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巴基斯坦政府大规模开发瓜达尔深水港有利于巴经济发展及国内局势稳定,牵动着国际战略博弈的大局。瓜达尔港可望成为地区枢纽港,激活巴地缘优势,全面促进巴经济发展。从长远来说,这些都可望促进俾路支省局势的积极发展,但在短期内也加剧了当地人对人口、就业、经济受益三方面的疑虑。从国际战略博弈来观察,瓜达尔具有重大价值。它有利于巴扩展战略纵深,可望促进中国西部与外界的交通,可望促成部分替代马六甲航线的油气通道。中关印等国高度关注瓜达尔的战略价值。瓜达尔开发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地缘因素牵制、基础设施不足、安全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必经之路,是其终点瓜达尔港的所在地,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及维护"中巴经济走廊"安全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然而,俾路支省长期存在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暴恐袭击事件频发,加之滞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使得俾路支问题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对此,中巴两国应加强政府与民间交流对话,实现信息共享;统筹应对俾路支问题,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树立可持续安全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安全预警能力,鼓励企业安保独立化;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改善中国政府、企业形象;准确解读"中巴经济走廊",警惕域外势力干涉等。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在俾路支经济开发区的地位俾路支省包括的地理范围仅在巴基斯坦独立前后就几经变化:独立前的英属俾路支省只是英属印度西北边境省、阿富汗和俾路支以南几个公国间的一个缓冲地带;1947年印巴分治后,俾路支化归巴基斯坦,成为巴俾路支省,俾路支省南部的卡拉特、梅克兰、拉斯比拉和卡兰等四个公国则组成俾路支斯坦联邦;1948年,卡拉特公国加入巴基斯坦,1955年1月,俾路支斯坦联邦和巴中央政府签署合并协定,也加入巴基斯坦,同时取消俾路支省,一并成  相似文献   

4.
从现状看,中巴经济走廊已开工的17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项目极大提升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较弱、财政紧张、极端非传统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克什米尔地区冲突升温、国内反对力量的阻挠等诸多挑战,中巴之间存在着关键基础设施未能联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阻碍了中巴两国经贸一体化进程,也不利于形成连接我国新疆并直通瓜达尔港进入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中国要在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协商和安全合作,确保在建项目按期完工;同时继续完善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提供资金保障,吸引第三方投资,完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等,形成规范制度,持续高水平推进中巴经济走廊陆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中巴两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何杰 《国际资料信息》2010,(6):20-22,11
普什图人起源于苏莱曼山谷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东部、南部以及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普什图尼斯坦”问题(the Pashtoonistan Issue)实质上就是巴基斯坦一侧普什图部落地区的归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与伊朗友好关系是巴基斯坦西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50多年中,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安全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对两国的安全环境的改善、地区和平与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两国关系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音,尤其是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和本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巴基斯坦与伊朗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探讨巴基斯坦与伊朗关系的演变,对于我们更深人地理解巴基斯坦的西向政策和西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均有积极意义。巴基斯坦与伊朗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外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中国通往西亚和中东的重要桥梁和南亚地区战略平衡和稳定的重要角色,巴基斯坦对中国具有独特的商业、安全和战略价值。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军事安全和人文交流这四个方面的内在发展,同时也受到印度和美国这两个外部因素的影响。巩固和发展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共同的战略选择。未来几年,双边贸易和投资将有较快的增长,两国的民间交流和文化关系有望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地区多边组织和机制中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8.
国际干预是观察巴基斯坦俾路支分离主义发展轨迹的重要视角。巴基斯坦建国前,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对于俾路支分离主义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巴基斯坦建国后,鉴于俾路支省在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俾路支分离主义受到了印度、阿富汗、美国和伊朗的干预。正是在这些外部力量纷纷介入的背景下,巴俾路支分离主义持续不断。预计未来这种国际干预并不会消解,并将随着地区大国博弈而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
2017年7月,中国获得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99年特许经营权,斯里兰卡港口运输部部长称中斯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斯里兰卡致他转让汉班托塔港股权的背景是因经济状况表现不佳,斯里兰卡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主要是打造经济发展走廊,改革税制以促进投资、吸引外资。斯里兰卡政府转让股权的目的是借此刺激其经济增长并实现其国家梦想,搭上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顺风车;并希望成功复制中国"港-产-城"的港口发展模式,促进和深化斯中双边投资和产能合作;也希望借此谋求中印之间的战略平衡,加快和推进斯里兰卡经济对外开放步伐。汉港的修建和转让以及以后中斯双方的共同经营对中斯来说都是共赢。  相似文献   

10.
