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2006年党中央又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三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实施了"一村一品"推进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明家园创建工程等,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目前,仍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2.
覃雪梅 《传承》2014,(7):37-3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效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处理好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与新农村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与新农村各项建设的关系,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发挥其对新农村建设应有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轮一 《政策》2006,(6):11-13
新农村建设涵盖了整个农村的改革、发展与建设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起着核心作用,是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举。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学恕 《群众》2006,(11):50-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对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新的课题。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不同时期建设新农村的内涵各不相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如何正确地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辩证地对待和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其辩证关系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很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农村和农民的文明与进步。概括起来,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06,(4):23-23
1.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做好“三农”工作的关系。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农”工作的政策目标、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立足全局作出建设新农村的决策部署,是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2.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建设新农村,并不是要忽视城镇化,放慢城镇化,更不是要否定城镇化,而是为了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搞好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九个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有必要避免和引起重视的问题包括:所谓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大规模撤乡并村;强制进行居民点的集中;建设资金挪作他用,等等.  相似文献   

9.
广大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没有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持久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07,(4):17-17
在政策取向上切实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公民地位。务工农民盼望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平。由此,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面临的问题时,应上升到保障其公民地位的高度去对待。  相似文献   

11.
第一,关于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关系。首先,要清醒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经验是,没有农民问题的解决,就没有中国问题的真正解决。其次.要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能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只看到必要性,忽视可能性,建设新农村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赋予人民军队的光荣使命,是广。大官兵义不容辞的责任。军队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更大成效,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生产“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论断,既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有关“三农”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我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同时有利发展,有利创新。  相似文献   

14.
金圣华 《人民论坛》2012,(11):98-99
社会转型使农民步入了再社会化的进程,然而,目前农民在再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而导致的行为失范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并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只有关注到农民在转型期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才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蓝官衡 《世纪行》2006,(4):12-12
一、处理好国家投资与农民积极参与的关系目前在一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这些误区,主要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们认为当前要正确引导各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投入和农民参与的关系问题。既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的扶农惠农政策;又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提出了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分阶段实施三原则,结合广西的实际提出了广西新农村建设目前可选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陆升军 《传承》2006,(7):12-14
本文在"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提出了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分阶段实施三原则,结合广西的实际提出了广西新农村建设目前可选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李光炎 《当代广西》2006,(12):28-2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2006年春节过后,中央正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各省市也分别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新农村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新农村、新蓝图,新使命、新征途,确是让众多的领导、众多的干部以及众多的农民群众行动起来了。在新农村建设中,领导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是个什么角色、应该做什么?这是各级领导者必须思考、必须解决的问题。俗话说:领导是关键。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方玉萍 《理论月刊》2007,(4):180-182
党的群众路线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明晰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厘清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靠保证,也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建立和谐新农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孙续功  张玉丽 《前进》2008,(3):40-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从统筹城乡的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基础上,又一次重申了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突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