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柏坡之旅     
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西柏坡距首都北京350公里.东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约80公里,平直的柏油马路直通那里.路况很好。乘车两个小时后.从平原进入山区。马路两侧出现巨大的标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西柏坡便近在眼前了。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从1947年3月18日离开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在陕北度过的最后一年.  相似文献   

3.
被遗忘的会议张国新近来,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校史,看到1948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酉柏坡村召开部队妇女工作代表会议的记载。西柏坡部队妇女工作代表会议在有关由著中没有详细记载.成了被遗忘的会议n为了弥补党史和军史对西柏坡部队妇女工作代表...  相似文献   

4.
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为核心内涵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当前西柏坡精神在传承中还面临一些问题:石家庄市域文化建设与西柏坡精神融合联动不足,西柏坡精神育人在学校思想教育中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价值多元淡化西柏坡精神传承与弘扬效果。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需要以石家庄市域文化与西柏坡精神为基础,凝练石家庄城市人文精神;以理论研究和学校思想建设为依托,增强西柏坡精神传承实际效果;以全媒体传播体系为载体,营造浓厚的社会弘扬氛围。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西柏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西柏坡精神的升华。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教育中,充分发挥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不仅创造了辉煌业绩,而且铸就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与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内容相一致。特别是“赶考进取”精神,使西柏坡精神内涵更具特色。因此,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关于“进京赶考”的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尤其是解放战争后期的精神风貌、精神境界、精神力量的总写照,内涵深刻,博大精深。在"十三五"新时期,为了让西柏坡精神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西柏坡精神内涵,探索西柏坡精神传承路径,提升西柏坡精神的传承自觉。  相似文献   

8.
冷溶 《党的文献》2012,(5):23-26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党中央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问。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本来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20世纪40年代末,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西柏坡为历史舞台,导演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人间喜剧,使西柏坡承载着一段最辉煌最重要的历史。90年代初,江泽民总书记在西柏坡郑重地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题词。21世纪初,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即莅临西柏坡,发表了坚持“两个务必”,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讲话。西柏坡因此成为历史与时代相互交融的一个世人瞩目的焦点。回首激荡的历史岁月,在西柏坡纵横捭阖的世纪伟人均相继离去,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却巍然耸立在后人的心中。毛泽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本文通过考察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完成的革命转变时期的战略任务,研究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西柏坡精神,论证了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从三个方面揭示了西柏坡精神凝聚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与时俱进——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先进性——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西柏坡精神的特质。试图说明,西柏坡精神虽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它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征程中,仍需要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1947年5月,中宣部部分机关人员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转移至西柏坡。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中宣部其他人员也陆续到达西柏坡。近年,笔者通过走访和考证,解密了西柏坡时期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移驻时间、地点、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工作范围、历史贡献,比较全面展现了中宣部在西柏坡时期在文化、教育、新闻宣传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48年4月23日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辉煌历史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书籍对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的日期,长期延用1948年4、5月的说法,没有吸收上世纪90年代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现在坚持在"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的时间是1988年确定的.根据<任弼时传>、<周恩来传>的记述,1948年4月23日起西柏坡就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整整11个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历时10个月.1948年"4月23日"应永载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光辉史册,永我西柏坡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革命圣地西柏坡在我心中有两个谜团一直没解开.一个是西柏坡不过是个小山村,解放前夕党中央何以由延安迁往此地;另一个是听说在迁往西柏坡途中毛泽东几乎丧命,不知是真是假.前不久,我有幸到西柏坡参观,终于解开了这两个谜团.  相似文献   

14.
正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孕育的优秀思想结晶。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蕴含着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党的优良品德,至今仍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思想源泉。一、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西柏坡精神在内涵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1、西柏坡精神包含着浓厚的爱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而今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两大历史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西柏坡精神是引领实现两大历史性任务的灵魂和主旨。西柏坡精神内涵极其丰富,西柏坡精神的历史传承激励燕赵儿女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有林 《党史文汇》2001,(7):44-45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近10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尚没有一部全面研究西柏坡精神的学术专著.谢忠厚先生主编的《历史转折之魂----西柏坡精神》一书,于1999年12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学术界的这一空白,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西柏坡精神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7.
刘统 《党史纵览》2013,(3):35-35
1947年5月,朱德、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从延安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毛泽东带领中央机关一个精干小部队.在陕北坚持斗争,与胡宗南周旋。临别时.毛泽东交给朱德一个任务:解决华北部队的作战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举世瞩目、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而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革命胜利前夕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对于西柏坡,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说过:“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西柏坡这个原本不知名的小山村,正是由此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本文通过考察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完成的革命转变时期的战略任务,研究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西柏坡精神,论证了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从三个方面揭示了西柏坡精神凝聚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与时俱进--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先进性--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西柏坡精神的特质.试图说明,西柏坡精神虽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它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征程中,仍需要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要论链接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西柏坡”的总体要求,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构建“大西柏坡”的初步意见。总的想法是: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西柏坡品牌,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视野,大气魄规划、大手笔建设,大力度整合资源,着力扩大景区容量,提升景区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