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军事社会学思想 ,形成了以全社会统一领导论为灵魂、军队与社会协调发展论为核心、维护社会稳定论和军队与社会相互团结论为两大支点的军事社会学思想体系 ,成为指导当前中国军队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基本理论 ,即江泽民军事社会学思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想的基本体系 ,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构建中国军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正确处理军内外相互关系 ,促进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科学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生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与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上 ,江泽民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思想 ,为新时期我军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五句话”总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着眼“三化”目标全面推进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决策 ,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强调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 ,使我军经受住了相对和平环境、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坚持信息化、机械化并举的方针 ,推动着我军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确立依法治军方针 ,提高了我军的正规化水平 ;揭示了我军建设带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历史性课题 ,“打得赢”、“不变质”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在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期间,为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创新:包括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军事战略、改革创新与国防建设理论等。邓小平国防和军队改革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论财富和精神宝藏。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组成的,包括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和展开,揭示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领导集体,都把“三农”问题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位置。他们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农”思想,这些思想的相互继承与有机结合,又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了我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指导我国今后的农村改革、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领导集体,都把“三农”问题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位置。他们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农”思想,这些思想的相互继承与有机结合,又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了我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指导我国今后的农村改革、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才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性保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必须以更新人才观念为先导,准确把握人才转型的正确方向;坚持统揽与放开、挖潜与外引、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加强人才队伍科学管理,实现以“才”强军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着眼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有:揭示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观;确立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发展道路;首次提出了国防建设发展战略;指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国防法规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对党的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邓小平党建目标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军事法学研究涉及到了军事法基础理论以及部门军事法的各个领域,因限于篇幅,择要加以评述。(一)关于军事法制(依法治军)思想军事法制或依法治军思想是军事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2003年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毛泽东军事法制思想和江泽民依法治军思想的研究方面,发表了一些较有价值的论文。有学者对毛泽东军事法制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认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军事法制思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由六个方面构成:(1)军事法制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哲学思想是《江泽民文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它的哲学基础。它以方法论形态出现并表现在江泽民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述之中。在哲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把实践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两点论”和系统论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此外,江泽民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人生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而且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党和社会主义现实建设工作的具体检验标准,也是指引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把握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内在蕴涵及历史价值。中国的近代屈辱史和防止这种屈辱史的重演,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触发点;对于世界军事变革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思考世界格局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世界的持久和平,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6.
继承发展 :江泽民新军事变革中法制建设思想的形成途径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后 ,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 ,在加强政治建设的同时 ,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注重运用法制手段建设和管理军队。早在红军创建初期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起义部队纪律规范的基础上 ,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发展为举世闻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 92 9年 ,他亲自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提出“编制红军法规”的任务。之后 ,一大批军事法规制定出来 ,不仅为红军的组织和纪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而且为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引发军事理论、军队体制、武器装备和作战训练等方面的一系列根本变化,并将最终改变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模式。冷战结束至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不仅呈现着新的趋势,而且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军现代化建设必须跨越式发展,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完成“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而且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党和社会主义现实建设工作的具体检验标准,也是指引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战争、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提出和发展了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创新发展的依法治军理论。毛泽东军事法制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军理论奠定了基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军队法制建设的思想和论述发展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军理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军理论是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强军之基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是不断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伴随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都审时度势,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继承、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毛泽东的“法律观”、邓小平的“法制观”、江泽民的“法治观”,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法律思想对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