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09,(18):35-35
当大臣没有谁不想升官的——别说大臣,就连什么太监、宫女、嫔妃,那都是时刻琢磨着、记挂着要不惜一切高升一级两级。小官想当大官,小太监想当总管太监,嫔妃想当皇后、皇太后,等等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本来嘛,伺候皇帝那是多辛苦的活儿,没点儿奖勤罚懒的回报,谁乐意千这勾当。  相似文献   

2.
鸡飞蛋打     
张发财 《法制博览》2011,(14):60-60
太监又称宦者、内侍、寺人,本来是一种宦官中的官职。明朝时,当太监的肯定是宦官,宦官却不一定是太监,两词儿。清时太监与宦官才混为一谈的。  相似文献   

3.
太监三昧     
乐朋 《法制博览》2009,(16):80-80
太监名声不好,原因有二。一是,去势的男人,不继香火,为断子绝孙之人,不祥至极,死后也不得葬于祖茔;二是,太监在宫中干坏事的太多,闹得朝纲紊乱、祸国殃民,史不绝书。但看了唐国强、王刚等主演的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后,我对太监这个中国特有的“国粹”之一,却生出寻其三昧的念头。剧中,太监总管王承恩与首辅大臣的周延儒有番对话。周问王:可知太监的第二种写法?王答不知,  相似文献   

4.
康涛 《法制博览》2011,(8):57-57
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穷途末路之时,崇祯帝曾经手持一支“三眼枪”,试图与杀进京城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对决。据《崇祯长编》记载,崇祯帝本人在平时有过使用“三眼枪”的实践,估计也正是因为他比较熟悉这种武器,所以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它。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的一些宫廷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能看见某某皇帝这样问身边的太监:“今天可有人提交奏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6.
张鸣 《法制博览》2011,(7):37-37
被阉割了进宫服侍皇帝和后妃的人,学名叫宦官。贬则叫阉人,阉竖,中性的叫寺人,褒则为貂硝,常侍,黄门。到了明代,则变成太监。明代的太监,尤其是司礼监和司马监的太监,权倾朝野,所以,又被尊为公公。到了民间,则讹传成老公。不管称呼他们什么,历朝历代,这些缺零件的男性.其实是最靠近权力中心的人。  相似文献   

7.
都说跟慈禧不好玩。有个太监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兴头头上,大叫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这老佛爷名为佛,实为魔,不是老佛爷,是个老魔头,听得这话,立刻甩了棋盘,对联一句:我杀了你奴才的头。吃了棋盘上领导一只马,领导就要你血淋淋的脑壳。玩棋的太监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说与慈禧这样的领导不好玩。  相似文献   

8.
周英杰 《法制博览》2010,(19):44-45
应该说,从做太监的起点来看,寇连材的牌运并不算差。他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自阉人宫,一进宫门就获得了和当年的李莲英一样的好差事——给慈禧做梳头太监。能够直接为这位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服务,决定了寇连材在宫中的命运不会差到哪里去。果然,由于“侍西后久,颇得力”,其后,寇连材一度充任奏事处太监。  相似文献   

9.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再次兴兵犯境,从密云墙子岭突破长城横扫河北,危急之中崇祯从陕西急调洪承畴驰援京师,洪承畴带着十三万人马与多尔衮战于松山,1642年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洪承畴在皇太极的利诱下,贪生怕死做了二臣。  相似文献   

10.
高芾 《法制博览》2009,(11):8-8
相声《连升三级》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张好古被人愚弄,送了一副骂魏忠贤是曹操的寿联给魏九千岁。谁知这副寿联挂了一天,魏忠贤没来得及看,文武百官看见了不敢说。到后来崇祯扳倒了魏忠贤,张好古反而因为送过这副寿联,连升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