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泥瓦工在砌一堵墙,一位哲人问三个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是:“砌墙。”第二个人回答是“盖一幢楼。”第三个人回答是“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家园。”哲人听后拍了拍第三个人肩头说:“今后你将是幸运的。”果不其然,许多年之后,第一个人依然是泥瓦工,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了前二个人的老板。三个人的命运形成如此大的差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态度决定命运,对人的影响力是何其之大。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生活给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同等的,收获不同,只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探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什么是”的层次,第二是“为什么”的层次,第三个层次,人能否做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本畅销书的名字。就这一个名字就有畅销的理由。因为它注重了对成功最有效的因素:方法。方法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失败中来,更从理论研究中来。我们平时看到的研究成果不外乎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是什么”,第二部分是“为什么”,第三部分是“怎么做”。通常,第一部分总被浓墨重彩地加以描述,第二部分也会被从各个角度来个庖丁解牛,但到了第三部分却使的是蜻蜓点水的招数,语焉不详,一笔带过。实际上,对人最有价值的应该就是第三部分,在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方法,告诉人家应该怎么做。然而,要做到这一步是很难的,要…  相似文献   

4.
《创造》1995,(2)
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中国大市场”庞中英提出21世纪的中国经济是“中国大市场”经济。其理由有五个:中国大市场正在形成的第一个表现是大陆市场的日趋扩大;第二个表现是香港与大陆的经济日趋一体化;第三个表现是台湾经济对大陆经济的空前依赖;第四个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给人的印象最深,“第一次”给人的感觉最好。当“第一次”变成了“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的时候,那种欣喜,那种快乐,那种激情,又很容易被人忘掉。 我家第一次装电话,是1993年。为此还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电话刚装上,我们全家人的高兴劲还没过,一位县领导就把我叫去谈话:“听说你家装了住宅电话?这  相似文献   

6.
开心乐园     
一天,一名学生在厕所门口遇见自己的英文老师,女学生说:“老师,刚刚我在厕所看见很多蚂蚁,好恶心!”因为不久前教过蚂蚁这个单词,英文老师顺口问道:“蚂蚁怎么说?”女学生吃惊地看着老师说:“蚂蚁什么都没说。”参加完一个活动后,四位律师聚在火车的包厢里,他们决定各自说一下自己的缺点。第一个人说:“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第二个人说:“我经常赌博。”第三个人说:“我经常挑逗漂亮女子。”他们说完后,都看着第四个人,“我最爱传闲话。”第四个人说道。两个朋友去看一部新的立体电影,电影一开始就是令人紧张的滑行轨道车场面。其中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最近,俺在朋友圈里进行了一项小调查,题目是“您平时记帐吗?”结果真令俺失望,90%以上的人的感觉是懒得记帐!说起这懒得记帐的理由,各位都是振振有词,俺总结了一下,理由主要如下: 理由一:“本来收入就少,除了活期存款就是现金,买了米剩下的就买菜买油,花工夫记帐,也不会让收入多一分钱,没那必要!”俺把这条归纳为穷人的理由。 理由二:“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哪记得清?再说买车、买房,贷款还钱的金额银行都给算好了,没必要自己再花工夫,只要自己不  相似文献   

8.
一、分时段教学与学习效果“小”能很好地诠释新的教学观,以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第一课的重点框题“价值规律的作用”为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采用整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这样大含量、大长度、整时间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一般只能对付“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收敛性思维的试题。而新的“小”的教学观就是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个作用”是第一时段,“第二个作用”是第二时段,“第三个作用”是第三时段,相对独立的三个教学时段就让学生从心理感觉上缩短了整堂课的教学长度和教学时间,在一定…  相似文献   

