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子  徐剑 《党建文汇》2007,(5):41-41
于右任虽为一代“草圣”,别人向他求字,他却从来没有架子。191年在西安,一位青年军官请他为自己的下级官兵写一百幅条屏,于右任回答说:“他们为国辛劳,应该写,应该写”。后来他回到重庆后,即写好一百幅条屏,还自己掏钱裱装成轴送到西安。  相似文献   

2.
一代草圣于右任先生对别人向他求字,从不摆架子,除了某些他认为不耻为伍的权贵外,不论是政坛名流,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几乎是来者不拒。1941年在西安,一位青年军官请他为自己的下级官兵写一百幅条屏,于右任回答说:"他们为国辛苦,应该写,应该写。"他回到重庆后,即写好一百幅条屏,还自己掏钱裱装成轴送  相似文献   

3.
“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凄楚动人的怀念故乡、思念大陆的哀音是著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遗作。于右任, 1879年生于陕西泾阳,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31年后长期任检察院院长, 1949年蒋介石撤往台湾时,他也被迫离开了大陆。身居台岛,于右任时时怀念家乡,思念大陆的亲朋故旧。他遥望大陆,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词。   1962年初,于右任身患重病,他感到自己很可能将久…  相似文献   

4.
于右任,字伯循,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在国民党内是一位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老人。大陆解放前夕.被胁迫去了台湾。于右任先生和周恩来早有交往。周恩来曾评价他说:“于右任先生是位公正的人,有民族气节,但是在国民党内部,他还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左派。他态度不坚定。旗帜不够鲜明。”对于这样一位国民党内的中派人物。周恩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时时加以关怀和团结。这从他为于右任夫人祝寿一事上就足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5.
1945年秋,张治中在重庆拜访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这时也在座。张见到屈武时说:“我正要找你哩,委员长派我到新疆去和平解决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的问题。现在正在商量组织一个和谈代表团,你愿不愿意和我一道到新疆去工作?”屈武答:“这个问题,我自己不能作主。”于右任接过话头道:“他现在是陕西建设厅长,委员长恐不会同意他离开陕西到新疆去。”张治中接着表示:“只要他愿意去就好办,我可以对委员长说,经文(屈武的字)是最理想的人选,让他参加和谈代表团,有利于和平解决三区问题。”在这次谈话后,屈武立即去征询…  相似文献   

6.
闲话贪官     
有富豪出重金请大书法家于右任写字,于右任素鄙其人,但又碍于情面不好回绝,于是就随意落墨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条幅予之。富豪也算是个聪明人,灵机一动,便把这几个字剪下来重新组合裱好,悬于中堂。原来,“不可随处小便”这句涉及秽事的大白话经富豪妙手改之,已经变成警世明言“小处不可随便”了。  相似文献   

7.
第一政治刺杀案,宋教仁出师未捷身先死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上海沪宁车站突然传来三声枪响,紧接着一个黑影借着夜色迅速逃离,而就在不远处.时任国民党代理事长的宋教仁捂着肚子,痛苦地对身边的于右任说:“我中枪了。”于右任等人赶忙将他扶上汽车,向老靶子路沪宁医院飞驰而去。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是历史上少有的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的人。于右任曾经写过一幅联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周恩来是天地正气和古今完人优秀品德的最完美体现者。周恩来是感动中国第一人。从根本上说,周恩来的高超领导艺术和优良领导作风,与他坚定的信念分不开,他一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动摇。信念的  相似文献   

9.
01年4月份,《华商报》搞民意调查,评出了从古到今“陕西十大杰出人物”,被人誉为“铁市长”的原西安市市长张铁民赫然与名扬天下的杨虎城、刘志丹、于右任等并列在一起。一个只做了四年西安市市长的张铁民,为什么在市民心里享有如此之高的盛誉?带着种种疑虑,我踏进西安市,对张铁民的点点往事进行了走访。20廉政市民们说:“老头太强,但是个好老头,是西安市的一任好市长,如果没有这个倔老头铁的手腕,很难想象当时脏乱差的西安市能在短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代末期,人们都还记得西安这个文明古都,几乎被垃圾和尘…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5,(10)
江泽民妙序品鉴1988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应邀为刘海粟画展作序,亲自德墨挥毫写成精美条屏。现将该序原文录下:序《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杜甫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说而今七十不稀奇。刘海粟教授年方九三,十上黄山。啸烟霞,抚琴泉。与奇峰对话,...  相似文献   

11.
一钱太守──刘宠。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时,政绩显著,操守廉政。离任时,会稽几位老人凑了一百钱送他,刘宠不肯接受。后因盛情难却,他只选一钱作为纪念,于是被誉为“一钱太守”。 二不公──范景文。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登门相求,范景文都一一谢绝,并在府门上写了“不受嘱,不受馈”。从此,“二不公”的美号便传开了。 三汤道台──汤斌。清代汤斌曾任岭北道台,为政三年,两袖清风,每日以豆腐汤为食,于是,他被人家称为“三汤道台”。其意是:为政象豆腐汤那样清,生活象黄连…  相似文献   

12.
72年前,从崇安(今武夷山市)走出了一支引起周恩来、于右任、李济深等国共两党上层密切关注的抗日队伍——“台湾抗日义勇队”。  相似文献   

13.
于右任,字伯循,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在国民党内是一位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老人。大陆解放前夕,被胁迫去了台湾。于右任先生和周恩来早有交往。周恩来曾评价他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民国元老,大书法家,大诗人,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者。他虽然去了台湾,但仍然赢得海内外包括中共领导人的最广泛的敬重。2003年3月,温家宝就任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他临走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温总理当众吟咏了这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16.
唐振南 《湘潮》2006,(2):55-55
爱国将军杨虎城的传奇军事生涯中,曾有过三次离开所部出走的经历,其原因各异,结果亦不相同。怀愧疚悄然离部1926年4月,时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的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会合其他国民军李云龙部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卫定一部共近万人,抵御直系军阀吴佩孚委任的陕甘剿匪总司令刘镇华所部7万人的围攻。11月28日,冯玉祥、于右任领导的国民军联军来援解除了西安之围。西安保卫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死伤军民近5万人。对此,杨虎城愧疚不已,于12月初悄然离开所部。1927年2月,杨虎城应冯玉祥、于右任邀请,返归西安,就任国民军联军第十路…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年间,在海瑞之前有个徐九思,其清廉惠民、勤于职守的名声不亚于海刚峰。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嘉靖巾任句容(今属江苏)县知县。九思为官自奉清廉。力行勤俭。他“生平不嗜肉,惟啖菜”。居堂中挂一幅青菜图,旁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以此来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19.
一个“川”字写上谭三武额头。他紧皱眉宇,耸耸肩说:“我要被街道派到盛山社区党支部任‘第一书记’了。”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清末举人,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次长,后从事反袁斗争,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后任上海大学校长。1924年,国民党“一大”当选中央执委。一直是国民党元老重臣。他对“攘外必先安内”,一心剿共的蒋介石甚不买账。1937年,恰值右任老58岁寿诞,蒋介石决定张大其事,以此往自己脸上贴金,混淆视听,欺骗舆论。于先生识破蒋之伎俩,偏在生日那天潜往上海大学同学会接办的一所中学,在此与同学们喝酒吃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