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从中国视角通过分析中国对南亚国家投资合作渠道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探讨了拓展中国对南亚国家投资合作渠道的机遇与挑战,结论认为新形势下有必要拓宽包括"银行借款"、"跨国公司FDI"、"利用证券市场投资"以及"政府主导投资"在内的四个层次的中国对南亚国家投资合作渠道,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在货币市场、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等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金融监管合作偏少的问题日渐暴露。为此,与南亚国家开展有效的金融监管合作,以适应地区性金融服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成为下一阶段亟待完善的国际性合作议题。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与南亚各国的金融监管合作水平,研究发现双方的金融合作程度、双边贸易往来、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监管差异、信息共享基础等都是影响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中国与南亚国家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更全面的梳理总结,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宋志辉  马春燕 《南亚研究季刊》2011,(2):77-79,93,114
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特别是南亚国家中,斯里兰卡综合条件最适合四川农机企业发展。斯结束内战后,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四川企业海外投资和生产加工产品的理想选择地。目前,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正尝试在斯建立组装生产线,联合生产“川龙牌”拖拉机等农用机械,除满足斯国内需求外,利用南盟自由贸易区的地域和关税优势,逐步占领南亚市场、继而进军中东乃至非洲市场,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南亚经贸形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中国与南亚货物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与南亚货物贸易的负面影响在2009年才明显反映出来。受此影响,中国与南亚货物贸易总额有较为明显的减少,但中国对南亚出口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从南亚进口的下降幅度,即贸易总额的减少主要是从南亚进口减少较大所致,说明中国对南亚进口市场的依赖性有限。2010年1-4月,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中国与南亚贸易呈现较高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油气投资从本世纪初开始起步,早期的油田开发主要集中在阿曼、也门等石油资源并不富集的国家。2004年以后,随着中国对海外投资力度的加大,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的投资全面展开。中东国家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能源开发、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尽管受中东产油国特殊政治环境、法律条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中国在中东国家的能源投资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和障碍,但双方未来油气合作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6.
中巴经济走廊的提出和建设引起了南亚地区国家的广泛关注.作为南亚的核心大国以及中国在亚洲的战略竞争对手,印度对中国致力于推动的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心态复杂.准确把握印度政治、经济、军事、媒体等各界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的战略认知及原因,深入分析印度运用何种对抗手段与中国在南亚地区进行地缘战略竞争,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思考中印在南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无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富德 《东南亚》2010,(2):39-45
为削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印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西南地区和南亚国家,应积极扩大商品贸易,促进相互投资,增加旅游往来,密切交通联系,加强结算合作,从而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中国和南亚国家经济尽快恢复并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南亚平衡战略的变化与延续——从小布什到奥巴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南亚战略的中心议题是在南亚地区的反恐,与南亚主要国家(印巴)发展关系,应对核问题。无论是共和党的小布什还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其南亚政策都围绕着美国在南亚的战略目标(应对核问题、与南亚主要国家(印巴)发展关系、反恐),而印巴在美国的三种政策目标中各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必然对印巴两国采取平衡政策。  相似文献   

9.
论中巴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去,巴基斯坦曾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经济援助国,中巴贸易曾经在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中占据首位。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中巴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和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这与中巴之间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不太相称。本文在分析中巴经济合作潜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巴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战略意识不强,前期研究不够,投资风险控制能力和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一、央企海外投资现状中国海外投资已走过20年的历程,从"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也走过了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海外投资规模无论从存量还是从流量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地区内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其所包含的内容远比5%的比重更为丰富。制约南盟内贸易发展的经济因素是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切实解决才能发掘地区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扩大对南亚的贸易、投资等经贸合作,有助于南亚国家提高区内贸易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南亚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同南亚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 ,面临发展本国国民经济的共同任务 ,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我国对南亚政策的选择不能离开世界政治秩序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个大环境。同时 ,还必须从中国和南亚在世界政治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来考虑 ,达到我们对南亚政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倡议的提出,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已经成为海外投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背景的不同,所引发的法律风险类型主要有法律政策变动风险、政治因素法律风险、环境保护法律风险、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风险和劳工权益保障法律风险;面对这些法律风险我国企业也并非束手无策,本文从如何转变海外投资立法指导思想、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三方面入手,对海外投资法律风险进行化解,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辨识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资金融通问题,是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命题。本文综合应用定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旨在对中国与南亚国家资金融通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开展综合评判。可见,中国与南亚间资金融通主要面临政治和社会两方面的挑战,且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资金融通潜力差异较大。因此,建议要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国与南亚资金融通的潜力,在精准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形成差异化的资金融通政策取向,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谋划中国与南亚的互联互通发展,从而构建中国与南亚资金融通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东盟、南亚经济增长一直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江苏省与东盟、南亚等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优势,因此,江苏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善于利用各种合作基金,大力扶持海外园区建设,提高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扩大投资促进贸易,加强文教与旅游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印度进行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赢得"公共外交竞赛"的主动权、提升其在全球特别是南亚邻国中的形象以及获取国内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此,印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形象获得一定改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一些因素制约着印度公共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如缺少综合性的公共外交战略,贫穷与腐败问题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尤其是强奸案件频发,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仍未有实质性改善等。  相似文献   

17.
钮松 《南亚研究季刊》2020,(1):11-19,I0002
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与地区冲突、国家建构、民族分离主义密切联系,具有跨国性、联动性等典型特征。南亚有关国家围绕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地区合作的加强、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采取不同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去极端化实践,相较于其他国家,巴基斯坦的去极端化工作较为成型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南亚国家去极端化实践典型案例。巴基斯坦通过反恐立法、宗教学校教育改革、对极端分子改造、反洗钱合作及与南盟和中国的去极端化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促进该国的去极端化发展。巴基斯坦的去极端化实践对于其他南亚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国别、路径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前20年间发展比较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形成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和确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后,中国与非洲国家从政府到民间都进一步增强了深化投资合作的意愿,加之非洲国家经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治稳定性也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日趋放缓的今天,对非洲的投资前景引起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尽管如此,对非洲的投资仍将长期面临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对非洲投资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投资国别、进入模式、企业应对投资风险与国际竞争的策略,中国政府应加强鼓励企业投资非洲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中非投资合作健康和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越来越多,近年到泰国投资的中国企业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提出促进企业在泰国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益豪 《南亚研究季刊》2020,(1):36-43,I000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但中国与南亚国家间合作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增加了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合作的效率,迫切需要建立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跨境征信合作以共享各国的征信信息,促进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本文客观分析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系统总结合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提出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