康之路迈进,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并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内生性需求 2001年初,针对村一级存在管理能力弱、规模小、运转成本高等问题,余庆县首先试水"并村"工作,将全县177个村整合为66个,不仅当年为群众减负90多万元,还推动了农村的各项工作.之后,余庆具的做法在全省部分地方推广,以遵义市在并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