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明华 《前线》2013,(5):35-37
2012年,国务院批转《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事实上,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一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若要既有效又合理地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必须结合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国有企业的不同属性,对国有经济进行分类布局、分类改革和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关于国有企业该不该退出竞争性领域争论的综述"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历史问题,所以看待国有企业要不要退出竞争性领域:首先,从政治的视角,要把国有企业看成是现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目前是国家机器的零部件。从这个角度看,国有企业不仅不能退出竞争性领域,实际上还要深化竞争性,要在竞争性领域成为派头兵,成为品牌。其次,从企业的视角,竞争性是企业的基本属性,剥离企业的竞争性,企业也就不成其为企业。再次,从历史的视角,要把国有企业与中国社会发展史联系起来看,国有企业在中国古已有之,且存在数千年,是中国社会的客观存在。最后,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确立,再加上混合所有制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竞争性将进一步加强。所以,国有企业该不该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3.
项冶  张静 《红旗文稿》2012,(19):14-16
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2012年,42家央企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数量比2010年增加12家。虽然国企发展迅速,有关争议却愈演愈烈。一些学者反复强调国企绩效来自垄断,主张国有企业应从营利性领域(不仅是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国有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资监管体制,以及加强党的建设、实施人才战略等,这些都为国有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国有经济,是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要求"国退民进"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似乎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甚至让出垄断领域,实行私有化,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国进民退"则是犯了极大的错误,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近来,中央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秋石 《党的建设》2010,(1):42-44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与结构决定的。对于这个基本经济制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山西为职工安全和资源节约对煤矿进行大整合,大多数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一部分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国进民退,并认为这是倒退了,是乘人之危对私有经济开刀云云,掀起轩然大波。究竟应如何看待国有经济的进与退?笔者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8.
四、全面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途径 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首先,必须对原有的计划体制和观念进行改革。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要更新计划观念,改  相似文献   

9.
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则突出表现为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角力。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对于中国而言,就是由本土大企业组成的中国兵团与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进入新世纪,中国企业集体崛起,进入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10.
靳敏 《学习论坛》2002,(9):42-43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目标分析党的十五大指出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 10年 ,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 ,要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解决好这两大课题 ,则必须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全面剖析 ,在战略上对目标的定位及目标的实施作出合理的解释 ,从而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1.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及“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我国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已被锁定为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  相似文献   

11.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30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项冶  张静 《先锋队》2012,(35):28-29
随着大企业时代的到来,以大型国企为主体,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相互融合、携手共进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存续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有企业得以快速发展。2012年,42家央企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数量比2010年增加12家。虽然国企发展迅速,有关争议却愈演愈烈。一些学者反复强调国企绩效来自垄断,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规模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78%,下降到目前的27%左右。是否真的像某些机构和学者鼓吹的那样,这个比重仍然太高,需要通过民营化、私有化,促进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到所谓的世界通行的10%左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国有企业加强是在深化改革中通过自我完善,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  相似文献   

14.
厉以宁认为,在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资产重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含义是把传统的公有制企业改造为新公有制企业。新公有制企业有4种形式,即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企业;由国家参股建立的股份制企业;没有国家参股的公众持股企业和公益性基金所办的企业。在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传统公有制企业应当转变为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公有制企业。民营经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都包括在内。目前可以保留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的概念不急于改动,要从动态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为了促进国有资产重组…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恐怕在今后全面深化改革中也不会动摇。但应当注意到公报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这显然是为了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国有经济改革是绕不开的。对于国企改革,比如引进民营资本,有些民营企业徘徊,担心制度不完善,出现"玻璃门"与"弹簧门"事件,民资进去或许会血本无归的情况,这就涉及到国有企业自身要加快现代企业建设,逐渐摆脱行政色彩。国企的领导人不能够总是扮演企业官员的身份,政府也不能再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企业道德力,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基业常青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达到自身获利的目的,必须首先生产或提供对他人有价值的东西。反之,如果企业置他人利益于不顾,采取欺骗的手段进行不正当交换,不仅社会不能容忍,而且会受到法律惩罚。这就是说,市场经济内在地  相似文献   

18.
乐文婷 《学习月刊》2014,(18):37-38
国有企业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中,针对企业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全面指导和规范了企业统战工作,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的统战工作和生产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企业统战工作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改进新形势下企业统战工作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服务,成为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15,(1):16-18
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一流的新型国有企业”的目标,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等重点,全面启动湖南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王佳菲 《红旗文稿》2012,(12):10-13,1
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理论界向来争论不休。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佳菲在《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文中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需要从所谓不是"国进民退"就是"国退民进"的"零和博弈"思维中解放出来。就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来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中国经济进步的突出特征。国有资产绝对量的增加,并不是靠挤压民营经济取得的。民营企业群体的"民进",也不是在与国有企业的冲突对立中完成的,相反,它们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国有经济的荫庇,其健康发展是在同国有企业的平等竞争、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产业配套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