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绑架勒索案件是近几年重新出现的一种严重暴力犯罪,侦破这类案件,成则大快人心,败则威信扫地。虽然绑架勒索案件侦破难度大,但有利条件也不少。笔者认为侦破此类案件要始终围绕"保护解救人质,相机缉拿案犯"这个主题。一、确立"主动进攻,先发制敌"的指导思想。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安全不受绑架勒索犯罪的侵害,做到犯罪分子未动而我先知。要努力增强对预谋案件的侦破意识,只要发现绑架勒索案件的线索,就要抓住战机,主动出击,精心指挥,力争把这类案件消灭在预谋阶段,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案件要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努力提高发现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侦察攻坚能力,先发制敌,不失时机地把绑架勒索案件处置在初发阶段。  相似文献   

2.
叶雷 《法人》2014,(4):95-95
正本刊推荐《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作者:(美)查尔斯·费什曼出版者:中信出版社定价:45.00元目前,世界上每三个人就有一人面对程度不一的缺水。我国,600多个建制城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查尔斯·费什曼在《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中预言:"充沛、便宜又安全的水资源黄金时代正迅速消逝,我们已步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2009年第三版《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统计,在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  相似文献   

3.
<正> 犯罪心理学和刑事犯罪的历史已经证明:几乎所有的犯罪者都具有一种本能的逃避法律罚惩的、潜意识或下意识的自我防范心理机制。这就必然导致在刑事案件现场尽量不留下犯罪证据或线索和作案手段逐步智能化的总体趋势。但是,刑事侦查学在理论上也一贯坚持认为,在所有的刑事案件现场中,除存在着诸如指纹、足印、血迹、作案工具具等体或直接线索外(亦曰“微观线索”),还无一例外地存在着间接线索或抽象线索(亦曰“宏观线索”)。  相似文献   

4.
王映 《法人》2015,(4):76-77
步入后"红包大战"时代的移动支付市场仍然硝烟弥漫"抢红包了吗?"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大部分人在拜年问候之后可能都会问出这句话。"红包"这个并不年轻的节日传统,在今年成为移动支付行业大战的导火索。这场"战争"从2015年1月延续到农历春节,直到如今都还在发挥着余威。而当"红包大战"硝烟散去,移动支付的行业版图是否会因此剧变?在后"红包大战"时代,谁又将笑到最后?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名极普通的刑事技术警察,整天与案发现场打交道;他的任务就是给侦查找方向,为破案找线索;他心里很明白,一个小小的现场线索或者结论,就有可能省去刑警们许多奔波,也有可能直接面对作案人,所以他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严谨;  相似文献   

6.
在看守所开辟侦查第二战场,发挥看守所“刑事情报库”和“犯罪信息源”的作用以扩大战果,破获刑事案件,这是在现有条件下,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收获大的侦查破案途径。利用看守所挖掘犯罪线索,进行“以人找案”的破案路线,重视的是心理现场,着重突破案中案和案外案,它是“以案找人”破案路线的补充。看守所中关押的犯罪嫌疑人中,多人团伙作案及一人作多起案件的惯犯要占绝大多数。这些人在羁押前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层次,犯罪的手段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交往复杂,接触社会阴暗面多,掌握很多涉案信息,甚至他们本身就有许多尚未暴露的余罪和隐案。因此,看守所也就成了各种  相似文献   

7.
大帅的演讲     
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奉系首领"东北王"张作霖要做一次战前训话来鼓舞士气. 大帅府的秘书们彻夜赶写讲话稿,谁知张作霖一看十多页的稿子恐怕有几万字,就发了火:"你们这帮耍笔杆儿的,准叫墨汁灌糊涂了.文绉绉的长玩意儿,多耽误事.说的人费劲,听的人难受,简直是活坑人,重写!"于是秘书们又昼夜加班,几易其稿,好歹交了份一千多字的稿子.  相似文献   

8.
王小敏 《法人》2013,(8):70-71
电商行业之所以出现如此乱象,一方面源于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与政府的监管"缺位"也有关盛夏刚至,还远未到"双十一节",各大电商就纷纷打出降价、让利等优惠口号进行疯狂大促销,掀起今年来的首轮夏日网购热潮,以"6·18"为焦点,提前拉开电商价格大战的序幕。"6·18"本来只是京东"专属"的周年店庆日,但随着各大电商的蜂拥跟进,6月已然成为今年各大电商的集体促销月,试图共同上演一出暑季的"双十一"购物  相似文献   