在2002年巴基斯坦议会选举中,由6个宗教政党组成的"联合行动阵线"(MMA)异军突起,一举跃升为议会第三大党,并在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单独组建政府,在俾路支省联合执政。这被视为巴基斯坦宗教政党的历史性胜利以及巴政治进程的里程碑事件。尽管宗教政党在2008年巴基斯坦大选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长期动荡不安。进入新世纪以来,巴政府采取以开发求稳定的战略,大力推动开发俾路支省的工作,在该省矿业、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进行大笔投资,取得一定成效。但2005年以来该省爆发新一轮危机,其特点是重点袭击经济开发项目、袭击外国公民、表现出较强的国际背景。巴民选政府继承了前政府以开发求稳定思路。在危机缓和后,现政府初步采取了和解、国有设施重建与重新分配资源的新战略,表现出若干较明显的积极迹象。目前尚不能期待俾路支问题在短期内解决,但局势的缓和将为最终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东 《东南亚》2009,(3):23-28
巴基斯坦和伊朗分别是南亚和西亚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从巴基斯坦独立至20世纪结束,巴伊两国保持一种较为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尽管两国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不少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大部分时段内,共同的战略利益使得巴基斯坦与伊朗都致力于弥合他们之间的分歧,并努力加固联系彼此之间关系的纽带。考察巴基斯坦与伊朗两国关系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保持一种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符合这两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世界各国,特别是同一地区内的国家,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并在新世纪谋求最有利的地位,积极寻求和平、发展与合作,加速了地区合作的步伐。南亚七国在地理上相对独立,作为“地区”(region)的概念具有地缘上的独立性和当然性。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因素,该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地区认同缺失,地区合作进展缓慢,南亚地区主义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各民族除有共同喜欢的数字外,又有各自特别珍爱的数字,如美国人喜欢"三",部分中国人迷信"八",巴基斯坦人崇拜"五"。了解"五",也许有助于窥视到巴基斯坦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维方法等各个方面。巴基斯坦领土分为五个部分,除信德省、旁遮普省、俾路支省、西北边境省之外,还有个与印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巴丹族、信德族、俾路支族及合法或不合法的外来族。印度河是巴基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中是面向北部开放的窗口。"一带一路"把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的强大动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积极开展跨境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互联互通,建立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扩大经贸和投资领域合作,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在此基础上,中俄两国还将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和能源运输大动脉。这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空间,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创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据外国报刊报道,世界鸦片主要产地是“金新月”、“金三角”和墨西哥。其中以“金新月”产量最多。近年来,这一地区产量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一个重要产地。 人们对“金三角”较为熟悉,可是对“金新月”却不大了解。“金新月”是指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交界地带,有三千多公里边界线,包括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伊朗锡斯坦和阿富汗沿边各省。该地区有点象新月的形状,故称为“新月”。由于它盛产鸦片,因而前面冠以“金”字。它同样是三角地区。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气候干燥,居住着以尚武和慓悍著称的帕坦族和俾路支族,其中以帕坦族最多,约有1500万人(阿富汗800万人,巴基斯坦700万人)。他们是跨国而居的民族。长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巴基斯坦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俾路支省的恐怖主义逐渐成为巴基斯坦的重大安全威胁。其原生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独立问题逐渐和新生的经济博弈、文化裂变、政治诉求等相勾连,使俾路支恐怖主义在袭击手段、袭击目标、袭击对象和力量成分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对巴基斯坦的政权统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际形象及对外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35宏愿"是文莱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有着维护其国内政治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实现经济多元化和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的多重考量。在发展中文两国关系上,"一带一路"倡议和"2035宏愿"的战略对接得到了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肯定,并且有望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农业和第三产业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此外,两国的战略对接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应对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对妥善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两国战略对接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自文莱经济增长的放缓,地区贸易规则的变化以及其国内推行的"伊斯兰教法"可能产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土耳其与巴基斯坦一直具有传统的友好关系,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土耳其与巴基斯坦相互认同的一个重要基石;两国95%以上的居民都是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两国历史发展中都曾出现伊斯兰政治化和政治伊斯兰化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伊斯兰复兴是两国都要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在探讨土耳其与巴基斯坦建国之初对伊斯兰教的定位的基础上就两国在政教关系方面的异同作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地理相邻(两国边界线长达2430公里)、民族相融(阿的最大民族普什图族也是巴四大民族之一)、宗教相同(都是伊斯兰国家,绝大部分穆斯林为逊尼派),本应成为两个友好相处的邻邦,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渗透,1947年8月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50多年里,两国关系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