9.
“一分为三”不能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了论述的方便,在此把“一分为三”论者的理由(《哲学原理集辩》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164页)抄录如下:“一分为三”论者认为,“一分为二”是矛盾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还存在着“一分为三”的普遍形式。理由是: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辨析及其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云志 《前进》2004,(2):38-40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是否还独立存在一个政治文明;第二个层面是如果独立存在,什么是政治文明;第三个层面才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两个文明还是三个文明?十六大报告在中共党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此前我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一概念,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进行过政治文明建设或没有产生过类似的思想。相反,实践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理论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从事司法工作,接触过不少犯了罪的干部,我常问他们:“走到今天,究竟走错了哪几步?”他们的回答是:“不需要几步,一步就够了。”这是迟到的悔悟,也是以生命和自由为代价换来的教训。守好“第一步”,说起来好像是件很容易的事。“慎始”、“慎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等,这些古训,许多人都很熟悉。遗憾的是,不少人常常贪欲膨胀,心存侥幸,自觉不自觉地“跨”出了从恶的“第一步”,然后,就会出现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千里之堤”溃于一旦。“第一步”无异于人生道路上的要塞,守住了,便“一夫…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人大代表“举举手,吃吃饭,听听报告,发发言”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在普通人大代表中表现尤为突出。这里所说的普通人大代表,是指非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或职务较低的人大代表。有的代表这样描述5年任期的代表活动:“第一年满怀激情,第二年还有热情,第三年略有余情,第四年没了表情,第五年难以为情”。意思是说,第一年刚当选代表,满怀激情,发言踊跃,提建议、写议案等较为主动,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二年较为理智、冷静,但仍然充满热情;第三年  相似文献   

13.
《法律常识》(简称“法常”)是政治课近年来新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探索怎样教好这门课,首先要理解好教材的特点。“法常”教材有那些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法”字。首先从“法常”的教材的内容来看,新编“法常”教材的内容共有十二课,第一课是导言,第二课至第十一课是基本内容,第十二课是总结课。十二课的内容可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第二单元宪法和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第三单元违法和制裁;第四单元犯罪与刑罚,以及如何同犯罪作斗争;第  相似文献   

14.
拍马,相传是古代的一种习惯,那时人们见到骏马,总爱上前拍拍马屁股,称赞一番。后来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一见权责驾到,不管马的优劣,就上前拍着马屁股,连连恭维:“好马,好马!”名为拍马,实为拍人,“拍马”一词从此发生了质变,变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 拍马之术,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百世而不衰,殆由拍马的独特功能所致。曾经有人给拍马下了个定义:  相似文献   

15.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是小康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它们所蕴含的实践理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实现的跃迁 :第一 ,从“量”的强调到“度”的强调 :走向一种平衡发展 ;第二 ,从主导性强调到有机性强调 :走向一种协调发展 ;第三 ,从达标性强调到优质性强调 :走向一种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里讲的“各种途径和形式”,包括的范围很广。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法第三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全国  相似文献   

17.
史国藩同志在《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涵义》一文(载《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中不同意只把物质资料生产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他认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本来就是将物质生产和人日生产都看作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结论是从他自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有关论述的理解得出来的。这就是史国藩同志所说的人们“创造历史的三个因素”。他说:“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二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生活资料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第三个因素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即人口自身的生产。”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这三个因素归结为“第一种生产”和“第二种生产”;恩格斯  相似文献   

18.
陈予欢 《黄埔》2012,(4):54-57
张治中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国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与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长、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长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编纂者与出版人。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一名男子在汽车站一个劲儿地笑个不停。他旁边的人很奇怪,便问他:“嘿,你干吗笑得跟疯了似的?”“我刚才跟那卖票的开了个玩笑。”“怎么回事?”“我刚才买了票,但我就是不上车。”丈夫半夜回家,妻子责问他:“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喝酒别超过2杯,回家别超过22点吗!”“你是叮嘱过,我只不过把这两个数字记颠倒了。”有3个死囚时常争辩他们之中谁最聪明。行刑的时间到了,第一个死囚被叫了出去,可他坐上电椅后,却什么动静也没有,于是监狱长把他放了。第二个死囚的遭遇一样,也被放了。轮到第三个死囚走上电椅,他坐下后,狱警拉了一下开关,依然没有…  相似文献   

20.
著名党建研究专家、中央宣讲团成员郑科扬在做宣讲报告时,回答了当前党建工作中的几个关注点。其中一个就为——“以前中国党中央领导集体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说法,可是如今媒体与讲话中不见第四代提法,这是为什么?”郑科扬回答说:“前面第几代的说法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以后恐怕都改成第几届中央委员会了。毕竟第几代的说法有些不好断代,毛泽东时期是一个很长的时期,当中几经曲折;到邓小平为第二代时,他并没有担任党的总书记,但是他所起的实际作用与他的历史地位,人们都认可。到后来,邓小平交班时,就自然出现了第三代。第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