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建广  项雯 《德国研究》2012,27(1):82-94,128
歌德《浮士德·第二部》最后一场“山谷”是古希腊悲剧形式和德意志浪漫精神的完美结合.尽管浮士德全场缺席,然而他却无处不在,其中诸男性形象均为浮士德的本质性变形.他在向往神性的过程中走完此在的最后瞬间,不断向上意味着原先的无神论人本主义者浮士德的神性皈依,承认并敬仰在人之上的更高存在,最终成为崇拜圣母玛丽亚的博士.  相似文献   

2.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11,(4):70-76,80
威廉·海因泽的长篇小说《阿尔丁海洛与幸福岛》中关于泛神论的对话启发了荷尔德林对颂歌《和谐女神颂》与小说《许佩利翁》等作品的创作.其“一即万有”的观点与和谐观以及对天父“以太”的认识都影响了荷氏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3.
叶隽 《德国研究》2009,24(3):64-72
从理性(启蒙思脉)而不是中道(古典思脉)的角度来阐释《浮士德》,可能会引发争议。正如有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浮士德》很可以作为歌德的精神自传来理解,即浮士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歌德的文学形象;但同样,我们也可以将《浮士德》作为歌德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来看待。本文从最基本的文本解读做起,细读《浮士德》,阐释其基本思路与历史语境中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浮士德》虽然不排除作为歌德思想史全程研究的一个很好范例的功用,但根本而言,仍反映出理性精神的根本思路,即他对于人类事业的追求,仍是主要立定于面对现实的理性立场,而并非一种古典和谐的取中态度。在此基础上,来比较完整地理解作为德意志民族文化精神象征的歌德形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欧美国家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二战之后盛行的"团结工资政策"普遍转向"竞争性工资政策"。后者导致工资份额下降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而引发潜在的需求不足危机。借助金融衍生品市场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带来的投机和融资便利,欧美国家发展出了两种互为条件的依靠外生需求驱动的增长方式——"负债驱动的增长方式"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方式",虽暂时掩盖了需求不足的危机,却使需求结构与国际收支的失衡不断累积,直至全面危机相继在美国和欧洲爆发。被称作"结构性改革"的危机治理措施延续并强化了新自由主义的制度体系与竞争性工资政策,使危机恶化。而欧洲经济的全面复苏仰赖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5.
今年,国外尤其是西方学者抓住秘密报告50周年之机,在报刊杂志上连篇累牍地发表纪念性评论文章,对其进行再解读。一时间文章数量之众,观点区别之大,纷纷扰扰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如果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再按照各学者的分析视角进行归纳与梳理,我们就会发现,他们解读秘密报告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历史影响、赫鲁晓夫的动机、苏联/俄罗斯政治演进的规律。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大致立场和态度,以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过去如此念念不忘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6.
包茂红先生撰写的《森林与发展:菲律宾森林滥伐研究(1946—1995)》,从战后菲律宾政治、经济、社会与森林互动共生的角度,全面展示了菲律宾森林生态发展的曲折历史,是当前环境史研究的优秀史著。作者用跨学科的方法具体而系统地研究了菲律宾历史上森林滥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从不同于西方和菲律宾学者的视角,给出了新的超越以前二元对立的更为全面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7.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13,(4):101-111
德国现实主义巨擘冯塔纳在《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这四部以婚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中批评普鲁士贵族狭隘过时的价值观:由决斗体现的崇拜荣誉至上,服从社会规范,坚守秩序意识,恪守社会等级观念,拒绝并非门当户对的联姻等。在冯塔纳时代已日薄西山的普鲁士没落贵族因循守旧,顽固而狭隘地恪守过时的思想糟粕,而这恰恰酿成冯塔纳多部婚恋小说中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