9.
现场人群是指案件发生后滞留在案件现场以及现场周围的人员。它包括受害者、受害者亲属与朋友、案件目击者或知情人、周围邻居、围观群众甚至作案人。这些人滞留在现场的动机目的不同,心态各异,因此所表现出的神态和言行举止也各不相同,细致观察现场人群,可从中发现疑点和线索,给破案带来较大的帮助,有时甚至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宁高宁 《中国监察》2012,(11):52-53
打造"百年老店"是中粮集团的一个愿景,而"廉洁中粮"是"百年老店"的基本要素。因此,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否则企业再美好的愿景、再振奋人心的目标都将化为泡影。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廉洁中粮"?第一,坚定信仰。为什么有的人会腐败,是他天生贪婪吗?为什么其他人能做到清正廉洁呢?一个人腐败堕落,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他贪不贪钱的问题。任何违背组织原则,追求个人私利、损害集体公众利益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信仰出了问题。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真正具有坚定正确政治信仰的人一般是不会出大问题的。一旦理想信仰动摇了,一旦自我定位出了问题,老觉得"本事比现有职权大",组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认定“一对一”受贿案件的做法大致有:一、根据行贿人(或知情者)揭发,在受贿嫌疑人处查出相应的赃款赃物,而嫌疑人又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一般可以认定。在“一对一”受贿案件中,由于行贿、受贿双方是特殊的一对一的关系,他人一般很难察觉,所以一旦行贿人或知情人予以举报,司法机关就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些举报人要么是当事人,要么是与当事人关系密切者,其信息来源一般较为直接,指证受贿人受贿的财物也比较具体。司法人员应对这类信息归纳整理,剔除其中的不实成分,理出侦破犯罪的线索,做到不枉不纵。…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反渎职侵权案件在办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线索"发现难"这个难题。造成这一难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渎职侵权类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对于一般犯罪而言,对象范围不仅少,而且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再加上犯罪行为与职务行为的混同,导致犯罪行为比较隐蔽,不主动出击很难被发现。另外一个方面,当前对于渎职侵权类犯罪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范围也不够广,因此,很少为普通民众所熟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当前线索发现的难度。缺少案件线索来源,就如同无源之水,反渎职侵权案件的办理就难以开展,局面也将陷入僵局。因此,搞好反渎职侵权  相似文献   

13.
在查办贪污贿赂案件实践中,我们一般把贪污贿赂"窝案"和"串案"统称为"窝串案"。"窝案",通常是指在同一单位或部门同时被立案查处三件(人)以上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串案",则是指由一件线索、一起案件或犯罪事实而引发的多起案件。贪污贿赂犯罪的显著特点,就是职务行为相互牵联,作案过程紧密联系,犯罪事实相互交叉,因此,往往案中案、窝串案比较多。查处此类案件,只要把握得好,就会"办一案,挖一串,破一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结合实践就深挖窝串案的方法和技巧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手里或提着一米多长的大砍刀、日本东洋刀,或手握梭镖、铁棍,在县城大街小巷搜寻目标,一旦寻到了泄愤的对象就群起殴打或手起刀落……这不是电影、电视剧里的镜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江西吉水县街头的一幕。 1997年9月29日夜晚,吉水火车站又出现了这样一群人:10多名青年人人手持一把砍刀、篾刀或东洋刀,准备到县城去斗殴。见状,胆小怕事的人躲避  相似文献   

15.
就刑诉法本身的概念和内涵来讲,它是限制和规范公权力的一部法律,同时它也是保障民生、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法律。刑诉法之所以有"小宪法"的称谓,正是由于这是一部贯彻落实宪法的保权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这部法律,它既成为刑事诉讼的指导原则,也成为刑事诉讼的最基本任务,还意味着这一原则要贯彻到刑事诉讼的每一个阶段,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刑诉法好像与老百姓没多大关系,但实际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刑事犯罪猖獗,老百姓没有安全感,便谈不上幸福感。另外,刑事犯罪一旦发生,你可能成为本案的被害人,可能成为本案的证人,也可能成为鉴定人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赶潮流的年轻人热衷于拍裸体婚纱照。然而谁能想到,这裸体婚纱照结婚时浪漫,一旦离婚就会成为炸弹。上海一对80后夫妻,在结婚时拍了一套裸体婚纱照,并制作成光盘。岂料仅过半年,两人就闹离婚,而裸体婚纱照则成了最大障碍。两人均怕光盘落入对方手里。给自己今后的生活造成后患,于是上演了一场围绕裸体婚纱照光盘归属的权益纷争大战。  相似文献   

17.
刘黎明 《中国监察》2012,(12):50-51
当前办案工作凸显"三大瓶颈",即: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与案源拓展难度增大并存,凸显线索瓶颈;查办新型案件难题叠加与惩治职能逐步细分并存,凸显协调瓶颈;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要求更高与案件突破难度越来越大并存,凸显人才瓶颈。现结合多年从事办案工作的所思所想,就如何突破"三大瓶颈"谈几点思考:围绕"三个基点",突破"线索瓶颈"认真受理信访举报,精心筛选案件线索,是办成案、办铁案、办精品案的基础和前提。面对纷繁复杂的信  相似文献   

18.
由现场勘查的性质反思我国刑事立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军伟 《法律科学》2005,23(1):71-74
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起点和基础 ,是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传统理论、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均笼统认为 ,现场勘查的内涵是对现场进行的实地勘验、检查 ,现场勘查的性质是侦查活动。现场勘查之内容应包括现场实地勘验和现场访问 ,从其性质看 ,立案前的现场勘查和非犯罪事件现场勘查也应属于侦查活动 ,但刑事立案制度的存在使其实然性质又不是侦查活动 ,因此立案制度有其不合理性 ,建议将侦查确定为刑事诉讼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日本警方于2008年6月9日说,前一天在东京著名电器街秋叶原持刀杀死7人、杀伤10人的嫌疑人加藤智大作案前在互联网上"预告"血案,留下重要线索.同一日,日本政府表示,将研究加强对刀具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村长比厅长官大 从表面上看,村长与厅长谁的官儿大?这似乎是个很荒唐的问题,两个"官儿"似乎没有可比性. 一个村子,人,不过几百人到千把人,地,不过几平方公里到十几平方公里,可一个省的厅长为正厅级,大的省竟有上亿人的,如四川,小的也有几千万人,如何能比?中国不过31个省市自治区,厅长总数也就几千人吧,可中国的自然村超过15万个,村长副村长少说也有几十万人,又如何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