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国家的各级行政机关,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享有管理国家行政工作的权力,集中处理国家管理过程中的大量行政事务。但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依法将处理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行政事务的权力授予其下级行政机关或不属于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2.
试论行政指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世界发达国家,行政指导已成为政府积极管理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政模式。行政指导与行政命令、行政契约构成了当代行政活动的基本方式,共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然而,行政指导在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中尚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行政指导的研究,对于充实我国行政法的内容、完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仅就行政指导的含义及其性质、我国行政指导的发展及其作用、存在问题与补救,作一初步探讨。一、行政指导含义及其性质关于行政指导的含义,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指导是国家…  相似文献   

3.
试论行政公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刑事公诉制度并参照国外的立法实践,行政公诉应当定义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由检察机关就行政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建立行政公诉的目的既非"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司法权制衡行政权",亦非在于"保护弱者",而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虽然我国的行政法承认公共利益,但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足以维护公共利益,因而有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从长远看,设立行政公诉制度也可为实行宪政制度做铺垫.  相似文献   

4.
试论行政公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检察机关的宪定职能与其宪定组织地位之间的失衡,以及对政府现有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均要求将检察机关引入对政府的监督体制。检察机关对政府最好的监督方法就是对政府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公诉。行政公诉的对象范围只宜限于依现行行政诉讼法缺乏起诉人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此外,行政公诉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诉讼应当有其特殊的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5.
试论行政补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政补偿的实质在于调和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它不应属于行政法责任,而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判断公共利益应考虑国家发展目标、事业的公益性、受益对象数量、效益与损害的比较、正当法律程序等因素。城市房屋拆迁分为行政拆迁和商业拆迁,行政拆迁是政府对城市土地的征收或者征用,商业拆迁是拆迁人通过自由买卖而收购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目前应严格区分行政拆迁和商业拆迁,分别适用不同的调整方法和补偿规则,寻求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行政公诉还只是一个学理概念,并非法律用语。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把原告限定为“合法权益遭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黄国富 《法制与社会》2012,(26):146-147
行政代履行是行政强制执行的间接强制,属于较缓和的强制执行方式.由于其对相对人的权益伤害较小,该制度被广泛运用到消防、防洪、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当中去.针对行政代履行的特点,根据《行政强制法》的具体规范,试对该制度的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行政垄断是凭借政府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但它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因而不同于国家垄断。在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而行政垄断又有其自身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因此,反行政垄断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反垄断立法的制定两方面配合进行。  相似文献   

9.
胡建淼 《法学研究》1988,(1):26-30,39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涵义和特点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当事人(法人或自然人)逾期不履行鼠家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采取各种强制手段,强制当事人执行业已生效的行政处理决定的法律制度。行政强制执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行政强制执行以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为前提。无此前提,行政强制执行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巢凤  林猤 《法制与社会》2011,(36):173-175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人生价值理论.行政人员的存在方式以及其独有的社会规定性对行政人格的内涵进行诠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行政人格。同时对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必要性将从理论上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将从行政人员自我调适,以及外部环境合宜性的改造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塑造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虽然都规定了行政追偿,可对于怎样追偿,尤其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赔偿案件时能否附带解决行政追偿却没有规定。本文拟就人民法院试行行政赔偿附带行政追偿诉讼制度提出一管之见。一、行政赔偿附带行政追偿诉讼的基本内涵通常所说的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违法实施执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具体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故又称之为行政侵权赔偿责任。行政赔偿可以由赔偿义务机关自己解决,也可以由人民法院解决,即使由人民法院解决的,也必须先由行政…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名目繁多的集资泛滥。这不仅程度不同地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严重污染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不少人士已经发出了“集资猛于虎”的感叹。本文仅就行政集资行为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于法友 《行政与法》2009,(10):17-19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对现行地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一是改革市管县体制,扩大县级政府权限,逐步取消地市级政府建制,把省直管县作为改革方向。二是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改革乡镇机构,强化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省官减费,精简乡镇机构,减少人员编制。  相似文献   

14.
试论行政不作为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给付行政的多元化及复杂化,加之广大人民的权利意识愈来愈高涨,人民需要从国家那里获得生存、给养之需求,对国家更具有依赖性。对行政法领域中的行政不作为问题的探讨,显得更为重要。一、行政不作为概念的发展行政不作为责任的概念源于给付行政。因为给付行政时代,国家负有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具体提供各种给付,以解决公民的生活需求,即保障公共福祉。这种给付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不仅是道义责任。如行政机关有不作为之情形,人民可依法请求其作为或追究其不作为之责任。给付行政一词,始为德国E.Forsthoff所用,认为…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准则,是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核心。法治始于立法,“正义只有通过良好的法律才能实现”。行政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依法行政的进程。要实现行政法治,首先要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体系。现在,社会上对严格执法、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对执法监督谈论得很多,但对行政立法却未予应有的充分重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对依法行政危害甚剧。我国行政立法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行政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相似文献   

16.
国家通过行政组织对国家事务实施管理,国家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两部分。行政组织法就是关于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在行政法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两门科学的发展来观察,前者一直处于比较活跃和领先的地位,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前者的发展经验和原理中借鉴并吸收了许多有益的成果.这些成果经过实践检验和理论的提炼,成为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或补充.本文将就借鉴吸收经济管理科学中关于工商企业咨询、诊断的概念、原则和技法,发展我国的行政管理诊断提出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试论行政即时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SARS疫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SARS。在防治和控制疫情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果断措施,通过隔离病人、留观留验疑似病人、限制或停止集会、封锁发病(疑似病)区等强制措施,逐步切断传染源,有效阻止SARS疫病大范围传播。特别时期,各级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行政法上称之行政即时强制。如何对行政即时强制进行完善的制度建设将成为学界今后一次富挑战性的课题,笔者就此提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试论行政作为请求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君 《北方法学》2009,3(1):68-79
行政作为请求权存在的条件有三:一是行政机关有作为的职责义务;二是请求权人有个人的权益;三是行政机关的作为职责义务涉及到相对人的权益。行政作为请求权的传统理论,即反射利益论、裁量权收缩论、内部规范外化论和法律规范细化论等存在问题与不足。行政作为请求权的理论基础是:政治上的人民主权原则须体现在法律权利上;法律关系理论决定了人是权利的主体;有效监督和权利保护需要行政作为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制度短缺和法制不健全的问题,现实的法律与政府的自身改革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张力。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助宪政和法治的精神、原则,以法律的方式进行制度重塑,明晰行政改革权的相关问题,实现行政编制的政策调整转向法律调整,明确政府职能的目标与定位,健全政府组织法体系,加快行政程序制度建设,重新调整和配置行政权力,使其合乎法治化的要求,破解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防止行政体制改革失范与无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