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戚志 《前线》1993,(18)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考试选官制度。它始于隋朝,唐朝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直至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被废除,沿行将近1400年。科举制度与以前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相比要进步、合理得多。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都是推荐选官,而科举制度是以考试选官,体现了公开、竞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有过三种占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它们共同点是强调“封建地主阶级的德才兼备原则”,然而在实施中都渗透了唯亲、唯财、唯势的东西。本文对这三种选官制度及其利弊得失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始于中国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选拔官僚的重要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是现代社会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人事制度.虽然公务员制度源于西方的文官制度,但是,中国当下的公务员制度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关的渊源,有人认为,当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就是现代社会的“科举制”.因此,本文通过对古代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过往制度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提供更好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研究,便于了解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人员录用制度,尤其是从中汲取经验。这将对当今中国的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有一定的启发。文章拟简要介绍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巡视制度成形于秦汉,成熟于盛唐,完备于明清,其制度架构与运行方式历代相沿,是历代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监督官吏、整顿吏治的有效手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即在党内开始尝试巡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巡视工作亦不断发展、规范。梳理古代巡视制度并比较其与党内巡视制度的差别,借鉴古代巡视制度之长,今后党内巡视工作应增强巡视人员的职权、巡视方式要多样灵活、应更注重实际效果、要与被巡视官员的考核挂钩。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过程,考察分析科举制度的优缺点,并将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现代公务员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在某些方面应当借鉴古代科举制度的做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建华  宋晓辉 《求实》2002,(9):49-52
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法律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以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监察制度为考察对象 ,力图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完备等时期的分析 ,来比较各个历史阶段监察制度的特点 ,以便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完善我国现行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纵观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可见其任官的试守、保任、储才、回避诸制度的合理内核。借鉴古代用人制度,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加强对人才举荐的责任追究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选贤任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千古难题。中国古代选人制度在汉代以后,相继出现了两大基本制度:察举制与科举制。考察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内在规律,总结其得失,可为今天推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选”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下关注者日众,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其意义已大大超出了“公选”本身。中国的官吏选拔任用制度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且发展道路漫长而曲折。自夏商周开始建立的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世卿制到隋唐的科举制,我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艰难的演变过程。科举制是以分科公开考试为选拔标准的用人制度,它的推出,结束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掌权的状况,为士人入仕开辟了新途径。与此同时,也避免了徇私舞弊、结党营私之弊端,可谓“科举之善,在能破明党之私”。这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伴随着该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深入,其防止方法和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但也卓有成效。能否制止科场的舞弊,是直接关系着科举制本身的声誉,和它能否维持下去的问题,也是关系着能否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有能力的国家管理人才和维护封建社会制度的问题。因此,历代比较明智的皇帝,总是非常重视和直接过问科举选才,并亲自主持制定过严密的防范措施和严厉的惩罚制度,从而使科举考试比较顺利地进行。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对科举制度中防止徇私舞弊的某些具体办法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我们当代的于部制度和选才办法,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7):22-23
我们今天所称的干部人事制度,在古代即择吏制度,是历代朝廷或政府最为重视的工作之一。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我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择吏制度体系,其中有些对于今日选人用人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代时,对官吏实行所谓的“选举”制度,但实质上,是由少数地方权贵人物推荐,然后由主选官员进行“选拔”。表面上,汉代选举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和选举法规,但在选举过程中,主选官或受权门请托,或受贵戚书命,或出于一己私利,往往违背章典、弄虚作假,以至选举不实。选举不实是一种腐败现象,对汉代社会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针对选官不实现象的出现,汉代制定了严格的惩治措施。选官不实的法律处罚,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左迁或贬谪;第二,削户;第三,免官;第四,戴罪下狱。虽然汉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选官不实,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4.
范睢让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10):45-45
明朝晚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张居正。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学问广博,品行高卓,为人精明练迭,善于创新。明朝万历年间,他担任首辅(宰相)这一重要职务,积极协助朝廷整饬吏治,重视选拔贤者,改革赋役制度,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清代政治家、维新改革派梁启超将张居正列为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惑之年的我又走入考场,参加了太原市党政机关副县级后备干部的公开考试。就我而言,这是一份迟来的爱。我更大的喜悦和感慨缘于领导干部用人制度的改革,好似炎炎夏日之南风,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赛马机制”,劲吹到黄土高原的并州古城,为全市机关干部送来了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福音。公开考试选拔官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兴许有人想起了清朝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腐儒酸臭、因中举而突然疯了的范进之形象,便想当然地以为科举制是和落伍、愚蠢等负面词语划等号的。其实这里有误解。我国自隋朝推出科举制后一直沿袭到清末…  相似文献   

16.
治国首先治吏。官员选拔是历代统治集团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从原始社会后期设官分职算起,大致有禅让制、世袭制、推荐制和科举制几种形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做到干部选拨、任用、监督、考核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刑轻民”特点在历代法典的制订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相应的体现,而其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之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古代中国法律中的这一特征,源于古代“刑起于兵”的传统,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同时又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着力扶持。  相似文献   

18.
倪春青 《唯实》2007,(10):10-12
民主既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价值,又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一种举措,具有历史传承性;既是干部工作的政治理想,又是干部制度变迁的重要推手,具有现实渐进性;既要体现竞争、择优的要求,又要兼顾公平、效率,要遵循其客观规律性;既要尊重多数,又要保护少数,要体现其宽容的人本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和翔实的历史资料,论述中国古代至现当代5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名人治家、成业、修身、教子等方面的思想言论和实践活动,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大型丛书———《经世大典·家政要览》丛书,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丛书包括《历代名人教子之道》、《历代名人修身之道》、《历代名人成业之道》、《历代名人治家之道》4部专著,1160余千字,是山东省一大批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及家政研究的专家、学者历时6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集体…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是中国传统社会维系其统治体系的基本制度。科举制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封闭型的社会结构、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专业知识,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社会职业化的起步。科举制废除后,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分层开始向现代的功能职业制分层转化,这一转变所带来的社会阶层流动的开放、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和民族文化土壤结构的更新,为近代职业化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